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榆林文史

榆林文史您當前位置:首頁 >>榆林文史

牛慶譽鐵事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842次     時間:2006年01月11日

民國十七年(1928),牛慶譽任靖邊縣長,他以前的民國12任縣官都稱知事。牛慶譽,據新地區志和縣志載,系山東肇州人,據筆者查山東無肇州地名,而在黑龍江省有肇州,是否屬關東肇州,有待進一步查證。據見過此君的老人講,牛中等身材,連鬃胡,思想開明,對反君立憲主張共和的孫中山至為推崇。

歷來縣老爺赴任都是乘坐騾馬或駕窩子,縣衙要鳴鑼開道歡迎一番,然后還要在大堂門庭鳴炮三聲。而牛慶譽上任只牽一頭毛驢,與隨從王朝東悄然無聲來到縣城,但先未到縣衙,只以商人身份住進了師大生開的"E豐店"內。由于他穿裝樸素,出語隨和,人們確實以為他們是買賣人。這兩個"買賣人"頭兩天到鋪面字號詢問行情,以后大白天到人員集中地方聽別人的啦話,傾聽群眾呼聲,走街串巷觀察百姓居住吃喝;晚上挑燈閱讀孫中山的共和理論,與店主家和客人了解有關情況。20多天過去了,他把城里城外有關地方走了個遍,看了個細,有關的情況也查了個實,特別是百姓對原知事賀世昌怨聲載道,更是了解得比較清楚。次日,他結算了店錢,領隨從牽驢到了縣衙,直接找到賀世昌,拿出委任狀,實然間接了任,隨即命令差役清掃庭院,整理大堂;自己又撰寫一副對聯:"枉要同胞一分錢請唾我面,莫忘公仆兩個字感服民心",交差人張貼在縣府正門兩側。頓時全城嘩然,百姓蜂擁而來觀看,對這個"買賣人"的舉措交口傳誦。

牛慶譽非同一般的上任,驚動了縣衙和民眾。次日他給原縣衙訓話,反復講解災情之年要以拯救民眾為己任,并明確要求嚴懲貪官污吏,對已卸任的賀世昌責令盡快清理賬目交清手續。然后他就帶人到附近鄉下察訪民情。他所到之處看到的是面黃肌瘦和渾身浮腫的民眾,大家含淚指控賀世昌一幫貪吏的罪行,訴說他們不理民事、多方搜刮民財的劣徑。

在調查落實的基礎上,牛慶譽回縣后快刀斬亂麻地作出三項決定,一是對警佐馬俊臣撤職收監;二是繼續揭露賀世昌罪行,先處罰三百銀元;三是召集堡鎮紳士捐糧捐款,解決燃眉之急。不到一月,收糧二百多石,銀洋」千多元。牛慶譽將姓名錢糧數勒石樹碑,立于北城門甕城 內,一邊繼續動員捐糧捐款,拯救災民,還向華澤義販會借糧借款。他用這些糧款,辦了一個饑民收養所,開放舍飯;將青壯年組成土工隊,以工代娠,修補城垣,前后修復 了東□八南三座城門,在北河灣架鐵索橋一座,次年春開始在城中建修中山紀念臺,高二丈,四方各四丈余,頂部蓋三間大房,辦起了民眾教育館。中山臺遺址至今猶存,四面頂端中間各鑲嵌著一尺一字"中山臺"三個大字,上款寫"民國十九年春建,下款寫"牛慶譽書"。當年紅衛兵造反想把這"四1日"毀掉,但沒好辦法,只好用斧子亂砍了一頓,最后用泥把這幾個字泥了起來,以后雨水沖擊又恢復了原貌,只是"中山臺"的臉譜上多了些"傷疤"。

吃舍飯的兩千多民眾,分期分批在戲樓廣場聽取關于孫中山共和理論的講課,牛慶眷本人宣講,還聘請了小學堂賀廷杰、高吉祥專門講三民主義,教列隊教唱歌,振奮民心。隨后還組織起一文地方武裝,保護縣城安全,維護社會治安,此后張廷芝等部隊再不敢在靖邊輕舉妄動。

同時,牛慶譽還大力興辦學校,動員民眾子女入學;動員民眾植樹,明確宣布誰栽誰有,給植樹大戶披紅掛彩,他每年還親自帶領縣衙人員及學堂師生在東門臺、南灘、北河灣植樹。他還辦起了靖邊歷史上第一個紡織廠,創辦了《民眾》手抄報,專門傳遞省內、縣內的消息。

牛慶譽勤理庭訟,凡遇重大案情,必親自查訪,嚴格審問。在任期內,辦過幾起重大無頭人命案,很有影響,至今有口皆碑,傳為佳話。

牛慶譽在靖邊為民眾興利除弊,受到各界擁護。少數壞人不斷誣告,密謀策劃,民國二十一年(1932)地方武裝內江嘩變,叛逃到張廷芝部下改編為一個營,牛慶譽也隨即被迫離任。

在牛慶譽離開靖邊時,黎民百姓自動集合,自籌自捐為他做了一頂萬民傘相贈,護送出城至橫山縣境。靖邊民謠"十山九破頭,洪水向北流,富貴無三輩,清官不到頭",就是說的這件事。當時縣官三年一任可以連任,牛慶譽連任應在民國二十二年十月屆滿,但未到頭。

全國解放后,牛慶眷曾在西安作過律師,上世紀五十年代病逝于西安。

(姚勤鎮)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13568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1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