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員論壇您當前位置:首頁 >>專題欄目 >>委員論壇

以崇高的制度自信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899次     時間:2013年11月10日
府谷縣政協主席    白雪梅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貫穿黨的十八大報告的一條主線。我們要緊緊把握這條主線,以崇高的制度自信,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總體要求下,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推動政協工作適應新情況、達到新境界。
     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獨具特色的政治制度。
馬克思主義認為,政黨制度是現代政治文明的重要體現,政黨制度的穩定是國家政治穩定的重要保證,政黨制度的選擇必須符合一個國家的基本國情。
     眾所周知,現代的政黨政治,一般而論,可分為一黨制、兩黨制、多黨制等基本類型。一黨制,就是一個國家只有一個政黨存在,不論是在法律上還是在實際上,都不允許其他政黨存在;兩黨制,就是在一個國家中有兩個勢均力敵的政黨,輪番執政,掌控國家政權。但這并不是說實行兩黨制的國家只有兩個政黨,而是有兩個最具影響的、能夠在競選中獲勝、能夠執政的大黨;多黨制,是指在一個國家中有多個黨派,在政治生活中進行博弈。顯然我國的政黨制度既非一黨制,也非兩黨制、多黨制,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
     我國的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創造性結合的產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在堅持中國共產黨處于領導和執政地位的前提下,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這一制度平臺,依法參政,共同致力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大業,呈現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的制度特征。這一制度是在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老一輩革命家創立的新民民主革命理論的基礎上,經過我們黨的幾代領高人逐步發展完善的政黨理論,這一理論具有十分明顯的中國特色,是對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和執政理論的創新和發展。
      二、我國的政黨制度具有明顯的制度優勢。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是適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型政黨制度,這一制度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的優勢:
      第一,在政黨關系上,堅持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建國以來,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充分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緊緊圍繞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主題,通過協商民主,將自己的見解和主張轉化為國家的重大決策,有力地推動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大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圍繞著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就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西部大開發、中原崛起、區域協調發展等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積極開展考察調研,提出真知灼見。近年來,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就修改憲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青藏鐵路沿線發展、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等重大問題,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了大量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得到高度重視,許多被采納,轉化為政策措施。
     第二,在政權運作方式上,多黨合作的主要形式是協商。協商作為一種政治行為文明,被廣泛運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的各項活動之中。協商始終貫穿于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各個方面的全過程。中國共產黨真誠同黨外人士合作共事,充分聽取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自覺接受他們的監督,努力實現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各民主黨派作為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在國家社會政治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第三,在利益關系上,多黨合作的共同目標是服務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中華民族的復興。在我國,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反映和代表各自所聯系群眾的具體利益和要求,都把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為最大政治共識。同時,在同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合作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照顧同盟者的具體利益,通過制定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相應措施,保障他們及所聯系群眾的權益,并通過民主協商最廣泛地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愿望,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各方面的利益訴求。
      第四,在民主形式上,堅持充分協商、廣泛參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以合作、參與、協商為基本精神,以團結、民主、和諧為本質特征,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民主形式方面的偉大創造。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就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進行協商,在人民政協同各民主黨派和各界代表人士廣泛協商,能夠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目標下把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多黨派合作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廣泛參與和集中領導的統一、社會進步和國家穩定的統一、充滿活力和富有效率的統一。
     三、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協商民主制度是當前政協工作的新任務。
黨的十八大報告第一次以黨的文件的形式提出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指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我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協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機制,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這既為當前各級政協工作指明了方向,也為基層這些積極開展工作指明了具體思路。我們一定要將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建設作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新課題,努力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上不斷使之更加健全和完善。
      首先,堅持黨的領導是推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的發展的前提。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現代政黨,其執政方略和建黨原則,都和協商民主密切聯系在一起。2009年《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的決定》指出:“切實推進黨內民主,廣泛凝聚全黨意愿和主張,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堅決維護黨的集中統一。堅持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黨的堅強團結保證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在建設民主制度的時候,每個國家不同時期都有各自的特殊的國情民情和文化,中國共產黨在60多年的執政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點的的執政文化,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繼承了《共產黨宣言》中的基本思想,始終堅持“我們共產黨人沒有自己的利益,我們是以人民的利益為根本利益”,共產黨人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的這一執政理念和原則,可以最大限度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大限度地保持國家穩定和社會安定團結。應該深刻認識到,在我國這樣一個發展大國,離開了共產黨的領導,就不可能把全國  人民的力量和一只凝聚起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也無從談起。
      其次,在黨的領導下,以高度的制度自信積極開展協商民主工作 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中國共產黨順應世界民主潮流的明智選擇,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他是在繼承了人類社會最先進的民主成果的基礎上,認真總結我們黨推進中國式進程的實踐而提出的。作為肩負重大歷史使命的政協組織而言,其工作的主題是團結和民主,人民政協承載著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同西方競爭式的民主相比,具有無可爭辯的制度優勢。我國的協商民主既關注決策的結果,又關注決策的過程,科學地將票決制和協商制有機地結合起來,體現了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從而拓寬了民主的深度;協商民主既關注多數人的意見,又關注少數人的意見,從而拓寬了民主的廣度。就拿我們縣政協的工作來講,近年來我們圍繞著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廣泛組織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積極地開展調查研究、民主協商、民主監督工作。在生態治理、教育醫療、社會管理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推動了民主決策的執行。在十八大精神地指導下,我們要在協商民主制度地建設上,下功夫加強對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兩種基本民主形式及其關系的研究,既要研究一般意義上的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關系問題,又要研究中國特色的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關系問題,也要與國外兩種民主形式的研究相互借鑒,不斷為準確定性、定位我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并使之切實制度化提供更多的理論支持。同時,還要深入研究和推進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的協調配合,使兩種民主形式更好地優勢互補、形成合力,為人民當家作主提供更加廣闊的平臺,把協商民主這一民主形式建設好、發揮好。
      再次,努力加強政協組織的自身建設。當前我國已全面處于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同時也處于社會矛盾的突變器和多發期。社會狀況的復雜化和多變化,本身需要一個積極有效的渠道去緩解和化解矛盾,政協的工作在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就為政協組織的建設提出了新要求。一是通過建章立制,切實將協商民主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將政協的民主協商納入各級政府的決策程序中,將民主協商體現在決策前和決策中,而不是簡單的決策后監督。二是要提高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水平,將政協委員“問政”經;、制度化。這就要求政協委員的議政水平和意識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提高,以適應新情況、新問題。三是建立政協行使監督權力的機制。政協雖不是權力機關,但不能忽視政協行使權力。政協的監督本身就是一種權利,監督權力的行使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方面,這既取決于政協自身的建設,也取決于整個政治體制改革的推動。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782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1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