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位居“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如果科技創新搞不上去,發展動力不足,我們在全球經濟的競爭力就會削弱。
三年前,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召開期間,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和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前來看望全國政協科技界和科協界委員并參加了首場聯組討論。就是在那次聯組討論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破解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的大背景下,發表了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講話。
如今,距總書記第一次比較系統地論述“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講話已過去整三年;仡欉@幾年來的科技突破,委員們幾乎順手拈來:國產首架大飛機C919成功總裝下線、新一代高速鐵路技術世界領先、國產第三代核電站建設取得重要進展、載人航天工程不斷推進......
科技創新加速,正在推動新動能不斷成長、化蛹成蝶,但人民群眾對科技創新仍有期待。如何消除創新掣肘,讓科技創新真正成為供給側改革的“發動機”成為今年科技、科協界委員們關注的熱點。
■■■科普是大眾創新的基礎
在聯組討論中,不少委員提到公民科學素質。用齊讓委員的話說,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取決于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和大量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岸岣吖窨茖W素質,是一項基礎性社會工程,太重要了。”
近年來,我國逐步認識到傳播科學對于民族未來的重要性。據2015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到6.2%,比2010年的3.27%提高近90%,縮小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但委員們希望具備公民科學素質的比例提高點,再提高點。
齊讓認為,可以將到2020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0%的要求,納入各級政府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并且要將西部地區、農村作為重中之重落到實處。
“要有效發揮高端科研資源的科普化,強化高校院所開展科普教育的行為。”陳平平委員本身就是科普工作的踐行者,她提出,要加強重大科研設施的科普功能,免費向公眾開放,并增加開放時間。建立一支相對固定的科普隊伍和科普演講團,定期進校園、進社區、進機關、進農村。
劉建委員對此也深表贊同,提出應推動軍民融合戰略深度發展,將國防科技納入全民科普教育工作中。
■■■讓基礎研究成為科技創新“加速器”
“我們現在已經完成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頂層設計,明確了當前和未來較長時期科技改革發展的總體布局。技術水平的基本格局從全面跟蹤逐步向領跑、并跑和跟跑三者并存轉變!饼R讓委員認為,“下一步關鍵是要抓好政策落實,在繼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水平上再下苦工!
基礎研究是國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的關鍵。委員們表示,希望加大對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的研究投入,讓“好鋼用在刀刃”上,尤其能保證坐“冷板凳”搞基礎研究的人能夠得到穩定支持。
“在目前占R&D(研發投入)占GDP5%的現狀下,中央財政應繼續加大對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的研究投入,到2020年基礎研究達到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的10%以上!背探蚺辔瘑T的建議說出了科技人員的共同心聲。
“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縟節’,這抓住了目前科研管理的瓶頸和癥結!蓖跤刻煳瘑T表示,“希望可以對踏實奉獻的科研工作者給予應有的理解、尊敬和禮遇,為他們潛心研究創造條件!
■■■進一步突出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
近年來,進一步突出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變“要我創新”為“我要創新”成為國家推動創新驅動戰略中的重要一環。
“企業科技創新的速度正在以加速度發展!弊鳛槲ㄒ灰患覐氖鹿澞墉h保產業的央企負責人王小康委員深有感觸!敖陙,集團已經建立起自己一整套研發體系,通過設立中央技術研究院,下設13家專業技術分院,建成104家研發機構。近3年累計獲得的專利授權達1238項!
國企一馬當先,民企也不落其后。
“近3年,我們搞出了世界公認最先進的遠程醫學影像系統+移動終端,得到國內外越來越多醫院的推廣應用!编噦ノ瘑T自豪地說。
節能環保集團和億陽集團只是企業創新的兩個代表。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大大推動了企業“走出去”的步伐,高鐵、核電、新能源等項目作為中國制造的新名片在海外備受贊譽,蘊藏著無數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貢獻。
部委回應
科技部副部長李萌:
在科普方面,科技部現已要求所有研發項目中必須包含科普內容;同時,獲得科技獎勵的專家要做科普講座。
在助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科技部正在制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計劃,選擇了各個領域的512個技術形成“成果包”。這些技術來自國家科技計劃中形成的成果、國家科技獎勵獲獎人的成果,有的先期已經向社會發布了。采用“成果包+政策+資金撬動+體制改革”的方式,形成一攬子行動計劃。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尚勇:
關于整個科研學術氛圍和創新環境的問題,尚勇介紹,已經得到了國家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體系建設領導小組的高度重視,出臺了關于優化學術環境的指導意見,提出了要消除在科研機構中存在的過行政化和泛行政化的管理形式,還科研工作者充分自主權。
關于科技人才評價體系過度依賴論文數量的問題,尚勇表示中國科協也就此寫了報告,目前國家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體系建設領導小組也在起草意見,關于科技人才評價導向的改革,馬上就會形成一稿,屆時會拿出來征求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