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選登:關于預防社區群體性信訪事件發生的對策和建議
提案者 民革榆林市委員會
一、社區群體性信訪事件的基本情況
社區群體性信訪事件是指具有突發、由多人參與的、帶有擾亂社會秩序、影響社會公共生活和社區和諧穩定的事件。從我市的情況來看,集中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由社區內部利益關系調整引發的集體上訪行為。如房屋拆遷、企業改制、農村股份制改革等問題;二是由社區內部或相鄰空間格局調整引發的集體上訪行為。如周邊建造房屋、社區內房屋裝修或使用功能改變等問題;三是由新建小區交付中建設質量和標準瑕疵引發的集體上訪行為。四是由少數群眾法制觀念淡薄或利用矛盾故意擴大事態而引發違法鬧事行為。如城市違章建筑被強制拆除、市場搬遷等問題。這些群體性事件的最終目的都是希望通過集體上訪或哄鬧、擴大事態影響而引起政府重視和社會關注,促使問題盡快得到解決。在事態的發展階段上可以歸納為以下三步曲:一掛橫幅、二集體上訪、三聚眾鬧事。
二、社區群體性信訪事件呈現出的特點
1、在事件發展過程中往往會由無組織向有組織轉變。群體性信訪事件的起始階段,大都表現為無組織、無秩序狀態,是由共同的利益訴求引發共鳴的表現形式。但是發展到一定階段,少數人在事件發展中影響力提升或有意把握事態發展方向,事件的發展就會自然而然地由無組織向有組織轉變。
2、在選擇解決問題的方式上有明顯的以鬧代訴傾向。首先在思想上存在“不鬧不解決、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的錯誤認識,認為只有把事態鬧大才會引起黨委、政府重視,政府才會抓緊出面協調解決問題,而且在當前社會上出現了跟風而動趨勢,認為鬧一鬧總會得到好處。
3、在群體信訪訴求中會往往會引發問題的連鎖反映。也就是說由某一件事引發的群體性信訪事件,如不能及時得到有效的化解,隨著時間的推移往往會在發展過程中進一步演變,并在對抗情緒的作用下衍生出更多的問題及其他訴求事項,甚至出現個別無理要求,使信訪事件進一步復雜化。
三、解決社區群體性信訪事件對策與建議
(一)針對群體性信訪事件應構建起有效的預防機制
處理群體性信訪事件是一項極為復雜而敏感的工作,當前的群體性信訪事件都是一種以非正常手段為表現形式的突發性過激行為。但群眾要求往往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屬于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群體性信訪事件一旦發生,或多或少都會造成一定的不良社會影響。因此必須綜合運用行政、經濟、法律等手段,構建起有效的預防機制,防止其發生。
1、切實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度。重點落實好兩方面的責任制度:一是屬地管理的責任制度。進一步強化街道黨工委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社區按塊落實的信訪工作責任制度;二是誰主管誰負責的線條管理責任制度。政府職能部門要對自己職責范圍內的工作切實負起責任來,這一點尤為重要。只有把縱橫兩方的責任制度都落實好了,責任制度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從當前情況來看,屬地的責任抓的比較緊,線條的責任力度還不夠。
2、建立健全社區法律服務機構。當前,群眾依法有序信訪的法制觀念還比較淡薄。同時也說明了目前社區法律服務機構還不健全,當群眾有疾苦、遇到困難時,沒有人為他們指點迷津,他們不知道如何通過合法的途徑去解決問題。因此,要大力宣傳信訪法律法規,引導群眾通過合法途徑解決矛盾糾紛,并可嘗試組建社區法律服務站,推行社會參與解決糾紛機制。另外,進一步探索和發展好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與信訪調解的新辦法,積極為黨委、政府解難分憂。
(二)加強對社區居民的教育與管理
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社區建設的不斷推進,社區教育作為提高市民綜合素質和生活質量、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正日益受到市委市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重視。因此,為更好的推動我市社區教育的發展,基于對我市社區教育開展情況的調查與研究,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促使社區居民對社區教育的認識進一步提高。社區教育作為一種社會化的新型的教育,其發展需要社會各個方面的支持與配合。目前社區教育工作人員對社區教育概念的認識不夠充分,居民對社區教育的認識更顯不足。有的工作人員將社區教育等同于青少年校外教育,或等同于成人教育。其實,社區教育是面向最廣大的基層群眾、面向社區全體成員開展的教育活動;有的工作人員認為所謂社區教育就是開展文體活動,例如“大伯大媽唱歌跳舞”等等。事實上,社區教育的內容非常豐富,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科學文化知識、市場經濟知識、法律法規知識、社會文化生活知識等多方面。因此,社區教育活動的開展一定要立足于社區,充分整合本社區的教育資源,為社區居民提供教育服務,促使社區居民對社區教育的認識進一步提高。
2、加強對社區居民的教育服務,滿足社區居民的多樣化需求。目前,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居民的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但與此同時,居民思想觀念和生活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以及居民需求不斷增加,最終促使了很多潛在的矛盾被激發。鑒于此,社區應當將加強對社區居民的教育服務,滿足社區居民的多樣化需求擺在重要位置,把社區教育服務作為推進社區建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初步建立方便、快捷、高效的教育服務體系。社區教育服務的發展應以人為本,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前提下,采用市場調節和行政指導相結合的方式,根據社區居民需求發展社區教育服務,避免造成無效供給或低效供給。
(三)建立社區的長效服務機制
在加強社區“兩委”建設的基礎上,盡快建立和完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配套服務陣地、設備、人員及經費,給與政策支持,統籌社區物業、家政、培訓等服務資源,按照市場規律進行運作,明確社區功能定位,發揮社區居委會自治功能。主要是抓好四項服務:即抓好社區安全服務,保持社區的長治久安;抓好社區的文化服務,滿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抓好社區的健康服務,培養居民良好的生活習慣;抓好社區生活服務,解決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同時,擴大社區公共服務的覆蓋面,在每個社區設立“一站式”辦事大廳,為居民提供便捷、規范的行政服務。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0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