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抓住精準扶貧重點環節努力提高精準脫貧成效
農工黨榆林市委員會
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扶貧工作,在國內視察必看扶貧、必講扶貧,先后提出了“六個精準”“五個一批”等一系列精準扶貧要求和措施,親自吹響了脫貧攻堅沖鋒號,莊嚴對世界承諾到2020年底,實現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面脫貧。去年以來,我市相繼出臺了《關于革命老區實現“三年穩定精準脫貧 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的戰略意見》和《榆林市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方案》,提出到2017年底在全省率先實現全面脫貧,到2019年底,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據統計,全市2015年底尚有8個國定貧困(片區)縣,683個貧困村,28.15萬貧困人口。據我們調研了解,貧困人口致貧主要因素是勞動技能低、健康水平低,缺勞力、缺技術、缺資金,因病、因學、因災、因市場波動致貧返貧,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弱,代際傳遞趨勢明顯。貧困村發展滯后的主要原因是主導產業未形成,基礎設施薄弱,公共服務水平低。為了確保打贏我市脫貧攻堅戰,我們建議應在“精準”二字上下功夫、出實招、求實效,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扶持誰
精準識別貧困人口是解決“扶持誰”的問題。全市現有28.15萬貧困人口,這是靜態的精準。貧困人口脫貧退出和返貧人口納入是動態的精準。按照全省扶貧與民政低保標準“兩線合一”的要求,必須建立貧困人口大數據平臺,實時掌握貧困對象,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村一級是貧困人口識別認定的主體,必須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公推、公選、公認篩選確定貧困人口,杜絕優親厚友,引發矛盾。鄉鎮一級應建立爭議申訴反饋機制,調處化解矛盾,避免由于貧困人口識別引發不穩定因素?h級扶貧、民政、統計部門應建立聯動審核機制,抽查審核對象,及時更新數據庫。
二、怎么扶
精準分析致貧原因,采取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是解決“怎么扶”的問題。縣級扶貧部門應在年初(第一季度)制定年度脫貧計劃,將擬脫貧人口依據致貧原因分類精準到戶,按照“五個一批”措施要求列出幫扶項目;將擬脫貧貧困村按照“水、電、路、訊、房、綠”六到戶和“文、教、衛、保、商”五到村的標準,列出整村推進項目清單,形成項目庫。對擬“摘帽”的貧困縣應按照“補短板”的要求,對照全面小康標準,明確重點扶持領域,制定重大項目實施計劃。
三、誰來扶
精準落實幫扶責任單位、責任人是解決“誰來扶”的問題。各級政府相關部門應根據年度脫貧計劃和扶貧項目庫,編制年度項目計劃,落實項目資金,“一把手”就是扶貧責任人。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和結對聯戶幫扶干部根據貧困村脫貧規劃、貧困戶項目需求清單,把概念化的項目具體化,搞好項目前期論證,積極與相關部門對接,抓好項目落地,組織實施好項目。駐村工作隊隊長和“第一書記”是貧困村脫貧的責任人,結對聯戶幫扶干部是貧困戶脫貧的責任人。
四、怎么退
精準實施監測評估是解決貧困村、貧困戶“如何退”的問題。貧困村、貧困戶的退出要做到客觀真實,防止“坐等脫貧”和“數字脫貧”兩種傾向。建議對貧困戶要實行掛牌管理,每年年底所有貧困戶都應填報收入情況登記表,并簽字確認,按照“村上報,鄉(鎮)審核,縣(區)核定”的程序初步確定脫貧村和戶。各級統計部門應跟蹤監測,各級政府應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組織第三方機構要進行抽樣評估,確保脫貧和返貧數據社會認可。要鼓勵貧困戶自主脫貧,對自主脫貧的貧困戶應給予項目獎勵。要糾正扶貧等同于救濟的錯誤觀念,對于“坐等扶貧”的貧困戶,應教育、引導其樹立“勞動致富、脫貧光榮”的理念,鼓勵其自主脫貧。對搞“數字脫貧”的各級干部,應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嚴肅問責。
五、錢從哪里來
脫貧攻堅需要大量投入,資金籌措是關鍵。首先,積極爭取中省財政專項資金的投入;其次,不折不扣執行好中省對市縣扶貧配套投入的政策要求,加大本級財政專項投入力度。第三,抓好行業部門專項資金整合,按照市級統籌、縣級實施的原則,采取管總量不管結構、管任務不管項目、管監督不管實施的辦法,整合相關部門目標相近、方向類同的資金,采取直通車方式下達到縣區,依據脫貧計劃和扶貧項目庫集中使用。第四,加大扶貧融資力度,積極調整政府債務結構,采取市場化的手段,成立扶貧投融資公司,爭取國家政策性貸款,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同時,要加大金融扶貧創新力度,引導商業金融機構投資扶貧。
六、怎么花好錢
實現扶貧資金效益最大化,就是要花好錢。近年來扶貧投入效益遞減,主要原因是剩余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弱,直補到戶助長了“坐等扶貧”、“養懶漢”的問題,部分貧困人口甚至錯誤的認為扶貧就是“分錢”,爭當貧困戶,政府不給錢不脫貧,把“脫貧確認”作為與政府博弈的籌碼,造成扶貧效果下降。因此,各級政府應制定符合實際的扶貧資金管理使用辦法,建立貧困人口自主脫貧的正向激勵機制,可采取先建后補、獎補結合的方式,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不搞包辦代替。各級資金監督部門要建立容錯機制,對于資金滯留問題應分類區別對待,允許扶貧資金調劑使用,項目未完成,資金就不能兌付,不必追求資金兌付速度,忽視項目實施效果。
脫貧攻堅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是民生工作的大課題,我相信只要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社會各界齊心協力,同心同向,我市率先脫貧、率先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會實現!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