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言論
經濟新常態,政協大有作為
侯建民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中高速、優結構、新動力、多挑戰的新階段。面對新常態,既要深化理解,統一認識,又要堅持發展,主動作為。人民政協履職工作應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助力新常態,為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凝心聚力、建言獻策。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論斷。這一論斷明確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中高速、優結構、新動力、多挑戰的新階段。人民政協履職工作應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助力新常態,為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凝心聚力、建言獻策。
為重大經濟改革方案的制定實施凝聚共識,匯聚各方支持改革的正能量
經濟增速換檔,從10%左右的高速增長轉向7%左右中高速增長,是新常態的基本特征。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對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增速換檔現象,作了明確的回答:即堅持發展,主動作為。堅持發展是堅持在合理區間提質增效升級的發展,主動作為是以改革創新破除體制機制舊羈絆、構筑科學發展新根基。當前,把全社會和各方面的思想統一到中央對形勢的分析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前提。
人民政協作為大團結大聯合的統一戰線組織和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具有廣泛代表性和巨大包容性,為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凝聚共識是一項重要任務,具有獨特優勢。
第一,把有關經濟新常態的政策理論列為學習內容,深化理解,統一認識。
通過學習研討班等形式和載體,使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準確理解和正確認識經濟新常態。一要冷靜應對,堅定信心。經濟增速放緩,是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同時,經濟增速保持在適度水平,環境承載量才有回旋余地,可持續發展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對行業是壓力,對社會則是貢獻。因此,需要保持戰略定力,以平常心對待,努力克服強刺激、踩大油門等傳統手段追求高速增長的思維定勢。二要底線思維、主動作為。經濟新常態不是等來的,是經過努力才能達到的。明白平常心不等于無所作為,而是要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激活企業和社會活力,努力培育經濟增長內升動力,確保經濟保持在合理區間內,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三要認清復雜性,增強緊迫感。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處于增長速度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階段,伴隨著經濟增速放緩,經濟高速發展掩蓋的地方政府性債務、影子銀行等各類隱性風險,就會逐步顯現,甚至趨于激化;飧鞣N矛盾和風險,根本要靠發展。需要全國上下必須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意識和夙夜在公的責任意識,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重要位置,狠抓各項改革舉措的落實。
第二,圍繞新常態下重大經濟體制改革方案協商議政,形成推動改革合力。
在“三期疊加”階段,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可以釋放改革最大紅利,轉化為發展新動能。但是,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觸動利益也觸動靈魂的革命。人民政協應緊緊圍繞國企國資、金融市場體系等重要改革方案的制定實施凝心聚力。一要深入基層和群眾開展視察調研,充分傾聽、細致入微了解經濟體制改革涉及的各方利益訴求和呼聲。二要開展平等真誠民主務實協商,努力促進改革方案照顧到相關方面的利益,體現各方面的共識。三要發揮代表性強、聯系面廣、社會影響力大的優勢,在各項履職活動中多向群眾做有關政策措施的解疑釋惑、理順情緒、協調關系、化解矛盾工作。
對重大經濟體制改革舉措的落實開展民主監督,助力改革政策落地生根
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是經濟新常態的根本要求。為此,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300多項改革舉措,去年基本完成了80個重點舉措。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全面深化改革。經濟領域改革更是劍指體制積弊,提出了建立規范行政審批的管理制度、多管齊下改革投融資體制等多項改革舉措。把黨和政府關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部署舉措落到實處,一方面需要主動作為、狠抓落實,另一方面要加強監督和問責。
人民政協民主監督是我國社會主義監督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央高度重視發揮政協民主監督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人民政協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人民政協要及時反映真實情況,勇于提出建議和批評,推動各項改革發展舉措落到實處。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各級政府要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俞正聲主席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所作的常委會工作報告中提出,民主監督要有新舉措。人民政協按照共同政治原則,通過一定組織程序,圍繞新常態下重大經濟體制改革方案舉措的落實,以協商、討論、批評、建議的方式開展監督,可以對相關政策措施發揮咨詢、反饋、警示作用。
第一,以政協信息和提案形式,及時反映量大、面寬、具體的情況和問題。
中央確定的各項經濟體制改革舉措的落實、深化、完善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牽涉到政府、市場、社會各個方面及其相互關系的調整,必然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和問題。以問題為導向,有效解決經濟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問題,是衡量經濟體制改革成效的重要標準。去年,全國政協報送的212期政協信息中,圍繞經濟建設的有70期,關于經濟領域改革的提案120多件。其中,以政協信息反映的化解產能過剩、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建議,以提案反映的加快金融監管體制改革、促進農業保險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的問題建議,發揮了重要的監督反饋咨詢作用,促進了相關政策措施的落實完善。今后,應進一步發揮政協信息及時、快捷、專門的“直通車”優勢和提案廣泛、直接、有效的“晴雨表”作用,積極反映經濟體制改革舉措落實中數量眾多、涉及面廣、比較具體的情況和問題,做好信息匯集分析工作,供黨政及有關部門參考。
第二,圍繞重要改革舉措的落實情況,開展監督性視察和專題調研。
經濟體制改革任務千頭萬緒,只有抓住重點和關鍵舉措督促落實,才能牽住牛鼻子,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去年,委員們圍繞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開展了視察和專題調研,反映了在思想認識、體制機制、政策環境等方面存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提出了加強頂層設計、統籌推進配套改革,發展資本市場和產權交易市場等建議,推動了相關政策舉措的落實。今年,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將圍繞“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開展監督性調研,對部分地區落實預算法和中央關于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的情況進行監督。下一步工作中,在開展重點監督性調研時,應確保有關于經濟體制改革重要舉措落實情況的題目,通過視察和專題調研開展民主監督,發揮視察察看功能,進一步增強專題調研的監督性,做到開展監督有計劃、有題目、有載體,有成效。
第三,通過面對面溝通協商,推動完善落實分歧較大的改革舉措。
經濟體制改革是一項全新的事業,沒有現成的路可走,改革舉措落實過程中有分歧、有爭議不可避免。2013年,國務院出臺了《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性意見》。全國政協分別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和提案辦理協商會,就化解產能過剩中需要關注和解決的問題進行協商交流,提出意見建議,為落實《指導性意見》、促進有關問題的解決發揮了作用。今年,還將就轉基因農產品的機遇與風險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選擇經濟體制改革舉措在落實過程中爭議較多、輿論關注的問題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和提案辦理協商會等會議,邀請有關部門負責人到會聽取意見、與相關方面對面溝通,查找癥結,尋找突破口,可以有效督促相關政策落地。
此外,還可以積極參加黨政有關部門組織的調查和檢查活動,政協委員應邀擔任政府部門特約監督人員等,務實開展民主監督。
圍繞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積極建言獻策,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經濟新常態下,既要穩住速度保持中高速增長,又要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邁向中高端水平。實現經濟穩定增長和結構優化的協調發展必須依靠深化改革。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的各項工作,處理好三者的關系,這是新常態下經濟工作的中心任務。人民政協由34個界別組成,委員都是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大家、名家、專家云集,圍繞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履行職能,可以有效發揮圍繞中心、建言獻策、服務大局的作用。
第一,密切跟蹤經濟發展態勢,為經濟增速保持在合理區間積極建言獻策。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組織召開的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座談會,邀請經濟領域的資深委員和專家學者,分析季度宏觀經濟態勢,是動態跟蹤經濟發展走勢、適時建言獻策的重要平臺。去年,在我國經濟增速持續放緩的形勢下,委員們在7月和10月召開了兩次宏觀經濟分析會,提出了理性看待經濟運行增速放緩、樹立改革是最好的調控理念,推動經濟提質增效等意見建議,受到國務院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今后,要更加重視發揮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高端、專業、定期的協商建言平臺優勢,密切關注經濟形勢下行壓力加大走勢,對經濟運行中突出問題的定向施策和貨幣、財稅政策的預調微調提出意見建議,為經濟保持在合理區間穩定增長做出應有的貢獻。
第二,重點圍繞“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開展調查研究、深入協商議政。
“十三五”時期,我們將實現第一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編制好“十三五”規劃意義重大。今年,全國政協把“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作為6月份議政性常委會議的議題。經濟委員會將適應新常態下更好發揮消費基礎作用的要求,圍繞“創新供給激活需求,建立促進消費的長效機制”專題,就打造多點支撐的消費增長格局,切實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等建真言。適應新常態下以創新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要求,圍繞“調整優化農業結構、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專題,就發展農業產業化等謀良策。圍繞“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專題,就促進制造業技術創新發展等出實招。
第三,選擇“切口小、視野寬、關注度高”的改革發展議題調研考察,多出主意想辦法。
提質增效是以激發微觀活力支撐宏觀穩定的發展,需要抓住轉方式調結構的肯綮和關鍵環節集中攻關。今年,經濟委員會圍繞“長三角大型集裝箱船河海直達運輸”、“整合宏觀經濟數據庫資源”等小切口問題進行考察調研,以調研報告和信息專報的形式多出點子,推動相關領域的發展和有關問題的解決。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駐會副主任)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