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員論壇您當前位置:首頁 >>專題欄目 >>委員論壇

關于加快榆林智慧城市建設的建議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1490次     時間:2014年04月09日

市政協委員、市工信局副局長  王為東

黨的十八大提出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把“信息化”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2號),把擴大信息消費作為調結構、擴內需的主要措施;陜西省政府啟動了智慧陜西建設,制定了《“數字陜西智慧城市”發展綱要(20132017年)》。婁勤儉省長在今年省信息化領導小組會議上也指出,“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倍增器、發展方式的轉換器和產業升級的助推器,打造經濟的升級版,關鍵就在于提升信息化水平”,“把做大做強信息產業作為推進信息化的重要任務”。信息化已成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實現幸福榆林的主要抓手之一。

近年來,我市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在“數字榆林”建設的基礎上,以資源整合、信息共享為重點,以電子政務為突破口,編制了《智慧榆林頂層設計》和《榆林市政務信息化20132016總體建設方案》,為信息化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但是,與國內發達地區相比,我市信息化水平相對滯后。根據2012年陜西地區信息化發展指數白皮書數據,榆林市信息化發展指數為0.614,在陜西省排名為倒數第二,僅高于商洛市。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信息化建設綜合統籌力度較小。各行業、各部門主要以縱向建設為主,全市層面的統一規劃指導滯后,導致數據不一致、信息不能共享,同時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現象;二是信息化人才匱乏。信息化發展受資金、技術、人才、思想觀念等原因影響,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失衡現象;信息化人才培養機制尚不健全,加之編制、經費等原因,導致信息化人才嚴重缺乏;三是信息化建設資金投入少。市信息化基礎資源綜合服務平臺是根據201177日市政府專題會議紀要(第29次)決定,由于資金問題,項目分兩個階段進行,其中第一階段建設內容于20123月建成投運,支撐榆林市四大班子及各部門電子政務和信息化應用,已為十多個部門的10多項業務應用系統提供支撐服務,最近尚有20多個部門40多項業務應用系統要部署在平臺上,但由于資金問題平臺提升工作滯后,機房、網絡、主機、存儲等已滿足不了為這些應用項目提供支撐。地理空間信息工程由于資金問題,不能完成國家級驗收。僅這兩個項目就缺資金近7000多萬元。據我們初步了解,近兩三年內,各部門的信息化項目資金需求近5億元,財政資金投入不足是導致許多信息化建設無法發揮作用、導致我市信息化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四是信息安全管理基礎薄弱。信息安全組織管理體制和信息安全責任制尚不健全,應急處置準備不足,缺乏相應的對策和保障體系,信息系統整體防護能力低。五是信息產業規模小。我市除了信息服務業較活躍外,信息產業生產企業幾乎是空白。

  根據《榆林市十二五信息化發展規劃》以及《智慧榆林頂層設計》,到2017年,榆林市信息化總體水平攀升至陜西省中上游水平,爭取進入西部先進地市行列。改造和提升榆林市信息化綜合服務中心,實現全市電子政務基礎資源統籌管理,基本建成信息資源交換與共享體系;通過“兩化融合”工程,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產業結構高級化;智慧城市總體框架搭建完成,全市信息化發展水平總指數超過0.85,為榆林市建設“中國經濟強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態名市”三大目標提供有力支撐。按照“強化頂層設計、理順體制機制、重點領域突破”的原則,全面推動榆林智慧城市建設,建議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鞏固體制機制,加大統籌協調力度。

  榆林市信息化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要加強對全市信息化工作的組織領導,全面統籌推進榆林信息化建設。工信局要按照三定方案職能要求,確實承擔起全市信息化管理職能,負責提出全市信息化固定資產投資規劃和方向(含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審批、核準全市信息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編制市級信息化專項資金安排計劃,報市信息化領導小組審核同意后組織實施,未經市信息化領導小組審核同意的信息化項目,財政部門不予安排資金。建立市級領導聯系重大信息化建設項目制度,統籌推進榆林市信息化建設工作。

  二、加大財政投入,增強市場配置功能。

  加大對信息化建設項目的投入力度,增加信息化專項資金的財政預算。加大對前瞻性、基礎性、公共性、示范性、信息化項目的支持力度,落實基礎項目、重點項目建設和維護資金保障;加快新聞大廈榆林市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新機房建設,加快榆林市經濟運行監測平臺、安全生產監測平臺等平臺和智慧城管、智慧社區等一批重大信息化項目建設。創新政府扶持資金支持方式,通過資本金注入、貸款貼息、服務外包補貼、融資擔保等形式,吸引集聚民資、外資等社會資本參與智慧城市建設。進一步發揮市場優化資源配置作用,吸引各類企業參與榆林大數據、云計算中心項目建設;完善多元投融資機制,拓寬融資渠道,積極吸引風險投資、私募基金參與重大信息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建設。

 三、推進試點示范,搞好考評監督工作。

根據工信部門頂層設計試點工作要求和《陜西省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開展業務梳理與信息資源設計及市縣電子政務公共平臺設計試點工作(第一批)的通知》,搞好業務梳理試點工作。把信息化工作納入市委、市政府對各部門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中,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設獎懲機制,定期考核評價信息化建設應用情況

四、堅持綜合防范,加強信息安全管理。

 貫徹“積極預防、綜合防范”的方針,始終堅持建管并重,堅持安全與效率、成本統一考慮,制定和完善信息化建設中安全保密措施和制度,落實安全保密工作責任制。信息化建設方案必須有完善的安全設計,安全系統要做到與信息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使用,并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公安、保密、機要、國家安全等涉及信息安全的管理機構要加強協調,互相配合,在各自工作職責的基礎上,建立信息安全管理聯動機制,嚴防計算機病毒和網絡黑客侵擾,確保我市的信息化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五、加快兩化深度融合,大力發展信息產業。

 加快省級“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按照“兩化”深度融合要求,搞好30戶市級兩化融合典型示范企業建設提升,以點帶面,用信息化手段,促進工業化發展水平,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抓住國家大力發展信息產業促進信息消費以及三星項目在西安落地的契機,搞好三星配套產業引進工作。利用我市能源、地理等優勢,大力發展大數據、云計算及物聯網等信息產業,加強規劃研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信息產業,積極培育信息服務業,把信息產業培育成榆林新的支柱產業。

六、加強人才建設,推廣重大應用項目

加強信息化人才的培養,完善信息化人才培訓、引進機制,把信息化培訓列入市委緊缺人才培訓計劃。落實高層次人才引進優惠政策,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職業教育等機構聯合培養信息化緊缺人才。組建信息化建設專家顧問組。增強信息化建設決策的科學性,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人才資源,發揮社會各界信息化專家學者的參謀咨詢作用,由市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牽頭組建信息化建設專家顧問組,促進我市信息化建設健康發展。深入開展宣傳,積極推廣國內外智慧城市最新研究成果、產品和成功應用案例,擴大示范帶動效應。

七、制定相關配套文件,促進工作有序發展。

 在認真學習《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信息化發展和切實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見》(國發〔201223號)、《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2號),陜西省《“數字陜西智慧城市”發展綱要(2013-2017年)》《榆林市十二五信息化發展規劃》以及市委、市政府兩辦下發的《榆林市信息化基礎資源共享實施辦法》等相關文件的基礎上,為了促進智慧城市建設有序開展,并取得顯著成效,建議行業管理部門在加大信息化工作力度的基礎上,制定相關配套文件,促進各項工作有序發展。如盡快出臺《關于加強信息化工作的意見》或《榆林智慧城市建設行動計劃20142017》等相關配套文件,以此來指導未來一段時間的信息化工作,全面推進榆林智慧城市建設。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667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1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