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領導言論

領導言論您當前位置:首頁 >>領導言論

在《百年榆林影像》發行儀式上的講話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886次     時間:2015年06月08日


——市政協副主席  麻寶玉

(2015414)

各位委員、同志們:

    在市政協各位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全市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真實記錄榆林歷史片斷的《百年榆林影像》,歷經兩年,終于出版發行了,在此,我表示衷心的祝賀,并代表市政協向為此付出辛勤努力的各縣區政協、市直各部門、廣大委員、文史工作者和愛好者,以及參與編輯出版的同志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感謝!

《百年榆林影像》的出版是榆林政協文史工作創新發展的有益嘗試,它標志著我市文史資料征編形式從單一文字資料向影像資料的多方拓展!栋倌暧芰钟跋瘛吠ㄟ^一幅幅老照片和翔實圖注再現了榆林不同的歷史瞬間,許多文字注解具有原創性,對存史具有重要意義。關于成書情況,剛才王馨主任已經作了介紹,我們聽起來比較簡單,其實,其過程漫長而艱辛。劉漢利主席提議的“老照片”選題確定以后,經過醞釀, 2013617,市政協召開《榆林文史》編委會協調會議,制定出臺征集編輯方案,隨即,這一工作在各處委室的支持、配合下就緊鑼密鼓地全面鋪開。市政協學習文史委一班人和市特邀文史員集中利用三個多月時間,多次深入12縣區的城鎮、邊遠村落和市直各部門、單位、醫院、學校,走訪專家學者、民間攝影愛好者、久居榆林老戶和老字號照相館,登門入戶征集圖片資料,2014年元旦前夕,他們還在吳堡縣柳青文學館征集所需史料。面對先后收獲的近3000張涉及面廣、信息龐雜、資料分散缺失、背景難以考證卻非常珍貴的圖片和底片,他們憑著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使命感,克服了人手少,無影像攝制專業人員等等困難,邊學習邊工作。在1623張圖片的初選、簡易注圖的基礎上,經過不斷地整理挖掘、反復甄別考證、多稿校對,完成了400多張圖片的終選及其5萬多字詳盡圖釋的撰寫、編輯、排版等工作。圖像資料編輯較文字資料編輯更加復雜,要求更加精準,從掃描錄入開始,到編纂成書,在各個環節上他們都付出了大量的繁雜而艱苦的勞動。特別是已退休的惠世新同志,連續數月和文史委的同志奔波在邊遠鄉村,頂烈日、冒酷暑,中午都沒時間休息,起早貪黑地工作,書中的許多文字內容都是惠老在鋪滿桌上、床上的資料中,拿著放大鏡反復查對、核實后而撰寫的,常常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工作到深夜;在印刷出版階段,文史委的同志兩次西安長時間蹲守,數易其稿,反復校對,直接參與修圖、排版和封面、裝幀設計。這本書,也凝結著在座許多同志的心血,相關部門、縣區政協提供各種便利,陪同市文史委同志下鄉去尋找、去查閱、去考證,有的時候也是利用休息時間,即使工作到很晚,縣區的同志都毫無怨言,熱情配合!栋倌暧芰钟跋瘛分阅艿玫缴鐣䦶V泛的關注和好評,是因為大家投入了感情,流出了汗水,這是大家共同的成果,讓我們為自己的成功而欣慰。

近年來,榆林政協文史工作緊緊圍繞團結、民主兩大主題,突出親歷、親見、親聞特色,堅持實事求是、秉筆直書原則,深度挖掘榆林特色文化,各縣區政協編輯出版了一批高質量的如《榆林記憶》《靖邊文史》《鹽州古韻》《橫山名人傳》《綏德文庫》《名州異鄉人》《佳縣歷代韻文集》《清澗文史資料》《吳堡古詩文集》《銅吳堡》等多冊(輯)圖文并茂、地域特色鮮明、廣受群眾好評的文史資料書籍,搶救了珍貴資料,真正做得到了“拾遺補缺、資政育人”,充分發揮了文史資料“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功用。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市政協文史資料工作創新發展的重要時期。按照市政協三屆六次會議確定的總體部署,榆林政協文史資料工作要堅持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編輯出版精品文史圖書、繼續抓好文史工作重點縣創建為重點,以助推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目標,精心策劃、科學選題,講求質量、強化征編,推動政協文史資料工作創新發展,下面我著重強調幾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提高思想認識。政協文史資料既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民政協的一項經常性的重要工作,其主要特征是鮮明的統戰性、翔實的史料性和生動的可讀性,且具有和史學家不同的視角看待和記錄歷史的獨特性,有補史之缺、續史之無、詳史之略、糾史之錯的重要價值,是中華民族史料寶庫中的瑰寶。近幾十年來,榆林處于歷史巨變中,煤炭等能源的探明與開采,搭上了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快車,使榆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這一代人是這個時期榆林建設的參與者、實踐者、見證者,大量文史資料素材等待著我們去搶救和挖掘,大家一定要充分認識做好政協文史資料工作是榆林經濟穩步發展,文化日漸繁榮的客觀要求,是全市政協工作進一步發展的現實需要。廣大文史工作者一定要站在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政協事業負責的高度,切實增強做好文史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立足本職,多出精品,為榆林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增添正能量。

二、加強組織領導。縣區政協要切實加強對文史工作的組織領導,增加資金投入,強化隊伍建設。我了解到,縣區政協普遍存在經費困難的問題,尤其是投入在文史資料編輯出版方面的經費更是少之又少。沒有經費,硬件設施跟不上;稿費低廉,沒有人撰寫,也就征集不到資料。但我以為經費并不是制約文史工作發展的主要因素,最重要的是缺乏一支有專業素養、熱愛文史工作的隊伍。有的縣區政協沒有副職,甚至沒有專職文史干事,工作僅靠文史員的愛好和熱情來支撐,給本就難以展開的文史資料工作帶來很大的困擾。但大家也要看到,在基層有許多愛好文史的老同志,他們充滿責任感、使命感,對文史工作傾注著無限的熱情,是我們的財富,各級政協組織要對他們多關心,多照顧,為他們創造更好的工作環境,給他們應得的報酬,鼓勵他們發揮更多的余熱,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年輕的文史員,改變文史隊伍青黃不接、無以為繼的現狀。近期,我注意到一則消息,2015130,河北省政協文史委經河北省政協領導批準,面向全省公開選調2名工作人員。這是一個很鼓舞人心的訊息,我們是不是也尋求渠道,選用一些信念堅定,德才兼備,熱愛政協文史資料工作的年輕人,為政協文史工作注入新鮮的血液,壯大文史資料工作隊伍。文史資料本來是政協委員的撰寫三親史料,要激發委員的創作熱情,使委員成為撰稿和提供素材的主體。同時,文史資料部門要主動與領導多匯報請示,特別是要與文史員和通訊員多聯系溝通,想方設法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鼓勵他們廣泛搜集文史資料素材,認真撰寫文史資料文稿,努力打造文史資料精品。

三、把握工作重點。一是要抓好文史資料選編工作。要按照“征集為主、搶救優先、充分利用、服務社會”的要求,切實突出“三親”特色,進一步加大對重大事件親歷者和重要代表人物的史料征集工作力度,拓寬渠道,擴大領域,面向基層、面向群眾,廣泛征集各種文史資料,掌握更加豐富、更加翔實的一手資料,為高質量編輯出版文史資料圖書奠定堅實基礎。各縣區政協要積極做好轄區史料的征編工作,保證每年至少編輯出版一本文史資料圖書。二是要做好省政協下達的國家和陜西重大題材史料的征編工作。去年我們向省政協分別報送西部大開發、抗戰史料4917件,其中,省政協報送國家文史委的我市西部大開發史料13件,在全省名列前茅,保質保量地完成了省政協征集任務,這與各縣區政協的緊密配合是分不開的。各縣區政協在認真配合省政協征集稿件的同時,結合自身實際,可以編輯出版同題材史料,提高史料利用價值,擴大史料宣傳影響。三是要搞好文史重點縣創建工作。我市榆陽、府谷、綏德縣區政協已順利以標準高完成全省第一批文史重點縣的創建,今年我市要完成第二批文史重點縣創建任務,佳縣、清澗、子洲三縣政協要以此為契機,按照省政協要求,積極創造條件,千方百計爭取地方財政支持,扎實搞好創建工作,確保達標,通過驗收,進一步提升全市文史資料工作基礎建設水平。

四、創新工作方法。一是突破傳統工作方式,創新思維。要轉變坐等資料上門的意識,主動出擊,找資料尋素材,面向基層、面向群眾,廣泛征集各種第一手文史資料,要把專題視察、調研等活動融入文史資料工作,善于在調研中發現文史素材,善于把調研成果轉化成文史資料。要積極組織政協文史委員參加政協協商民主活動,為委員履職搭建平臺,使文史資料工作更好地與現實相結合,與政協委員履職相結合。市政協文史委今年將開展關于旅游名鎮的調研、關于市博物館建設的專題協商,歡迎大家建言獻策。二是突破習慣運作模式,創新形式。要擺脫只限于出版文史書籍的模式,運用更多的手段,包括出版圖集、畫傳、音像制品和舉辦展覽會、報告會、學術研討會、文史沙龍等多種形式,開辟文史資料工作的新領域。市政協文史委以征集的老照片為基礎,在20147月舉辦了七·一影展,在2015年春節期間,與市展覽館、漢畫像石博物館聯合推出了《榆林百年影像展》,及時轉化了文史資料成果,展示和發揮了文史資料的社會功用,取得了良好的政協文史資料工作宣傳效果,贏得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贊譽。三是突破固有單一格式,創新內容。要在繼承的基礎上,保持文史特色,不斷拓寬文史資料涵蓋領域。在文化迅猛發展的當下,撰寫出版自傳、回憶錄,修訂家譜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我們各級文史委應該引導委員及其聯系的社會各界人士關注歷史,記錄歷史,重點征集政協委員“親歷、親見、親聞”的如《見證西部大開發》、《經濟開發區建設紀實》、《抗戰史料選編》、《政協委員履職紀實》等專題史料,把委員們撰寫的自身經歷,以課題形式推進,從履職服務的角度,真實地反映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變遷。

  在這里,希望各部門單位、社會各界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榆林文史資料工作,共同促進,為形成強大的社會道德力量,提升社會凝聚力和民眾創造力,更好地展現日新日進的榆林精神風貌提供有力支撐。同時,希望廣大文史工作者在文史資料工作的實踐和發展中,主動地適應新常態,注入新觀念,變革舊定式,更新工作思路,拓寬工作領域,豐富工作方法,進一步挖掘中華文明精髓,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為政協事業的蓬勃向前和榆林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謝謝大家!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1289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1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