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文史
馬文瑞同志生平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我黨政治工作杰出的領導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馬文瑞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04年1月3日6時0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馬文瑞同志,1912年11月4日生于陜西省米脂縣一個農民家庭,早年接受進步思想,參加進步學生運動。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米脂縣三民二中上學期間,因組織學生開展反帝反封建斗爭,遭到國民黨軍警鎮壓,被迫離校,從此全身心投入秘密革命工作。先后任共青團綏德西區區委書記、共青團綏德縣委書記,在白色恐怖日趨嚴峻的形勢下,堅持對敵斗爭,1928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同年任中共綏德縣委常委。1929年,他參與領導了綏德饑民斗爭,在陜北產生重大政治影響。1930年8月起,先后任中共安定縣(今子長縣)北區區委書記、縣委宣傳部部長、縣委書記、共青團陜北特委書記。他自覺抵制"立三路線"的嚴重干擾,在陜北黨的組織遭受嚴重破壞的形勢下,保存了安定縣的革命力量,并為被迫西渡黃河進入陜北的紅軍晉西游擊隊提供了落腳點,使游擊隊由30人迅速擴大到500余人。1932年2月,任中共陜北特委南路特派員,負責恢復清澗、延川、安定、延長、延安等縣黨的組織。他不畏艱險,堅持發動群眾開展地下斗爭,為當地基層黨組織的恢復和發展做了大量艱苦工作。其間還到橫山、榆林等白色恐怖更為嚴重的地區開展工作。同年7月,任中共陜北特委委員兼團特委書記,參與領導籌備召開陜北革命史上重要的第四次特委擴大會議。會后面對敵人的瘋狂鎮壓,他毫不畏懼,堅持斗爭,組建神府等十多支游擊隊,為創建陜北革命根據地和陜北紅軍建立了不朽的功勛,是陜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
1934年,為了發展壯大革命武裝力量,馬文瑞同志奉命只身赴"三邊"地區國民黨部隊中開展兵運工作,經過半年艱苦努力,成功地將敵騎兵一個排的人槍帶入南梁根據地。1935年3月,他受中共陜甘邊特委派遣,率領武裝工作隊進入延安南泥灣、臨鎮一帶開辟陜甘邊根據地東地區,建立了赤川、紅泉兩縣政權,先后任黨代表、蘇維埃主席。陜甘邊根據地東地區創建,為劉志丹同志率領的西北紅軍完成反圍剿斗爭,把陜甘邊、陜北兩塊根據地連成一片,使之成為黨中央和申央紅軍到達陜北的落腳點和抗日戰爭的出發點,作出重大貢獻。不久陜北錯誤肅反開始,他同劉志丹、習仲勛等一大批黨政軍領導干部被關押,直到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長征到達陜北后才獲釋。1936年,他任中共陜北省委秘書長兼白軍工作部部長、安塞縣東北軍中共工作委員會書記,在周恩來、葉劍英領導下,開展對國民黨東北軍和西北軍的爭取工作,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稱贊。1937年春,他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擔任四大隊九支隊黨支部書記。同年6月,任中共陜北西地區黨委書記。
1938年3月起,馬文瑞同志先后任中共慶環分區黨委書記兼分區保安司令部政委、中共隴東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八路軍三八五旅政委,駐守陜甘寧邊區的西南大門。在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領導下,他堅決抵制王明錯誤路線的千擾,帶領隴東軍民開展了整風運動、大生產運動,戰勝了國民黨頑固派的經濟封鎖和軍事進攻。他率先在隴東地區各級政府中實行"三三制",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和陜甘寧邊區的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和民主政治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毛澤東同志親筆為他題寫"密切聯系群眾"的獎狀予以嘉獎。1942年10月,他在延安參加西北局高級干部會議,就西北的歷史問題作長篇發言,得到中央肯定和絕大多數同志的擁護。
1944年9月起,馬文瑞同志先后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組織部副部長、西北局常委、組織部部長、兼任西北局黨校校長。他堅持實事求是的作風,大膽糾正邊區審干反奸中"左"的錯誤,先后給一大批蒙冤的同志平反。他作為中共"七大"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成員,協助彭真同志參加了大會籌備工作。1945年4月6日,以代表身份出席中共"七大"。這一時期,他領導西北局組織部,為東北、山東等新區抽調培訓了大批領導干部,同時致力加強邊區千部隊伍建設,在思想理論教育和組織機構完善及干部作風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性工作。
1947年春,國民黨胡宗南部大舉進攻陜甘寧邊區。馬文瑞同志隨軍轉戰陜北,負責支前戰勤,為西北野戰軍的勝利殲敵作出了重要貢獻。同年冬季,按照毛澤東同志的指示,他到"三邊"、隴東等地檢查指導土改工作,糾正了一些地方出現的極左傾向,保證了陜甘寧邊區的土改工作順利開展。1948年4月,西北野戰軍收復延安后,西北大部分地區陸續解放,新區需要大批工作干部,他領導西北局組織部和西北局黨校夜以繼日加緊工作,在短短數月之內,分期分批抽調培訓兩萬多名干部,派往新區。
1949年5月,馬文瑞同志隨中共中央西北局機關進駐西安,投入了接管城市的工作。他深入實際調查研究,針對基層普遍存在"組織多、官員多、會議多、文件多和報表多"之弊,撰寫調查報告上報中央,得到毛澤東同志的重視并很快批轉各地,迅速在全國范圍內掀起反對"五多"活動,使進城不久剛剛露頭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風氣得以遏制,為我黨奪取政權以后進一步加強黨的各級組織思想作風建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他維護民族團結,注重培養使用民族干部,積極推薦一批民族干部走上重要領導崗位。1949年底后,他任西北局紀律檢查委員會弗記、西北軍政委員會監察委員會主任,為西北地區的黨風、干部作風建設和"三反"、"五反"運動的健康開展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1950年1"月至6月,他參加中共組織工作者代表團赴蘇聯學習訪問,回國后提出不少改進組織工作的建議和意見,受到黨中央的肯定和重視。
1952年冬,馬文瑞同志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副書記兼組織部部長,兼管西北局宣傳部、農村工作部、統戰部及工青婦工作,為建國初期西北地區的經濟發展、政治穩定和人民安康,做了大量的工作。1954年,他列席中共七屆四中全會,隨后又參加了高崗問題座談會。他堅決擁護黨中央的決定,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同年9月任勞動部部長、黨組書記,為新中國勞動用工和調配制度、工資福利制度、勞動保護制度、職業技術培訓體系及勞動科學研究體制的建立作出了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歷史貢獻。他針對"大躍進"給勞動用工和勞動保護工作造成的災難,提出并實行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特別是在三年困難時期,他堅決執行中央"統籌兼顧,適當安排"的方針,夜以繼日地工作,為國家度過難關、實現國民經濟形勢好轉作出了重要貢獻。
"文化大革命"期間,馬文瑞同志受到嚴重沖擊。在遭受殘酷迫害的日子里,他抱病堅持讀書思考,堅決抵制林彪、"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的倒行逆施,共產主義信念毫不動搖。
1977年6月,馬文瑞同志任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同年12月,任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并主持日常工作。他堅決貫徹中央精神,恢復黨校辦學宗旨,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培養中高級干部和黨的理論工作者,對黨校工作及其所開課程實行全面調整。他奮力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落實干部政策,積極主動地做好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受迫害的老同志集中到黨校的短期培訓,有力地支持在全國范圍內大批解放老干部的工作。他在主持黨校工作期間,中央黨校?独碚搫討B》率先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堅決支持"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
1978年12月,馬文瑞同志任中共陜西省委第一書記兼省軍區第一政委、省人大主任。他深入實際,團結和依靠廣大干部群眾,在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培養選拔德才兼備的中青年干部、實行農村改革、狠抓經濟建設和社會治安整治及中心城市建設各項工作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使陜西百廢俱興,政通人和,經濟得到很大發展。他實踐保護整修西安古城墻、新建咸陽機場和啟動黑河引水工程、省體育館、陜西歷史博物館、西安火車站等重點工程建設,為以后陜西的旅游產業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他十分注重精神文明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明確提出用延安精神振興陜西。
1984年5月,馬文瑞同志被補選為政協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1988年當選政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兼任法制委員會主任,中共政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黨組成員。他不顧年事已高,積極協助鄧穎超、李先念同志主持常委會工作,堅持調查研究,建言獻策,先后就經濟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民主法制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以及祖國統一、國有資產保護等重大課題,撰寫了大量調查報告和署名文章,受到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和有關方面的肯定和重視。為繼承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弘揚延安精神,1990年5月,在他和彭真等同志的積極倡導下,成立了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他當選為會長,為研究、宣傳和弘揚延安精神,發揮了積極作用。2000年5月,《馬文瑞論延安精神》一書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為黨的思想理論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1993年3月,馬文瑞同志退出領導崗位后,仍一直關心國家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堅決擁護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申央領導集體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決擁護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他對陜甘寧革命老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事業非常關心,多次回到老區考察,先后就西部地區資源、稅制調整、環境保護和陜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教育發展,以及渭河流域抗洪救災等問題,向申央有關領導和部門提出建議。他在病重期間,還念念不忘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的工作,不忘黨和國家大事,體現了一個老共產黨員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
馬文瑞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四、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三、四、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馬文瑞同志在78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終保持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對黨和人民、對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無限忠誠,自覺地與黨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堅持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具有共產黨員的堅強黨性。他一生勤奮學習,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在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關鍵時刻和重大問題上,他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始終把黨和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胸懷坦蕩,光明磊落,一身正氣,公道正派,剛正不阿。他謙虛謹慎,淡泊名利,顧全大局。他寬厚待人,愛護干部,尊重科學。他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的來信來訪,關心群眾疾苦,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他作風嚴謹,生活儉樸,為政清廉,對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要求嚴格,在黨內和人民群眾申享有崇高威望。
馬文瑞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輝戰斗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頑強奮斗,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勛。他的逝世,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損失。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申央周圍,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奮斗。
馬文瑞同志永垂不朽!
(子洲縣政協 供稿)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