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領導言論

領導言論您當前位置:首頁 >>領導言論

2014年上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通報——高中印在市政協三屆二十次常委會上的講話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739次     時間:2014年07月29日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高中印



按照會議安排,我代表市政府就全市上半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及下半年工作安排作一簡要通報。

一、上半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今年以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遇到的困難超出了預期。面對宏觀經濟下行傳導、能化市場需求低迷、企業投資信心受挫、民營企業資金短缺等不利局面,我們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認真貫徹落實中省各項政策措施,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各項工作,全市經濟運行呈現“低位開局、承壓前行、企穩回升”的基本態勢。上半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1291.6億元,同比增長7.3%;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35.2億元,增長2.6%;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48.4億元,增長6.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分別增長8%左右和10%左右。

(一)加強運行調控,工業經濟緩中有升。我們始終把穩工業作為穩增長的重中之重,及時制定出臺十條措施,加強對重點領域和重點企業的定向扶持,努力保持工業穩步增長。面對能化市場需求持續低迷的不利形勢,我市將開拓市場作為穩增長的關鍵舉措,通過赴西南、華中、河北等地區促銷,積極開拓銷售市場,幫助企業緩解銷售難題,“榆林煤”、“榆林蘭炭”的品牌影響不斷擴大。全市18種主要工業產品中16種產品的產量增速保持正增長,其中聚氯乙烯、精甲醇等9種產品增速在兩位數以上。隨著工業穩增長政策效益的顯現,全市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78.2億元,增長7.5 %。

(二)創新項目推進舉措,固投降幅逐月收窄。面對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大幅下降的不利局面,我們把項目推進作為穩增長的重要抓手,把化解阻工現象、優化投資環境作為項目推進的突破口,以百億元重大項目為重點,進一步夯實“五個一”工作機制,完善雙軌調度管理、實行重點項目單獨考核等舉措,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全市105個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204.7億元,其中68個續建項目有55個復工建設,37個計劃新開工項目有19個開工建設。在重點項目支撐帶動下,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91.2億元,降幅環比收窄6.3個百分點,投資降幅呈現逐月收窄的態勢。

(三)強化農業基礎地位,農村經濟全面發展。以打造“陜西第二糧倉”為目標,狠抓標準化生產、旱作農業工程、現代農作物種業工程、大漠蔬菜等重點項目建設,農業規;、產業化、標準化水平不斷提高。全市完成糧食播種面積761萬畝,超計劃任務7%。蔬菜播種面積達到56萬畝,新建蘋果、葡萄等水果基地1萬畝,果蔬產業已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全市羊子、生豬、家禽飼養量分別達到865.6萬只、231.7萬頭、929.7萬只。農業實現增加值20.4億元,增長4.7%。深入推進“三年植綠大行動”,完成植樹造林79萬畝、水保治理面積695平方公里。

(四)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在困難中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全力推動中煤甲醇深加工等13個投資超百億重大能化項目建設,靖邊能源化工綜合利用啟動項目--甲醇制烯烴裝置投料試車一次成功。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風電、光伏發電并網裝機達到125萬千瓦,我市成功入選國家首批新能源示范創建城市。旅游文化產業發展進一步加快,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在我市開拍,靖邊統萬城文化旅游景區建設項目被列為全省旅游重點項目;全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850萬人次,增長15.7%;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5.5億元,增長21.3%?萍紕撔履芰M一步增強,由13所高校和102家企業發起成立了“榆林市產學研合作聯盟”;安排1億元專項資金,用于蘭炭產業基礎研究和技術推廣。民營經濟得到有效幫扶,通過財政投入1億元“助保貸”鋪底資金、設立2000萬元專項扶持資金、加快推進礦權抵押貸款等措施,幫助非公企業渡過難關;促成14家銀行與60多家企業達成意向融資339.5億元,包商銀行向府谷9戶骨干民營企業給予打包授信支持,首批16.5億元資金已經到位。全市非公經濟實現增加值508.4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39.4%,比上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

(五)堅持統籌協調發展,城鄉一體化邁出新步伐。啟動了中心城區空間戰略和慢行系統規劃編制工作,促進“一城五區”協調發展,西南、空港、芹河、東沙新區建設穩步推進。城區路網、園林綠化和公用設施加快建設,完成投資62.4億元。對榆林大道等23條新建道路、文化南路等7條道路街頭綠地進行了提升改造,新增綠化面積180.8萬平方米。鞏固擴大“四城聯創”成果,深入推進國家級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創建工作,籌備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統籌縣城和重點鎮建設,錦界、東坑兩個省級重點示范鎮建設初見成效,12個市級重點示范鎮和12個市級新型農村示范社區建設加快推進。深化振南工作,安排市級振南扶持資金2.2億元、南北對口幫扶資金1.35億元,區域發展的協調性不斷增強。穩步推進移民搬遷,堅持城鎮、工農業園區、中心村集中安置,全年計劃搬遷6264戶22773人,開工2164戶。

(六)有力有序推進改革開放,發展活力明顯增強;就瓿芍惺∫严路诺男姓䦟徟马棾薪勇鋵嵐ぷ,市級審批事項清理工作全面啟動。實施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新增注冊資本374.9億元,增長137.7%。神木、府谷省直管縣改革試點工作穩步推進。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制定出臺全市鎮村綜合改革和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實施方案。園區管理體制進一步理順,印發了創新園區發展體制機制的指導意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加快推進,統籌推進醫療服務、醫療保障、醫藥流通“三醫聯動”。招商引資共簽約合同項目29個,引資55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7266萬美元,增長1689.7%。  

(七)高度關注民生,老百姓得到更多實惠。在財政收入放緩的情況下,繼續加大民生投入,“兩個80%”得到有效落實,民生支出達到116億元。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全市新增就業1382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56%,轉移農村勞動力58.6萬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中心城區45個學校建設項目已有19所建成投用,秋季開學榆林城區有12所中小學投入使用,上學難問題基本解決。加快發展衛生事業,市二院等4所市級醫院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啟動實施職工醫保市級統籌,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100%,提高了居民年籌資標準、醫保統籌基金年最高支付限額、門診統籌月起付標準、月報銷限額、年支付限額。加快保障房性住房建設,全市新開工9545套,完成投資5.5億元。加強社會治理,堅持每月召開一次維穩形勢研判會,依法規范信訪秩序,赴省集體訪批次人次分別下降41%、71%;深入開展嚴打整治,實行治安重點地區掛牌整治,破獲各類刑事案件4186起,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各位常委,各位委員,上半年經濟增長與預期目標雖有一定差距,但沒有跌破7%的底線?梢哉f,挑戰非同尋常,過程充滿艱辛,成績來之不易。這些成績的取得,既是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努力奮斗的結果,也凝聚著所有政協委員的心智和勞動。半年來,我們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識大體、顧大局、謀事業的合力。各位常委、委員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和強烈的責任意識,緊緊圍繞我市發展大局,充分發揮了匯聚力量、建言獻策、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的重要作用,為推動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上半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在負重前行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壓力。

從宏觀層面看,今年以來,國內外經濟形勢更加嚴峻,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去年明顯加大,上半年GDP增速為7.4%,經濟增長趨勢放緩已成為我國經濟的“新常態”;我省經濟增長較去年有所下滑,上半年GDP增速為9.7%;受國家能源結構調整、節能減排、治理霧霾等因素的影響,能化市場需求持續低迷,能化產品價格持續下跌,能源產品市場需求不足的現狀短期內難有大的改觀,在供大于求和價格下跌的雙重壓力下,對我市以能源產業為主的經濟發展影響較大。

從我市層面看,一是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全市工業經濟占GDP比重在68%以上。上半年,我市工業產品價格持續下跌,重點監測的12種工業產品中9種產品價格同比下跌近20%,特別是原煤入統均價同比下跌76元,直接拉低工業增加值增速10個百分點左右。我市與工業產運銷高度關聯的交通運輸、批發零售業占三產比重超過65%,上半年交通運輸和批零兩項增速放緩,直接拉低三產增速1.2個百分點。這些因素直接影響了GDP的增速。二是投資增速回落明顯。受項目業主投資信心不足、資金供給不足等因素影響,上半年,全市固投同比下降27.2%,增速同比降低55.2個百分點,占投資總量60%以上的國企投資下降21.5%,民間投資下降33.8%。三是財政收支困難。受煤炭、蘭炭等能源主導產品銷量和價格下跌及房地產市場疲軟因素影響,全市財稅增收難度加大,上半年我市完成財政總收入336.9億元,下降4.5%;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35.2億元,僅增長2.6%。財政支出178.9億元,下降7.5%。四是產業鏈和資金鏈面臨“雙斷鏈”風險。我市民營企業以煤為主的能化產業已形成關聯度很高的循環經濟產業鏈,蘭炭銷售困難,已經波及上下游幾個行業,部分循環經濟產業鏈條面臨斷鏈風險。民營企業應收賬款回收困難,自有資金不足,金融機構放貸閘門收緊,民間借貸基本停滯,部分民營企業資金鏈瀕臨斷鏈。

三、下半年工作安排

    縱觀全局,榆林經濟保持一定的增速仍然十分重要,這是省委、省政府對我市的殷切期望,也是建設幸福榆林、小康榆林所需的經濟基礎。我們將緊盯目標不動搖,真抓實干不松勁,采取“抓工業、抓投資、抓統籌、抓農業、抓改革、保財稅、保民生、保穩定”的“五抓三!迸e措,綜合施策,精準發力,積極作為,排難而進,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一是抓工業。我們將把工業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綜合施策,確保工業穩中有升。積極與省上溝通對接,將趙書記、婁省長來榆調研期間對我市的支持事項落實到位;用好高速公路通行費減免等政策,爭取更多鐵路運力;落實好我市工業穩增長十條意見,減輕企業負擔。加快礦井整合建設進度,加大邊角煤開采力度;推進長慶向榆林煉油廠第二條供油管線建設;對蘭炭、金屬鎂、甲醇、電石等地方特色企業進行定向扶持,促進工業產品產能穩步釋放。全力宣傳推廣榆林“環保煤”,積極開拓華南、華中、西南地區市場;推動蘭炭產業轉型升級,全力拓展蘭炭在鋼鐵冶煉、民用清潔燃料、電煤摻燒等領域的應用。用足用活中省有關穩增長融資政策,發揮好1億元“助保貸”財政扶持資金,加強銀企對接,做好民營企業貸款工作;加快礦權抵押貸款工作,鼓勵民營企業以資源換項目、換資金。

二是抓投資。我們將項目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盡快實現投資由負轉正。加快推進105個市級重點項目、32個省市考核項目建設進度,確保68個續建項目7月底前全部復工,37個計劃新開工項目9月底前全部開工建設。一企一策,扎實推進百億元重大項目建設,全力做好神華陶氏煤化工項目開工準備,力爭中煤甲醇深加工、靖邊能化園區一期等在建項目建成投產,華電100萬噸煤制芳烴、陜煤煤炭分質清潔高效轉化一期等計劃新開工項目實質性開工。以省上啟動實施“重大項目三年行動計劃”為契機,力爭全年策劃重大項目及試驗推廣項目100個。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加強跟蹤服務,確保項目持續落地。加快推進榆林城區、統萬城、石峁遺址、白云山道觀、綏德疏屬山五大旅游目的地建設步伐,實現旅游綜合收入95億元,增長28.5%。

三是抓統籌。我們將構建以做優城市、做強縣城、做大集鎮、做美村莊“四位一體”的城鄉發展新格局,推動區域統籌協調發展。多措并舉,確保已開工的榆林大道、校場路東延、榆溪河生態長廊、污水廠二期改擴建等項目按計劃完工;力爭榆陽東路東段、榆林大道(南段)、長城北路等18個新建或改造項目開工。積極推進各縣城和神木鎮、王家砭、錦界、東坑等中省示范鎮建設,認真抓好“雙十二”試點鎮村建設。深化“四位一體”振南機制,精準實施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造血翻身”項目。

四是抓農業。我們將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促進農村居民收入倍增規劃,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抓好農作物秋季田間管理,力爭實現糧食生產“十一連豐”。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完成秋季植樹造林任務,完成水土流失治理400平方公里,新建加固維修淤地壩780座。抓好榆佳工業園區和吳堡工業園區供水工程建設,開工建設清澗延安延川支線引水單項工程;完成23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工程。

五是抓改革。我們將以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突破帶動各項改革工作整體推進,釋放改革紅利。認真做好中省下放和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承接工作;研究下放一批市級行政審批事項;落實好新一輪鄉鎮和行政村綜合改革意見。加快推進神木、府谷省直管縣改革試點工作,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活力。加快農村綜合改革,出臺全市農村土地流轉指導意見,推進農村承包地、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

六是保財稅。我們將采取有力措施,嚴征細管,確保全面完成財稅任務。將收入任務逐一落實到企業、項目、稅種和征管人員,加強對重點稅源、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等行業的稽查監管,堵塞征管漏洞,確保應收盡收。堅持培源和節支并重,認真落實各項扶持政策,發揮財稅“杠桿作用”,扶持企業走出困境,培植后續財源發展壯大;加強財政支出管理,從嚴控制“三公”支出,實現節支增收。

七是保民生。我們將堅決落實“兩個80%”的硬指標,認真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完善促進就業長效機制,建立“4050”人員、零就業家庭人員、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就業幫扶機制,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加快榆林城區在建26個學校項目建設進程,確保12所學校秋季投入使用。加大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穩步推進市第二醫院整體遷建、市第一醫院改造擴建等醫療衛生基礎設施項目。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確保完成年度任務。繼續實施“藍天、碧水、寧靜、潔凈、生態”五大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全面改善環境質量。

八是保穩定。我們將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以穩定發展促。嚴格落實主管部門監管和企業的主體責任,加強隱患排查,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扎實做好防汛工作,確保安全度汛。積極做好信訪工作,認真研究解決涉房等群體上訪問題。加強信貸風險防控,穩定區域信用體系。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嚴防暴力恐怖事件發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各位常委:當前,我市經濟正處于“爬坡上坎、蓄勢突破”的重要期,也處于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轉型升級的關鍵期,發展的任務還十分艱巨。真誠期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并參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在事關我市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些全局性、關鍵性的環節和熱點、難點、焦點問題,積極建言獻策,主動牽線搭橋,共同把榆林的事情辦得更好。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1157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3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