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文史
華山血案
智取華山是不少人熟知的近似傳奇式的故事,解放華山時的著名英雄劉吉堯也大名鼎鼎,至今健在?墒,解放華山前夕,國民黨保安六旅旅長韓子佩殺害我方信使張道源一事,卻鮮為人知。
1948年韓子佩任國民黨陜西大荔第八區專員兼保安司令。大荔解放后,他改任國民黨保安六旅旅長,率部盤踞在華縣、華陰一帶,將這一帶百姓搶劫一空,然后攀登華山,憑險據守,處處布防,負隅頑抗,同時居高臨下,任意施發炮彈,禍害百姓。此患不除,關中難以安寧。我軍早想解放華山,拔掉韓子佩這顆釘子,但時機尚未成熟。
華山天險,易守難攻,當然也可以采取圍困的辦法,使山上的國民黨糧盡而自潰,但是山上的糧不少,必須長期圍困才可奏效,而長期圍困實際有很多困難,并且不利于保護華山的文物古跡,還會造成政治上的不利影響;另外,中共大荔地委負責統戰工作的干部早年同韓子佩有一些交往,有可利用之關系,因此大荔軍分區和渭南軍分區聯合司令部決定爭取和平解放華山,向韓子佩轉達我軍的布告和有關勸降信件。
選派誰為信使呢?
1949年5月間,年過花甲的起義軍官張道源得知此事后向西北局領導請求,自告奮勇要擔任信使,勸降韓子佩。
張道源,陜西子洲馬岔人,名浚川,字道源,也叫道元,1889年生,家中頗有田產。此人主持公道,性格耿直,說一不二,愛結交朋友,和陜某寧邊區政府副主席李鼎銘先生是世交。他曾在井岳秀部下任過連長,人稱"老連長"。1939年曾任何紹南保安二中隊隊長,1940年2月29日王震將軍驅逐何紹南后,韓子佩擔任綏榆保安十二團團長,張道源任團副。張道源和韓子佩是拜把子弟兄,比韓子佩的年齡大,韓子佩也比較尊敬他。張道源看不慣韓子佩的飛揚跋屬,又受李鼎銘的影響,所以在子洲建縣前一年;借故離開韓子佩,回了家。1944年子洲縣首屆參議會上,他被選為常駐參議員,參與人民政權的建設工作。1949年他閑居西安,在保六旅任副官,領一份軍飽,并已起義。聽說韓子佩盤踞華山與人民為敵之事,他認為大局已定;共產黨必勝,國民黨已敗,韓子佩再不能一意孤行了,憑他和韓子佩的交情,可以說服韓子佩放下武器。西北局領導權衡利弊,終于答應了張道源的請求。5月底,張道源帶著《中國人民解放軍布告》,還帶著當時大荔地委書記劉文蔚的信(劉是中共黨員,神木人,和韓子佩是同學,也有過交往),準備上華山;
出發前,有朋友勸張道源:此去吉兇難門你最好別去。張道源胸有成竹地說:"根據我和韓子佩多年的交往,韓子佩不會把我怎么樣。再說,要辦成點事,不冒點險怎么成?"
張道源和起義軍官孟俊甫到了華陰縣委,縣委書記白加彩同志熱情地接待了張道源,同時告訴他:"上華山是危險的,最好別去。"張道源說:"我的主意已經定了,我此次華山之行、既是為人民政府出力,也是為韓子佩著想,我和韓子佩交往甚深;他會聽我的話的。再說,即使談不成,兩方交兵不斬來使,我的安全問題不大。你們只要派人把我送到華山溝口,就可以了。"張道源執意要去,華陰縣委就派人把張道源和孟俊甫送到華山溝口。
張道源和孟俊甫步行到了華山五里關沙蘿坪,恰好駐守此地的是韓子佩的部下關士貞營長。關營長,張道源也認識,并和張道源有私怨。因為在西安時,一次張道源和韓子佩聚會飲酒,酒宴上,韓子佩談到想提升關營長,征求張道源的意見,張道源說關營長心術不正,不可重用。此話恰好被關士貞聽到了,因此懷恨在心。此次張道源上華山勸降韓子佩,第二關遇上了仇人關士貞,他才知兇多吉少?墒鞘乱阎链藃R好硬著頭皮陪著笑臉和關營長搭話,并說明來意。關士貞和張道源沒有說幾句話,就將其關在青柯坪上,請示韓子佩后,當晚,關士貞下令讓其連長孫海全殺害張道源。孫海全言聽計從,就又讓他的排長鄭虎山把張道源誘上北峰,殺害后,將尸首丟入華山北峰的峽谷里。
一個為人民政府送信勸降的老人,就這樣犧牲了。
孟俊甫只身逃回。孟俊甫,也叫孟慶福,1905年生,華陰縣人,1949年春,組織國民黨華陰縣地方武裝長城部隊第三營并任營長,不久改屬于陜西保安第六旅,任中隊長。華陰解放時,率部起義,任大荔軍分區路東總隊第二營五連副連長。6月參加解放華山戰斗,榮立一等功,獲一級戰斗英雄稱號,后調任路東總隊總部參謀。1949年冬復員回鄉參加農業生產,1970年2月去世。
張道源之死,和韓子佩有沒有關系?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關士貞營長將張道源上山之事用電話告知韓子佩,此時韓子佩正接到胡宗南發來的電報,要他據險堅守,并給韓許愿升官,韓子佩邀集部下,傳達電令,呼么喝六,吃喝歡慶。他害怕張道源前來動搖軍心,傳話不予接見,并示意關營長就地處置。關營長當然樂于執行這一命令,殺害了張道源。另一種說法是關營長公報私仇,未告訴韓子佩,就殺害了張道源。哪一種說法比較合乎事實呢?應該說第一種說法較符合實際。因為韓子佩及其殘部困守華山,已到危急存亡之際,關士貞不可能在有人送信勸降的大事上不請示就擅自處置。還有一個佐證,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判決韓子佩死刑的罪狀之一,就是韓子佩殘殺我方送信人員張道源。
還有,據當時的路隊部隊政治委員王生榮于1988年回憶:"當時,中共大荔地委書記劉文蔚利用與韓子佩的同學關系給韓寫了一封勸降信,派韓原來的副官張道源和在華陰起義的原國民黨保六旅中隊長孟俊甫持信上山勸降。張、孟趕到青柯坪,兇殘的韓子佩下令將張道源殺害。"(摘自《智取華山·解放華山的經過》第87頁)時任大荔地委委員、社會部部長和公安分處處長的于桑1989年3月回憶,"華山解放后,地委書記劉文蔚、軍分區司令員楊拯民同韓子佩談了話,談話時我也參加。我們問了他們在華山堅持頑抗的一些情況,特別指出他們槍殺解放軍的信使,是不可容忍的罪行。韓子佩殺害我黨的信使張道源的行徑激起我軍指戰員的憤怒,紛紛寫決心書,請纓殺敵,為犧牲的戰友報仇。"(摘自《智取華山·一點回憶》73頁)
因此,韓子佩是殺害張道源的兇手。此事新編《府谷縣志》和《子洲縣志》均有記載。
張道源被殺害后,韓子佩頑固不化,我解放軍才決定攻克華山。我軍大智大勇。于這年6月19日解放了華山,韓子佩在我軍的強大壓力下,走投無路,『好向人民解放軍投誠。中共大荔地委書記劉文蔚的代表王久文和鄧遠到西嶺翠云宮大殿與韓子佩談判,韓子佩在《和平公約》上簽字。
華山解放后,人民政府在大荔召開公審大會,營長關士貞和連長孫德全這兩個殺害張道源的兇手都被鎮壓了,鄭虎山被關押起來了。韓子佩被我人民政府作了寬大處理,判了他6年徒刑,在陜北某勞改所勞動改造。
韓子佩的結局如何呢?
韓子佩在勞動改造期間,仍進行反革命活動,圖謀不軌。1950年11月17日陜西省人民檢察署再次對他提起訟訴,從起訴書內可以看出韓子佩反共反人民的罪惡歷史。
韓子佩,1904年生于府谷縣城,是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生,曾加入共產黨,后叛變,加入國民黨調統局、復興社等反動黨派及特務組織。1930年任國民黨陜西省保安處科長,1940年調任綏榆保安第十二團團長,專門和我黨為敵,派遣政治土匪,搗亂邊區,剝削搶劫,無惡不作,綏德、米脂一帶群眾恨之入骨。1945年任國民黨黃龍山警備司令部參謀長、副司令,組織特務,派遣到邊區殺害我地下黨員。毛主席曾說,延安,北有何紹南,南有韓子佩。1947年,胡宗南進犯陜北時,他跟隨胡宗南到了延安,任國民黨警備副司令兼陜北反共團主任,以"策反。與"反共團"進行反革命勾當,曾多次向胡宗南請求擴編機構增強其特務力量。胡宗南稱贊韓子佩"反共有功"并傳令嘉獎。韓子佩為了實現其"策反"的目的,實施了四個步驟。第乓步深入調查,發現與我工作人員有關系者即用強暴、脅迫、利誘手段,令其寫信或用其他卑劣的手段達到召回之目的。第二步對于叛徒和因家庭關系或群眾已回到敵區者,就要到"反共團,,予以登記。第三步將報到人員編為小組,經個別威嚇、敲詐,詳細調查,令其互相監視、考察,造成恐怖統治手段。第四步又將這些人分為"可靠"、"不可靠"、"可疑"三種類型,對可靠者作為統治的工具,不可靠者送到青訓總隊或警備司令部,對可疑者令其到我邊沿地區刺探我方情況。另外,強迫登記者發表反共宣言。他誘叛多人,并支持畢光斗撰寫了《告延安民眾還鄉書汕大肆誣罵共產黨,印成傳單,廣為散發。還收買叛徒韓某,讓其撰寫《延安今昔》·一書,對我黨中央和陜甘寧邊區大潑污水,特別是將我黨中央和陜甘寧邊區一級機關組織機構及人事情況等機密予以暴露,造成了很大損失。韓子佩還主使叛徒多次對我延安軍政人員施行策反,對胡宗南可謂竭忠盡力,肝腦涂地。他主使叛徒高武剛、王友明及郭加有策動延安高善祥支隊二大隊政委王德勝叛變(未遂)。指使我延安市商會主任策動曹庭俊,致曹于1947年5月叛變,并讓其女婿也跟著叛變。還指使趙成業策動延安市長姚安吉、安塞縣長賀興旺叛變,都末得逞。利用于起應策動我紀開發、馬如金游擊隊16人拖槍叛變,并編成了反共地方武裝。
韓子佩反共有功,深得胡宗南賞識。1948年1月韓子佩以府谷縣代表身份,在南京參加了國民黨一手操縱的偽國大。
胡宗南敗退延安后,韓子佩改任陜西省第八區專員兼保安司令,他組織突擊隊在黃龍、宜川、合陽、澄城等縣大肆收編土匪及反動武裝,強拉民夫,一面搶劫殺害人民,一面向我邊沿地區"清剿",同時大發橫財。大荔解放后,他改任保安六旅旅長,擴充兵力,繼續頑抗,派人駐守渭河渡口,凡過往商人須給銀元三至五元,錢財多者則誣以罪名,扣押或處死,吞沒財物。西安解放后,他率部上華山繼續與人民為敵,并殺了我方信使張道源,還逼死華山老道、尼姑二人。
韓子佩被判刑后,心懷不滿,圖謀不軌。他先活動慣匪劉黃、敵特王化信、陳明勤、康強等進行秘密活動,拿出20兩黃金以集股組織皮革廠為名,請求采烏培子到南山聯絡土匪。失敗后,又變換手法,鉆進俱樂部,造謠惑眾。先后在陜西監獄、陜北監獄組成人3540余人,秘密與香港聯系,企圖反監暴動。
1950年12月陜西省人民法院判決韓子佩死刑。1951年2月1日韓子佩被槍決,結束了其罪惡的一生。和韓子佩一起被槍決的有其同伙羅振華、姚景行、陳明勤、王化信、劉黃。
華山解放后,張道源的侄兒張孝敦曾到華陰縣請求尋找叔父的尸首。華陰縣委給予大力支持,用幾根大繩連接起來,把人吊下去尋找尸骨,因未到谷底,尸骨終末找回。
解放華山的戰斗,己經過去半個世紀了,但為智取華山而英勇獻身的張道源的烈士身份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經其后人和戰友多方奔走,經當時的華陰縣委宣傳部負責人師道妥和華山八勇士之一的劉吉堯作證,2004年3月陜西省民政廳受陜西省人民政府委托,同意追認張道源為革命烈士。5月13日,經國家民政部批準,受陜西省民政廳委托,延安市寶塔區在圣地延安舉行了追認儀式,張道源的兒子張笑宗激動地說:"歷史終于給我父親有了一個應有的評價,父親從此可以含笑九泉了。"
其實,家鄉對張道源事跡是沒有忘記的,首部《子洲縣志》為張道源立了傳。(張俊誼)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