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言論
把握形勢 搶抓機遇
————在全市政協文史工作會議上
市政協副主席 麻寶玉
各位委員、同志們:
過去的一年,在省政協精心指導和縣區政協積極配合下,通過廣大政協委員和文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榆林政協文史資料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為宣傳榆林、建設榆林,促進愛國統一戰線的鞏固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在此,我代表市政協向關心、支持文史工作的各位領導、各界人士、社會團體、政協委員和廣大文史員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剛才,王馨主任就市政協文史工作作了總結和部署,回顧了成績,安排了任務,我完全同意。
近年來,榆林文史工作在圖書出版、重點縣創建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績,特別是各縣區政協在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堅持科學,求真存是,保持特點,創新工作,為全市政協文史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成績可喜,亮點紛呈,主要表現為:
擴大了征集范圍 以重點人物、重大事件為線索,面向社會,廣泛征集建國后文史資料,并向基層鄉村延伸,以“三親”視角捕捉社會發展變遷,凸顯地域文化和鄉土文化特色,擴大了征集網絡,各縣區政協史料征集重點實現從建國前向建國后的轉移。
加強了編輯隊伍 針對文史機構編制少、專業人員匱乏現狀,各縣區政協以多種形式,聘請文史委員、離退休干部充實編輯隊伍,常年參與撰寫、編輯工作。同時,為適應工作需要,提高稿酬標準,調動撰稿人積極性,保證了文史資料征集出版工作的經;、規范化。如榆陽、府谷、綏德、吳堡、靖邊等縣區政協都聘請了特邀文史員,有力地促進了工作的順利開展。
創新了出版形式 適應社會需求,精心策劃選題,出版專題精品圖書,增強文史圖書的可讀性、知識性、趣味性,擴大了文史資料的影響,實現了史料價值走向社會化。如在全省政協優秀文史圖書評選中分獲二、三等獎的定邊政協以圖片資料為主出版的文史資料《定邊圖像志1949-1978》和榆陽政協征編“文革”史料出版的《榆陽文史》第二十九輯,都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豐富了文史資料的表現力。
開發了多元領域 順應現代文化多元發展趨勢,將近、現代史料和縣域文化納入文化建設研究之中,密切與宣傳、文化、史志等部門的協作,從縣情出發,從產業、旅游、歷史、民俗等方面入手,組織委員、文史員深入鄉村,專題研究,撰寫史料,發揮文史資料補檔案之缺、輔史學之證的作用。如榆陽政協《榆陽民俗》(上下)、府谷政協《府谷名鎮》系列《哈鎮古城清水》和綏德政協《名州異鄉人》(上卷)的出版,挖掘和保護了地域文化的多樣性和獨特性,展示了縣域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征。
各縣區政協文史工作都有許多值得學習推廣的經驗,在這里就不再一一贅述,值得一提的是,我們擁有一批政治堅定、作風優良、學識豐富、業務熟練的文史員,今天表彰的16名優秀文史員就是其中的代表,我希望全市文史工作者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愛崗敬業、熱愛文史的事業情懷;學習他們恪盡職守、一絲不茍的工作情結;學習他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以他們為榜樣,探索學習,躬親實踐,共同搞好榆林文史資料工作。
下面,就進一步做好全市文史資料工作,我再講幾點意見:
一、把握新形勢,進一步認識政協文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做好政協文史工作是人民政協事業蓬勃發展的需要
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而確立的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在改革開放中不斷發展和完善,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要求,推進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黨的十八大對人民政協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協全國委員會關于加強文史資料工作的意見》也指出,“文史資料工作要根據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總體要求和新的時代特點,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從政協委員及其所聯系的各方面人士親歷、親見、親聞的角度,反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凝聚力量、團結各界、促進社會和諧!豹毦咛厣奈氖焚Y料工作是人民政協工作的組成部分,產生于人民政協,發展于人民政協,服務于人民政協。新的歷史時期,需要文史資料工作發揮“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社會功用,更加廣泛地以文會友、增進團結、消除誤解、形成共識,積極為鞏固、發展黨的統一戰線服務。
2、做好政協文史工作是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的需要
十八大提出的“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重要組成部分的政協文史工作始終堅守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設輝煌歷史的宣傳陣地,深入研究總結歷史,發掘搶救文化,不僅充實了我國史料寶庫,更肩負著代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方向、豐富社會主義文化深刻內涵的歷史重任,它在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自立自強、振興民族精神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為教育后代提供了鮮活的歷史、人文教材,可以幫助青年一代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確認識自己的歷史責任,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使他們在黨的領導下,投身祖國建設,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3、做好政協文史工作是榆林科學發展的需要
我市各級政協組織開展文史資料工作以來,已征集出版了各種文史資料191輯,約2000余萬字。這些文史資料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真實、生動地記錄了榆林各時期、各領域的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以及歷史變遷,為發現、借鑒歷史,反映社會和歷史研究積累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隨著社會的進步,特別是近年來,經濟騰飛的榆林正發生著影響未來發展進程的深刻變化,繼續挖掘榆林多樣性、獨特性史料,反映新榆林建設的改革成就和經驗教訓,在人民群眾中進行歷史教育、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就顯得十分迫切。同時,榆林的快速發展,開啟了良好的招商引資環境,使榆林成為了各民族人民融合、各種文化交錯的匯集地,著力反映榆林各界人士在共同致力于榆林建設和發展中風雨同舟、團結奮斗歷程,以促進各民族大團結和地區又好又快地科學發展,尤為重要。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榆林文史工作作為富有時代特征的文化力量承擔著助推榆林經濟社會向前發展的歷史責任。
二、把握新機遇,全力打造政協文史工作科學長效保障機制
2011年正式啟動的全省政協文史工作重點縣創建活動,是加強基層政協文史工作基礎設施建設的機遇,也是提升我市政協文史工作水平的機遇,我市先后有兩批三縣區政協先行創建,取得了良好效果,以點帶面地推動了全市文史工作。各級政協組織要加大文史工作基礎性建設投入力度,按照省文史工作重點縣建設要求,盡快建立政協文史資料科學長效機制,實現經費投入、基礎設施、工作組織、管理制度四項保障,保證史料征集工作的持續、健康發展。
1、建立經費投入保障長效機制
建立文史資料工作財政專項預算資金,做到?顚S,確保文史資料征集、研究、出版和相關活動順利開展。
2、建立基礎設施保障長效機制
以建設文史工作重點縣為契機,加快文史資料庫和資料室、采編室、閱覽室建設步伐,配備落實好信息化采編必要硬件設備,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3、建立工作組織保障長效機制
提高素質,壯大力量,建設專業與社會結合的文史員工作隊伍。一是要強化專職文史干部隊伍建設。單設文史委機構,配備專業專職文史人員。同時,要關心文史干部的工作和生活,注重對文史干部的培養,提高文史干部的綜合素質。二是要建立文史員聘任機制。面向社會各界,選聘熱愛文史工作,具有較強政治把握能力和較高歷史文化修養的離退休老同志、老干部擔任特邀文史員;制定出臺具有可操作性的文史人員報酬相關規定;建立平臺和激勵機制,鼓勵文史員積極參與文史工作。
4、建立制度保障長效機制
按照省政協文史工作重點縣建設標準要求,進一步完善文史資料征集、出版、協作、管理等工作制度,為政協文史工作有序開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逐步實現文史資料征集工作的經;、社會化、網絡化、數字化、多媒體化。
三、把握新變化,切實發揮政協委員在文史工作中的主體作用
當前,在我市經濟社會進入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在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和我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形勢下,努力發揮職能作用,提高征編質量和水平,是我市政協文史工作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實踐,我們要把握文史工作重心轉移、征集對象、征集機制等諸多變化,積極探索史料征集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努力建立起以各級政協文史工作部門為依托、以廣大政協委員為主體、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參與的有效運轉機制。
政協委員是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主體,也是開展文史資料工作的主體,要把撰寫文史資料作為應盡的義務,積極負責地履行好委員職責。隨著政協委員年齡的日益年輕化,許多委員對文史工作不甚了解,為政協提供文史資料的觀念比較淡薄,親自動手撰寫“三親”史料的人少之又少。而廣大政協委員是當代社會各界的代表乃至精英,他們在榆林一系列社會歷史變革的推進中,在波瀾壯闊的改革發展和建設大潮中,參與和推動的經濟社會活動生動而具體,每個人背后都有很多值得留給后人的故事,都是珍貴的史料。各級政協文史專委會要把征集、編輯和出版文史資料也作為履行職能的形式,緊緊依靠委員,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并將委員撰寫文史資料作為委員履職考核的一項硬性指標,激發委員在文史工作中發揮主體作用。
各位委員,同志們,我們要把黨的十八大和全國兩會精神貫穿于文史資料工作的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寓文史工作于富裕、和諧、幸福新榆林的建設之中,與時俱進地推動文史資料工作向前發展。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