領導言論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第四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 作 報 告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榆林市第四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
工 作 報 告
——在政協榆林市第四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
(2017年2月27日)
劉春橋
各位委員:
我代表政協榆林市第四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2016年工作回顧
2016年,在中共榆林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市政協及其常委會認真貫徹中省市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廣泛團結參加政協的各黨派團體和各界人士,圍繞全市大局,認真履行職能,圓滿完成了四屆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政協事業有了新的發展。
一、強化思想引領,堅定政治方向
常委會堅持把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圍繞十八大以來重大方針政策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組織開展主題鮮明、務實有效的學習活動,努力提高政治把握能力。
一是切實加強理論學習。我們通過常委會議、主席會議、黨組會議、中心組學習等形式,深入學習貫徹中共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專題教育,先后組織開展學習教育活動15次、學習輔導報告會7次、學習交流會9次。通過加強理論學習,不斷夯實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
二是認真組織履職培訓。針對換屆后新委員過半的情況,市政協以“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為主題,邀請全國政協有關專家,對全體政協委員、縣區政協主席、各民主黨派和機關干部進行專題培訓。先后分批組織委員和市縣區政協干部70多人,赴全國政協培訓基地進行學習培訓,努力提升履職能力和綜合素質。
三是堅持正確的工作方向。市政協黨組認真學習貫徹市委三屆七次、八次全會精神,主動將政協工作融入市委工作大局,及時向市委匯報重要工作、請示重要事項、報告重大活動,牢牢把握政協工作的正確方向,切實把市委的重大決策部署落實到政協各項工作中。
二、聚焦中心任務,助力改革發展
常委會充分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圍繞改革發展,積極開展廣泛多層協商議政活動。
一是傾力服務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市政協四屆一次全體會議期間,組織全體委員圍繞我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方面,以小組討論、大會發言、提交書面建議等形式積極建言獻策,形成建言材料49篇,內容涉及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精準扶貧脫貧、生態文明建設、供給側結構改革、宜居城市建設等方面,共提出意見建議240多條,有些建議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采納。為了給市委制定追趕超越總體方案提供廣泛建議,市政協先后組織5次專題議政建言座談會議,70多名政協委員緊扣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扎實”要求,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有關意見建議100多條。
二是合力建言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我市沿黃區域發展滯后,已經成為制約全市整體協調持續發展、實現追趕超越目標的一個短板。解決這一問題不僅是沿黃40多萬群眾的期盼,也是政協委員關注的焦點。去年,16名政協委員聯名提交的《加快沿黃生態經濟帶建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案被列為“一號提案”,備受社會各界矚目。為了推動提案辦理取得實效,市政協組織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深入我市沿黃6縣的鄉村、廠礦和旅游景點進行調研,形成了近4萬字的翔實報告。在此基礎上,召開四屆二次常委會議進行重點協商,以情況通報、小組討論、大會發言等形式積極建言,委員們圍繞加強頂層設計、突出發展重點、創新體制機制、營造良好環境等方面提出120多條意見建議,形成書面專題建言17份。市委、市政府對委員們所提意見建議高度重視,多次組織會議認真研究,將沿黃區域發展納入我市重大發展戰略,制定了《榆林市建設沿黃生態經濟帶實施意見》,從綜合經濟實力、生態環境改善、文化旅游發展、特色產業壯大、城鄉一體推進、基礎設施完善、脫貧攻堅等七個方面,推進沿黃區域全面振興。
三是聚力推動重點領域改革創新。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是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我國農村的又一重大改革。市政協及時跟進這項改革,組織政協委員對全市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進行深入調研,并召開專題協商會議,委員們針對集體土地確權登記工作進度緩慢、土地流轉不夠規范、土地整治工作滯后等問題,提出健全土地流轉綜合服務體系、全力推進改革試點、完善土地整治等意見建議。近年來,山地蘋果成為我市南部山區農民增收的優勢產業,但也存在著產業規模小、帶動效應不大等問題,為此,市政協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組織召開專題協商會議,委員們與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進行座談協商,提出了適度規模發展、加快苗木基地建設、完善政策保障、提升標準化生產等意見建議。另外,還圍繞能化企業科技創新、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紅石峽鎮北臺景區開發、房地產去庫存等經濟發展難點問題,組織委員進行調研視察,形成專題報告,提出意見建議,供市委、市政府決策參考。
三、始終心系百姓,推進民生改善
常委會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履行職能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認真開展調研視察,努力推進民生改善。
一是助推精準扶貧脫貧。打好扶貧攻堅戰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市政協緊密跟進,組織政協委員對我市府谷、清澗、子洲等縣移民搬遷脫貧工作進行了專項視察,針對統籌規劃不夠、精準識別不準、搬遷戶積極性不高、后續配套政策落后等問題,委員們提出了科學規劃、典型示范引領、嚴守政策紅線、重視后續產業發展等意見建議,為移民搬遷脫貧獻計出力。注重發揮政協界別優勢,組織政協委員中的農技專家、文藝工作者、醫務工作者、法律工作者,深入4個縣區扶貧攻堅第一線,以“政協走進鄉村、助力精準扶貧”為主題,開展送科技、送文化、送醫療、送法律服務“四下鄉”活動,共發放資料6萬余份,醫療診斷2000多人,組織文藝演出7場,近萬名群眾參與了活動。與市工商聯合力組織“萬企幫萬村,委員在行動”活動,動員全市231家企業,參與精準扶貧,累計實施扶貧項目132個,完成投資1.1億元,捐贈596萬元,安排就業708人。扎實抓好機關包扶工作,在榆陽區古塔鎮王前畔村實施扶貧項目6個,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二是關切民營醫院健康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是重大民生事業,事關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康。近年來,我市95所民營醫療機構為保障群眾的生命健康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面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受到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市政協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組織委員對我市民營醫院發展情況進行調研,召開專題協商會,就民營醫院發展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進行了協商討論,委員們圍繞完善發展規劃、落實國家政策、建立健全人才機制、強化監管服務等方面提出21條意見建議。協商建議受到市政府高度重視,專門召開會議研究,吸納了政協委員提出的意見建議,制定出臺了《榆林市關于改善和促進社會辦醫意見》,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推動民營醫院健康有序發展。
三是關注城市道路建設管理。交通擁堵、停車困難等問題,是群眾普遍關注和反映的熱點問題;貞罕姷暮袈暎姓䥇f組織委員實地視察了榆林長城南路延伸段、人民路改造等道路建設項目,榆陽路、靈秀街等路段的交通管理情況。在此基礎上,委員們就部分路段存在損毀嚴重、“斷頭路”及停車難等問題,與市住建局、市交警支隊負責人進行了面對面的協商,提出抓好續建工程項目質量、加大道路基礎設施投入、優化道路交通秩序,加強交警隊伍建設等20多條意見建議。
四、發揮政協優勢,促進社會和諧
常委會堅持傾聽群眾呼聲,關注社會熱點,圍繞提升社會管理、構建和諧社會積極開展協商議政。
一是積極助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加快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是市委、市政府歷年來持續推進的重大戰略部署。市政協高度關注這一重大戰略的實施,組織政協委員對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進行調研,形成了專題調研報告。在此基礎上,召開四屆三次常委會議,對榆林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進行重點協商,政協委員和界別代表提交書面建言24份,委員們針對執行城市規劃嚴肅性不夠、城市功能不完備、城市臟亂差等問題,提出加強城市規劃管控、注重城市品位特色、重視城市和諧宜居、完善城市公共設施、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等140多條意見建議。市政府有關部門充分吸納委員們的意見建議,在推進第五版城市規劃修編、實施榆橫一體化、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和市縣聯創宜居城市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推動榆林城市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二是建言民族宗教事務管理。民族宗教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一部分。市政協主動融入,組織委員深入榆陽、定邊、靖邊、橫山、米脂、佳縣等縣區宗教場所進行調研視察,形成專題報告,召開協商座談會議,針對我市民族宗教執法力量不足、矛盾糾紛多、協調管理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委員們提出了加強民族宗教政策宣傳、健全民族宗教管理機制、注重宗教界代表人士培養、加大打擊非法宗教力度、合理規劃布局宗教場所等20多條意見建議,為我市民族宗教事業健康發展作出了積極努力。
三是關注司法公平正義。司法公平公正事關群眾的切身利益、社會的和諧穩定。市政協組織委員對基層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認真調研,針對社區矯正工作體制機制不健全、基礎保障不力、刑滿釋放人員銜接管理不暢等問題,提出充實一線基層力量、規范執法程序和執法行為、防止脫管漏管和再次違法犯罪等意見建議。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組織召開了推進社區禁毒工作協商座談會議,委員們針對我市吸毒人員低齡化多元化、吸毒人員脫管失控、毒品流入渠道復雜等問題,提出了加強組織領導、完善禁毒機構設置、重拳打擊毒品犯罪、加強社區戒毒和康復工作等意見建議。同時,注重發揮委員民主監督作用,積極創造條件,推薦委員50多人次,旁聽司法案件審理和部門行風評議,發揮政協民主監督作用,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五、堅持統籌協調,加強經常性工作
常委會以協商民主為統領,努力推動經常性工作取得實效。
一是認真做好提案征集辦理工作。去年,征集到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提案共604件,審查立案569件。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各承辦單位的密切配合下,市政協采取市級領導包抓重點提案、帶案視察督辦、召開提案辦理協商座談會等形式,加大提案督辦落實,提案辦理成效顯著,不少提案得到有效轉化,改進和推動了有關工作。
二是切實加強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后召開社情民意信息約談會4次,有60多名政協委員參加,提出社情民意信息100多條。全年以《協商建言》報送市委、市政府領導社情民意信息70條,上報省政協109條,其中《貧困家庭大學生就業問題亟待解決》等4條信息被省委和省政協采納,10多條信息得到市委、市政府領導的批示。市政協被評為全省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進單位。
三是高度重視文史工作。進一步發揮文史資料“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作用。召開了全市政協文史工作暨《榆林文史》第十五輯出版發行會議,交流經驗,表彰了先進。初步完成了《榆林紀事》六卷200余萬字文史資料的編纂工作,目前已出版《流風遺俗》卷。另外,完成了全國政協和省政協下達的回民歷史資料征集任務。
四是扎實搞好宣傳工作。對市政協門戶網站和《榆林政協》雜志進行改版,加強對有深度的意見建議重點策劃,在《人民政協報》《各界導報》等刊登宣傳稿件200多篇,在《榆林日報》開辟“各界建言”專欄,刊登政協委員協商建言40多篇,突出對調研視察、座談協商、社情民意、提案辦理以及委員履職風采等宣傳報道,為政協委員履職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六、廣泛團結各界,匯聚發展合力
常委會從維護團結和諧的大局出發,凝聚社會各方面力量,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匯聚合力、增添動力。
一是加強與各黨派團體的合作共事。重視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作用,認真聽取并反映他們的意見和建議,聯合開展調研、視察、座談等活動。堅持民主黨派負責人列席常委會議、全體會議制度,黨派提案重點辦理、大會發言優先安排。去年,市級各民主黨派、團體提交大會發言15篇,提案67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20多條,參與視察調研10多次,形成了和衷共濟、共促發展的良好局面。積極創造條件,支持市各界人士聯誼會開展工作。
二是努力推進協商民主建設。按照市委的安排部署,積極開展推進基層協商民主調研,草擬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協商民主的意見》,提出8個方面30多條意見建議,報送市委深改領導小組。積極邀請市委、市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市級各民主黨派負責人、專家學者、基層代表參加監督性調研視察和協商座談活動,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發展。注重協商成果轉化,創辦《協商建言》內刊,及時將協商意見建議報送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發揮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作用。
三是積極推進與各級政協組織的交流合作。全年接待全國政協、省政協及外地政協考察22批339人,為宣傳榆林、交流經驗、增進友誼發揮了積極作用。積極邀請縣區政協參與市政協組織的調研視察和各類協商活動,組織召開了全市政協秘書長座談會,加強與縣區政協的工作信息交流,市縣政協互動實效進一步提高。
七、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履職能力
常委會堅持把改進工作作風、提升履職能力擺在重要位置,堅持不懈抓好自身建設,不斷提高政協工作科學化水平。
一是切實加強政協機關建設。以機構改革為契機,對市政協機關各部門職能進行了整合調整,使各部門的設置更加科學合理,理順了部門與科室之間的工作關系,提高了機關工作效率。同時,加強機關工作制度建設,先后修訂完善了市政協常委會議、主席會議等20多項制度,對各類會議、調研視察、委員服務、機關管理進行規范,推進職能履行制度化、程序化、科學化。
二是充分發揮委員的主體作用。在全體政協委員中深入開展“五個一”活動,從考核的情況看,多數委員能對照“五個一”要求,積極參加履職活動,81%的委員至少提交了一份提案, 52%的委員至少參加了一次調研視察活動,48%的委員撰寫了社情民意信息,39%的委員承擔了一項專門性的工作任務,11%的委員參與了社會公益活動。加強與政協委員聯系溝通,共走訪委員60多人,了解委員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狀況,聽取委員對政協工作的意見建議。組織20名政協委員參加了2016年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委員們參與經貿合作洽談,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是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堅持把黨風廉政建設納入市政協整體工作,一手抓政協職能履行,一手抓黨風廉政建設。建立健全了機關黨委和黨支部、黨小組,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黨建活動。認真組織學習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和《準則》《條例》,引導黨員委員和機關干部嚴守黨的紀律和廉潔從政規定,做到堅守底線、不越紅線、清正廉潔。
各位委員,一年來市政協工作所取得的成績,是中共榆林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府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體政協委員和各參加單位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市政協歷屆老領導、老委員積極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協常委會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對照中共榆林市委的要求和各界群眾的期望,我們的工作還有許多不足,比如,協商民主的機制不夠完善,民主監督開展的不夠有效,調研視察的選題不夠精準,委員履職的方式不夠多樣等等。這些問題,我們將認真研究改進,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2017年工作安排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市政協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決策部署,緊扣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扎實”要求,圍繞市委四屆二次全會確定的目標任務,突出發揮委員主體作用,著力增強協商議政實效,有效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貢獻。
一、不斷夯實共同思想政治基礎
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引導參加政協的各黨派團體和各界人士,深刻領會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堅決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進一步發揮人民政協協商民主的獨特優勢,適應人民群眾政治參與的期待,大力推進政協協商民主建設,有序組織各黨派團體、各界人士積極參與、平等協商,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
要推動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深入學習貫徹市委四屆二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難點問題,多做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化解矛盾的工作,切實把社會各界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決策部署上來。
二、緊緊圍繞全市大局議政建言
要認真組織好常委會議重點協商。重點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發展榆林全域旅游”兩個議題,調動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建言獻策,推動現代農業和文化旅游業健康快速發展。
要精心組織好專題協商。各專委會、各界別要結合自身的特長和優勢,選擇切口較小、問題導向較強的議題,靈活多樣、豐富多彩地開展經常性協商活動。重點圍繞無定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依托高端技術打造能源化工基地、加強社區禁毒工作、重點提案的辦理落實等問題,組織召開專題協商會議,積極提出針對性強、可操作性強的意見建議,助推各項事業發展。
要深入開展調研視察。重點圍繞沿黃區域發展、新能源開發、開辟煤炭運銷新通道、畜牧產業發展、精準脫貧攻堅、中醫藥發展、招商引資方式創新、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醫患糾紛預防與處置等問題,組織委員開展調研視察,努力形成一批有分量的調研成果,為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
三、努力匯聚追趕超越強大合力
要進一步深化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聯系與合作。切實尊重和保障黨外人士的民主權利,加強同黨外知識分子、民族宗教代表人士、港澳臺同胞等團結聯誼,密切與非公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等聯系溝通,通過各種議政平臺和交流渠道,更多地創造有序參與協商、合理表達訴求的條件。
要積極搭建協商民主平臺。充分運用全體會議、常委會議、主席會議等形式,使政協經常性、規范性協商平臺更好地發揮作用。更加靈活經常地開展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為政協委員和各界人士提供更多發表見解、溝通對話的機會。積極搭建委員之間、委員和政協常設機構之間、委員與黨政部門之間多種形式的交流平臺,增進委員對各相關工作的了解,以便更好地議政建言。
要充分發揮全市政協組織整體合力。進一步密切與縣區政協的聯系,及時總結推廣基層政協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著力提升全市政協整體工作水平。
四、切實加強經常性工作和自身建設
要繼續做好經常性工作。制訂出臺提案辦理協商辦法,加強提案辦理協商座談、視察督辦,不斷提高辦結率。認真做好政協宣傳工作,加強與市內外媒體合作,切實提高輿論引導能力。辦好《協商建言》內刊,高質量地收集報送社情民意信息。加強文史資料的征集和整理選編,重點做好《榆林紀事》一至六卷的編纂、修訂和出版。
要不斷推進機關建設。全面加強思想政治、履職能力和黨風廉政建設,增強政協機關的生機和活力,努力使各項工作有新進步。
要突出委員主體作用。加強組織服務,在全體政協委員中繼續深入開展“五個一”活動,讓委員議政有渠道、協商有平臺、監督有保障,為委員履職創造良好條件。加強學習培訓,有計劃地對市政協委員和市縣區政協干部開展培訓,著力提升履職能力。廣大政協委員要加強理論政策學習,嚴格遵章守法,認真履行職責,用實際行動展示政協委員的良好形象。
各位委員,美好藍圖令人鼓舞,崇高使命催人奮進。讓我們在中共榆林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一心,開拓進取,努力開創全市政協工作新局面,為推動我市追趕超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貢獻。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