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榆林文史

榆林文史您當前位置:首頁 >>榆林文史

綏德新秧歌的誕生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936次     時間:2006年01月11日

1940年3月1日,綏德老百姓敲鑼打鼓奔走相告:2月29日深夜,國民黨綏德第二督察專員何紹南,帶上偽政府和偽保警司令部1000余烏合之眾倉皇逃走。統治綏德28年的白色政權從此土崩瓦解。

3月份,陜甘寧邊區綏德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成立,三五九旅王震司令員兼任專員。1941年特委改地委,郭洪濤任書記,管轄綏德、米脂、佳縣、清澗、吳堡、子洲6縣。

綏德獲得解放,受苦受難的老百姓當家做了主人。共產黨、毛主席領導的人民政府,反對剝削,講民主,講自由,搞選舉,實行減租減息,提倡耕者有其田。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的好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起來。每年正月里城鄉都要鬧秧歌,慶祝五谷豐收,慶祝美好生活。

三區鬧出新秧歌 解放頭兩年,綏德城里只有市政府組織的一班秧歌。1943年春節,三區(自家溝)在一伙年輕文藝愛好者的鼓動下,自己組織了二班秧歌。這班秧歌與眾不同,他們緊跟形勢,自編自演好多形式多樣、別開生面的小節目。由于新穎真實,表演精彩,深受觀眾歡迎,人們都廿牡新秧歌"。

三區新秧歌,改變了過去的傘頭引場子,變成了鐮刀斧頭領頭;掛鼓子的、包頭的、蠻婆蠻漢扭場子,變成工、農、商、學、兵扭秧歌;酸溜溜的練子嘴、扳水船,變成了新內容的扳水船,新詞快板三句半,新編禁賭、抗日、大上產等新內容的小節目!镀瞥孕拧沸∵參加了邊區秧歌競賽,獲得了陜甘寧邊區政府獎旗一面。

三區新秧歌的出現,不僅受到了群眾的喜愛,而且引起了地委的重視,認為秧歌演新戲、唱新詞,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唱出了老百姓心里的話,演出了老百姓喜愛的戲,符合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站在工農兵一面,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決定新秧歌要在全區全面推廣。

抓試點搞樣板 1943年冬,地委宣傳部派岳瑟、吳江平兩同志到三區蹲點,專門指導排練新秧歌,抓試點,搞樣板。

他們吸收了魯藝文工團來綏德演出新秧歌的精華,結合當前抗日、大生產、移民、禁賭等中心工作,發動群眾出謀獻策,保留原有的優秀成分,重新編排了一臺新型大秧歌。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群眾是文藝活動的主體力量,趕臘月二十三,大秧歌和小節目全部排練好。預演后,地委領導非常滿意。

新秧歌轟動綏德 1944年春節秧歌出臺早,正月初一,三區新秧歌一上街,一下子就轟動了綏德城。

大秧歌,形式新穎,熱情奔放。斧頭帶領一隊白襯衣藍工人褲的男工人,鐮刀帶領一隊藍花布衫紅綠褲的女農民,兩隊人馬人人手舞彩綢;中間扭的是滿載豐收果實的水船,坐船的是女農民,扳船的是兩個老少農民船公;學生手拿書本,商人手拿算盤,八路軍戰士手握鋼槍;中間夾著杜魯門背著宋美齡、蔣介石;東條英機毗牙例嘴手拿指揮刀,胸前紙牌上寫"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肥頭大耳的狗地主背著"打倒地主黃世仁";騎毛驢的是女農民,趕毛驢的是男青年,肩上搭鏈寫著"移民開荒";老漢推小車老婆拉,車上插一面"支前"紅旗;賭棍眼角糊滿眼焦屎,背上背張升官圖,寫著"禁止賭博"。秧歌走出自家河,從南關梢進南城門,通過小街大街到吃凸,出西城門過板橋到西山寺,給地委拜年。

西山寺弗射弧弧的腦畔上早已擠滿了婆姨娃娃,男人們都擠在院子里。從南關梢到天下名州,冰灘上全是追趕秧歌的人流,真是人山人海,像發大洪水一浪接一浪。

小節目,劇情生動,表演精彩。宣傳禁賭的《王三寶轉變》M趙富貴自新》,搞大生產的《劉二起家》、《軍愛民民擁軍》,救國抗日的《還我河山》、《革命人家》,移民的《夫妻逃難》、《南山好》,反面人物活報戲等,短小精悍,燴炙人口。

每天看秧歌的人像趕三月二十A的大會,四道大川奔走進城的人流,遠遠望去像一條彩色長龍,人頭插人頭,川流不息。所有商店初二都開門營業,賣飯、小吃初三全部上街,從東門媚到南關梢幾十家打餅子的爐火整天不停,張、李兩家點心鋪日夜爐火通紅,點心棵餡一天爐的趕不上一天賣,黑粉、碗托、羊雜碎一過中午全部賣光,大小旅店客人滿,家家戶戶有親戚。老婆婆老漢漢婆姨娃娃早早就站在鋪訖臺上等著看過街秧歌。大南門洞里的人流,像大河里的旋渦來回涌動。

新秧歌,演到窮人受到地主剝削壓迫時,觀眾熱淚盈眶;唱到共產黨解放受苦受難的老百姓時,群情激昂拍手叫好。這種深得人民群眾喜聽樂看的文藝演唱形式,新穎生動,效果好,貫徹了毛主席"文藝為千千萬萬勞動群眾服務"的指示。

推動全分區新秧歌運動新秧歌,是毛主席《講話》發表后出現的新文藝現象,是鼓舞群眾,堅持戰斗,建設邊區,生產支前的有力宣傳形式。地委決定成立綏德分區文工團,下鄉專演新秧歌,推動全分區新秧歌運動。

1944年2月,綏德分區文工團成立。按照地委習仲勛書記"文工團要全心全意為綏德分區五十萬人民群眾服務,要面向工農兵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的農民群眾,首先滿足農民的文化生活需要。要占領廟會陣地,把舊內容趕下臺,換上新內容,向人民群眾作宣傳教育"的指示,分區文工團,還有抗大總校文工團和一二0師獨立一旅戰斗劇社,三大新文藝演出團體深入全分區農村宣傳演出新秧歌。

鄉親們把文工團叫作毛主席的宣傳隊。

同時,綏師、米中增設文藝班,培養專業文藝人材。各城鎮完小組織新秧歌,逢集遇會上街宣傳演出。一個新秧歌運動很快在一分區全面推開形成高潮!

1945年春節,全區城鄉的秧歌都成了新秧歌。(徐興國)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0923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1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