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典型案例:綏德縣閆家渠村發展山地蘋果情況
創新模式 打造品牌
占領蘋果產業發展新高地
——綏德縣閆家渠村發展山地蘋果情況
閆家渠村位于綏德縣義合鎮以北3公里處。全村249戶、726人,有勞動力456人,黨員32人,在外務工和經商人員118人。全村總土地面積2950畝,其中退耕還林面積440畝,果園面積1700畝,占總土地面積的68%,人均果園面積2.3畝,是市內優質蘋果產業村。2014年全村果品產量達1600噸,總收入605萬元,人均純收入達8300元,占全村農民人均收入的66%。
1968年,在黨的號召下,閆家渠村栽植了127畝集體果園,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全村明確了以蘋果產業為主導的發展思路,村民人均一畝果樹地,每人種植30株果樹苗,全村一次性建成了700畝果園,實現了戶戶有果園,人人有果樹的目標。從此以后,無論是靠肩挑背扛賣蘋果的時代,還是“果賤傷農”低迷期都沒有放棄。2009年,閆家渠村被定為綏德縣山地蘋果示范村。之后每年都擴展果園面積,到2013年,全村果園面積達1700畝,蘋果品種以本地適生的秦冠、富士為主。
經過多年的發展,閆家渠的蘋果產業發展具備了五大優勢:
一是果品好。該村屬于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海拔高、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適宜山地蘋果生長。所產的蘋果好吃、好看、耐貯、耐運,得到消費者的普遍認可,同樣等級的蘋果,每斤要比洛川以南產的多賣0.2-0.3元。2013年在第六屆中國·陜西洛川國際蘋果博覽會上奪得果王大賽二等獎,寒富蘋果獲得優質蘋果金獎;合作社一顆重688.1克的富士蘋果在2014年第七屆蘋果博覽會暨中國蘋果年會上被選為果王,在名優蘋果評比中,阿斯矮生蘋果獲得銀獎。
二是產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隨著蘋果產業的發展,省、市、縣對閆家渠給予了一定的政策和資金扶持,加上村民投資投勞,該村的各項基礎設施逐年完善,村容村貌發生了顯著變化。自2008年至今,先后投資了近千萬元,硬化了2.2公里進村道路和25公里生產道路,新建安裝了76盞路燈,新建了村中心廣場、漢代風格的石牌樓、翻修了歷史悠久的廟宇建筑,今年計劃新修千噸氣調果庫一座,果品儲藏庫四座,為蘋果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促使該村向生態旅游示范村的方向積極發展。
三是形成“支部+專業合作社”生產經營模式。閆家渠滿山紅蘋果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蘋果專業合作社作為蘋果產業化的專業組織,為蘋果生產提供了生產資料的購買、蘋果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方面的服務,實現了蘋果套袋、管理、銷售統一管理。
四是形成了發展產業的技術優勢。在發展蘋果產業過程中,村民管理果園的技能不斷提高,逐步成為市、縣兩級蘋果管理技術培訓基地。每年,榆林市科研辦張建軍主任、縣園藝站干部孫俊國分別帶領技術人員定期在閆家渠現場授課,對周邊果農進行蘋果管理技術培訓,推廣果樹改型,果實套袋,科學防治病蟲害,科學施肥等新技術,提高蘋果質量和標準。每次開課,榆林、延安、清澗、子州、米脂的果農們也紛紛前來學習,F在全村1700畝的果樹均由村民自己修剪。同時大力推廣新技術,套果袋,對果樹采取了大改形、開心形的科學修剪,使果樹通風暢、日照強,營養得到集中,蘋果色澤艷麗,口味純正。
五是成功打造了“滿山紅”品牌。作為優質的閆家渠蘋果,2013年閆家渠村對本村山地蘋果進行產品認證,取名“滿山紅”,并為蘋果包裝外形申請了專利,從而提升蘋果產業的市場競爭力,拓寬了銷售渠道,其中75%的蘋果銷往俄羅斯、泰國、越南、緬甸、蒙古等國家。國內主要銷往包頭、綏德及周邊縣城,蘋果往往供不應求,閆家渠村成為了綏德縣的蘋果銷售集散地。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