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領導言論

領導言論您當前位置:首頁 >>領導言論

在市政協推進休閑農業發展專題協商座談會上的講話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3512次     時間:2015年12月03日

2015730日)

王成繼

 

各位委員、同志們:

今天這個座談會開得很好,也很有必要。剛才,市農業局、旅游外事局結合各自工作實際全面介紹了我市休閑農業發展情況,很客觀、很實在;各位委員、專家學者和經營主體代表結合前一階段調研時發現的問題,提出了不少意見和建議,我認為問題準確,建議中肯,希望能為黨政決策部署以及相關部門的工作實踐和具體操作提供參考。

實事求是地說,近年來,我市農業、旅游等各相關部門認真貫徹中、省有關精神,把發展休閑農業作為拓展農業功能、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的新興產業來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目前全市休閑農業總體發展態勢良好,主要體現在:一是有資源。我市農業資源、旅游資源十分豐富,鄉村風光、農業生物多樣性、現代農業特色產業等比較優勢明顯,還有農耕文化、草原文化與紅色文化交融發展所呈現的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為我們發展休閑農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二是有機遇。黨的十八大做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重大部署,美麗鄉村、美麗田園作為美麗中國重要內容和新型城鎮化布局重要領域,是發展休閑農業的重要載體。連續幾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強調要積極發展休閑農業,并提出具體要求。去年12月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汪洋副總理對發展休閑農業做出明確指示:“通過發揮農業多種功能,延長產業鏈,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途徑增收的潛力也很大,像休閑農業、創意農業、農家樂、鄉村旅游等,都大大開拓了農民增收的渠道”。同時,國務院還出臺了《國民旅游休閑綱要》,為我們推動休閑農業發展提供了新契機。去年以來,省政府也把發展休閑農業列為促進農村居民收入倍增、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及文化創意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內容,做出專門部署。今年省農業廳向省考核辦報送的十一項重點目標任務中,就有休閑農業,并作為全省農業三大業態之一,旗幟鮮明地提出發展都市休閑型農業。三是有市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2014年,我市城鎮化率達到54.01%,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去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9665元,加之消費觀念的改變,休閑旅游漸成時尚,消費支出不斷增加。同時,隨著交通環境的改善,我市各縣區間道路縱橫交錯,出行十分方便,我市與周邊區域及國內各大中城市聯系也十分便捷,高速路、鐵路、民航四通八達,發展休閑農業市場潛力很大。四是有亮點。目前,我市已建成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1個(神木縣陜北民俗文化大觀園)、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五、四、三星級示范點各1個(神木縣陜北民俗文化大觀園、榆陽區瑞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神木縣豐禾生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中國最有魅力休閑鄉村1個(米脂高西溝村)、“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1處(佳縣泥河溝千年古棗園)、中國美麗田園1個(榆陽區杏花景觀)。另外還有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3個、市級休閑農業示范點50個。這些示范點積累了不少成功經驗,為我市休閑農業的進一步加快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五是有效益。據統計,我市現有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已達298個,其中農家樂106個,休閑農家26個,休閑農莊67個,休閑農業產業示范園99個。直接從業農民1萬余人,帶動農戶2萬多戶,年營業收入3.5億元,其中農副產品銷售收入2億多元,效益明顯。

雖然我市在發展休閑農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打造了一些典型,積累了不少成功的經驗,但還存在著缺乏整體規劃、特色不明顯、功能不齊全、同質化現象普遍、營銷手段落后、資金投入不足、融資困難、缺乏專業人才、指導服務不到位等問題,結合實地調研中的感受和剛才大家的發言,我簡要地談幾點,算是這次專題協商座談會的一個總結。

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深化認識,充分看到新常態下發展休閑農業的重要意義。休閑農業是一種新型產業形態和消費業態,它的發展對于我市經濟進入新常態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調整優化農業結構,促進一二三產業融通互動,實現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就業增收、農村繁榮穩定和統籌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正如農業部《關于進一步促進休閑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指出,發展休閑農業是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是增加就業容量、促進社會和諧的有效渠道;是傳承農耕文明、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是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的有效手段,到2020年,力爭使休閑農業成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環境改善的支柱性產業。特別是對于像我市這樣以能源化工產業為主導的能源型經濟,發展休閑農業等接續和替代產業在新常態下顯得更為迫切。如果說,農業的“一次革命”是旨在提高傳統農業經濟效益的話,那么不斷拓展農業功能的休閑農業可稱之農業的“二次革命”,它除了直接促進農業產業發展外,還帶動了農產品加工、商貿、旅游、交通、飲食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是一種創新產業、綠色朝陽產業,必將成為我市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資料上介紹,休閑農業作為一個新型產業領域,倍受各國關注和游客青睞。英國有近四分之一的農場直接開展旅游業或與旅游業的發展密切相關,年訪問農村、農業、鄉村公園的游客人數達4800萬人次,占全國旅游景點接待人數的14%。美國夏威夷有5000多家農場開展鄉村旅游,年收入達到2600萬美元,其中1/3來自農產品直接對游客的銷售。我市一些地方的成功實踐證明,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可以把農業變成生態高效的產業,把農村變成美麗和諧的家園,把農民變成富裕而有尊嚴的群體,我們一定要從戰略和全局高度,深化對發展休閑農業的認識,把促進休閑農業發展擺上重要位置,樹立信心、堅定決心,切實增強做好休閑農業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二要認真總結經驗,科學編制規劃,引導休閑農業有序發展。目前我市休閑農業多是以民營企業家、農民自主開發為主,存在一定的隨意性、無序性和盲目性。因此,我們要把加強規劃引導作為基礎性工作來抓,以規劃促規范,以規范促發展。當前正在編制“十三五”規劃,要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把休閑農業發展規劃納入市、縣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中去,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農業發展規劃、生態功能區規劃、城鎮發展規劃、旅游規劃等相銜接,優化布局,避免雷同、重復建設,克服盲目追求高檔,貪大求洋,甚至“毀農造景”的現象,確保我市休閑農業的有序發展。特別是對休閑農業園區建設、重大休閑農業項目要爭取列入國家和省上的“十三五”發展規劃。要通過規劃整合項目和資金,不斷加大項目包裝和招商力度,引導社會資本進入農業發展領域。同時,要加大對鄉村道路、水電設施、信息網絡、旅游資源、環境保護等休閑農業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力度,把休閑農業開發與貧困地區產業扶貧開發結合起來。要重視農村文化資源挖掘,加強農業文化遺產和古村落、古民居的保護,發展具有文化內涵的休閑鄉村,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閑產品,促進鄉土民俗文化的推廣、保護和傳承。

  三要從實際出發,進一步加大對休閑農業發展的政策扶持。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扶持、業主為主、社會參與”的休閑農業發展機制,積極爭取各級政府加大財政投入,設立休閑農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扶持休閑農業重點項目建設、獎勵休閑農業示范企業等。要對已出臺的各項優惠政策特別是稅費優惠政策進行認真梳理,做好銜接,保證政策落實。要積極協調金融機構加大對休閑農業的扶持力度,對經營特色明顯、帶動能力強、運作規范的休閑農業企業,簡化貸款手續,采取信用貸款和抵押貸款等多種方式,優先給予信貸支持,同時,應鼓勵將休閑農業列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貸款貼息、中小企業創業貸款、扶貧開發貸款范疇,多渠道解決其發展過程中的融資需求。要妥善解決休閑農業發展的用地問題,支持休閑農業企業依法采取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取得“四荒”地的土地經營權,發展休閑農業。要建立和完善縣(區)休閑農業組織體系,做到有人管理、有人協調、有人服務,并積極爭取把發展休閑農業列入經濟發展目標任務考核體系,對成效明顯、成績突出的縣區,對全市示范作用大的項目和誠信經營、規范服務、增收明顯的典型農戶,給予表彰獎勵。

 四要創新體制機制,不斷拓寬休閑農業發展路子。 創新投入機制,通過積極探索,逐步建立“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發展機制;要注重發揮農民主體作用,鼓勵和引導廣大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參與休閑農業發展;要精心策劃和包裝一批休閑農業項目,廣泛開展招商引資,積極引導農業龍頭企業、工商企業、旅游企業投資開發休閑農業項目,發展一批主題突出、科技含量高、配套齊全的品牌休閑農業項目和配套產業。要創新土地流轉機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采用轉包、互換、轉讓、出租、入股等形式,促進分散的土地向休閑農業企業集中,推進企業擴大生產規模。要創新統籌建設機制,引導交通、電力、通訊、衛生、水利、農業綜合開發等相關部門支持休閑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優化休閑農業發展環境。

五要注重示范創建,促進品牌培育,努力營造促進休閑農業發展的良好環境。要鼓勵休閑農業經營主體通過要素流動、資本重組和品牌整合,打造一批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特色品牌,提高我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在區域內的知名度和競爭力。要繼續開展好中、省、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示范點創建活動,加快培育一批經營特色化、管理規范化、服務標準化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精品點、精品休閑農莊、精品農家樂等,形成帶動全市休閑農業規范有序發展。積極開展以中國最美休閑鄉村推介、中國美麗田園推介、全國休閑農業星級評定為核心的品牌培育工程。開展全市性示范點、特色村、星級戶、精品線路等創建與推介活動,培育各具特色的地方知名品牌。特別是要突出文化內涵,在文化傳承和創意設計上下功夫。要引導經營主體注重對當地特色文化資源的挖掘和傳承,強化農業產品、農事景觀、鄉土文化和休閑農業經營場所的創意設計,用文化引領發展,用特色驅動發展,實現休閑農業的差異化競爭、內涵式發展。發展休閑農業,是一項系統性極強的工作,涉及多個部門,一定要強化部門聯動、協調協作。要加強力量整合,落實責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逐步建立由農業、旅游和其他有關部門參與的管理機制,共同促進休閑農業持續健康發展。要不斷強化休閑農業宣傳推介,要積極籌劃和舉辦各類農事節慶、節會、景觀展示等活動,擴大休閑農業的知名度,形成我市休閑農業整體品牌效應。要廣泛利用互聯網、報刊、電視、廣播等多種宣傳媒體,大力宣傳發展休閑農業的重要意義、政策措施以及典型經驗,并在我市主要旅游宣傳手冊和旅游線路設計上對休閑農業旅游產品增加宣傳內容,并組織、協調和引導旅行社及新聞媒體加大策劃、宣傳和推廣力度,共同營造休閑農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抓好工作不在言、貴在行,解決問題不在大、貴在實。最后,希望各位委員和專家通過這次專題協商座談會,更加關注我市休閑農業的發展,提出更多合理化意見和建議。希望各相關部門,充分重視和吸納這次專題協商座談會匯集整理的意見和建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為促進我市休閑農業持續健康發展、建設美麗鄉村和美麗榆林做出積極貢獻。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242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2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