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榆林文史

榆林文史您當前位置:首頁 >>榆林文史

榆林中學與新文化運動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1451次     時間:2016年07月07日

辛亥革命后,全國的反帝反封建反軍閥斗爭及新文化運動如火如荼,地處偏遠的榆林,處于文化落后、消息閉塞的舊局面。陜北23縣僅有的一所省立榆林中學,依然沉迷在封建禮教的桎梏之中。

1917年秋,在北京高等師范學校畢業的米脂籍青年杜斌丞,受北京大學校長、文化泰斗蔡元培“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并包主義”的影響,不戀京華煙云,毅然回到荒涼的故鄉,“開拓新文化的處女地”,(杜斌丞語),就任榆林中學教務主任兼史地教員。次年,擔任榆中校長后,他頂住各方面壓力,力除陳規,銳意革新舊的教學體制。四處聯系,選賢任能,誠聘杜斗垣、李鼎銘等學識淵博、德高望重的人士任教。并且增設新課程,傳播新思想;提倡科學民主,反對封建迷信;提倡革命進步,反對保守落后;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風尚,批判舊文化、舊禮教。杜斌丞在開學典禮上宣布:榆中的辦學宗旨是德、智、體三育并重。他說,德的核心是要努力學習,將來致力于救國救民,經常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名言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樹立救國救民的遠大抱負。在智育方面,他引導學生既學習中國古代的文化知識,又學習世界近代的科學技術。提倡科學實驗,注重社會實踐。在體育方面,杜斌丞亦很重視。

“五四運動”爆發后,榆林中學進步師生率先響應。杜斌丞以堅定的立場和明確的態度,向學校師生全面介紹了“五四運動”。支持學生組成宣講團,分批上街對群眾進行愛國主義宣傳,到商店檢查日貨。

1921年7月,榆中第一屆學生(甲乙兩班)畢業,杜斌丞在會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講。他盛贊俄國十月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民主革命的潮流已經席卷全球,中國的民主革命也有了希望,反動軍閥統治的日子不會很長了。他希望同學們畢業以后多關心政治,做一個于國于民有益的人。這一屆畢業的52名學生中,18人考入北京等地的大學,7人進入軍事學校,其余都在陜北各地從事文化教育工作。

1920年1月20日《秦鐘》月刊創刊,是由旅京陜西學生聯合會編輯,它的編輯宗旨是:(一)喚起陜人自覺心;(二)介紹新知識于陜西;(三)宣布陜西社會狀況于外界。因此,它發表的文章主要以宣傳民主、科學、個性解放、女子解放、平民教育等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為內容,此外還發表了一些陜西社會調查、軍閥統治下陜西人民痛苦生活的寫照以及抨擊軍閥政府某項政治措施的文章。李子洲是《秦鐘》月刊的發行者,榆林中學杜斌丞、綏德高等小學汪少洋,是《秦鐘》在陜北的代售者。

1921年10月10日《共進》半月刊創刊,由劉天章、李子洲、楊鐘健等旅京大學生擔任共進雜志社編輯,《共進》創刊之始,以“提倡桑梓文化,改造陜西社會”為宗旨。它成為共進社的機關刊物之后,擺脫了狹隘的地方觀念,以“提倡文化,改造社會”為編輯宗旨,擴大了立足點,進而成為中國共產黨最低綱領的擁護者和宣傳者,開始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并試圖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學說觀察中國的社會問題。榆林自治會、綏德縣高等小學、清澗縣高等小學,是其陜北北部的代售點。

1923年春,杜斌丞先后從北京、天津等地聘請思想進步、有真才實學的大學畢業生魏野疇、李子洲、呼延震東等到榆林中學任教。這些人到任后,積極宣傳民主思想,大膽改革教學內容,提倡白話文。在教材內容上,由過去的只學四書五經,改為大量選用《新青年》《獨秀文選》《向導》等書刊上的文章和魯迅、蔡元培、郭沫若等人的作品,還開設了社會發展史講座,使廣大學生的眼界大為開闊,不但了解了國內形勢,也知道了外國歷史及蘇俄的社會主義革命。為了活躍學習氣氛,宣傳進步思想,榆中師生結合教學,成立了以劉志丹為主席的學生自治會及青年學社、青年文學研究會、陜北教育改進會等進步團體,經常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學術、時局討論,引導學生要“講民主,反封建;講科學,反迷信;宣傳新思想,反對舊思想!彼麄冞創辦了《榆中旬刊》《榆林之花》《榆鐘》等刊物,并向全國發行。

榆林中學教師魏野疇是陜北早期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第一人,按照黨組織要求,以榆林中學為主要陣地,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他在榆中任教不到一年的時間里,親自翻譯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向學生講授《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等著作。揭露帝國主義、軍閥和封建統治階級的本質,他還親自編排話劇《愛國賊》,揭露帝國主義侵略和軍閥賣國的丑惡嘴臉。他不僅在校內積極向學生教授馬克思主義,還積極在校外宣傳馬克思主義。明確指出:“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指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痹谖阂爱牶推渌锩處煹慕逃陀绊懴,榆林中學涌現出劉志丹、謝子長、杜潤滋、閻揆要、曹力如等一大批思想進步、信仰馬克思主義的學生骨干。這些同志后來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們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陜北的革命實踐相結合,在革命斗爭實踐中鍛煉成長為陜北黨、團組織和紅軍的領導者、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秦鐘》《共進》雜志在榆林的發行和共進社社員在陜北各地的發展,使新文化、新思想在陜北各地得到廣泛宣傳,為馬克思主義在陜北的傳播奠定了基礎。榆林中學,成為陜北學習宣傳新文化、新思想的主要陣地,也成為陜北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主要陣地之一。

   (中共榆林市委黨史研究室張學良整理)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1123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1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