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為實現中國夢增添助力 凝聚合力
張連珍
政協應鞏固好、發展好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堅持好、完善好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運用好、發揮好人民政協的獨特優勢,積極引導政協各參加單位、廣大政協委員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重要講話中指出,“做好人民政協工作,必須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強調“人民政協要堅持在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事業、共同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政治基礎上,最大限度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匯聚起共襄偉業的強大力量。”大團結大聯合是人民政協組織的重要特征,凝聚各方共識、實現團結聯合是人民政協的重要職責。政協組織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把學習貫徹講話精神與學習貫徹中共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有機結合起來,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不斷推進人民政協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工作創新,發揮政協優勢作用,協助黨委、政府繼續做好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工作。
服務大局,積極助推改革發展
保持社會的和諧穩定,首先是要發展。只有發展了,才能為解決各種矛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應當看到,我國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仍然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特別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轉方式、調結構的關鍵時期。政協要把促進科學發展作為履職盡責的第一要務,多想轉型升級之事,多謀創新發展之計,圍繞如何在穩增長中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如何提升創新驅動能力、培育新的增長動力等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深入實際摸清真實情況,集合眾智提出解決辦法,為經濟社會更加科學更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同時還要看到,改革是當今中國的主旋律,是當前全局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務。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實現更好發展。政協要緊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為破解改革中的難點、解決改革措施執行中的具體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持續關注和了解重要改革措施貫徹執行、改革任務落實完成的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積極開展民主監督,提出建設性的改進意見,推動各項改革落到實處、見到成效。近幾年來,江蘇省政協先后就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實施民生幸福工程、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問題,組織住蘇全國政協委員座談討論,組織各民主黨派省委、省工商聯、省政協各專委會、市縣政協和政協委員深入調研,并召開常委會議進行專題協商,向省委、省政府及有關部門報送意見建議,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為黨政科學民主決策提供了參考。
求同存異,積極凝聚各方共識
保持社會和諧穩定,需要求同存異、體諒包容。當前,在我國社會多樣、形勢多變、利益多元的時代背景下,人們的思想觀念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凝聚思想共識面臨新挑戰新考驗。政協是統一戰線的組織,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政協組織中既有很多來自黨政機關的領導同志,熟悉情況、掌握政策,也有來自方方面面的優秀人才,了解所代表界別的呼聲和意見。大家在一起討論問題,有助于了解不同方面的觀點和看法,有助于社會共識的形成,也有助于黨委、政府的決策更加科學和謹慎。政協應始終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的主軸,鞏固好、發展好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堅持好、完善好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運用好、發揮好人民政協的獨特優勢,積極引導政協各參加單位、廣大政協委員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貫徹民主協商、平等議事的工作原則,尊重和包容不同意見的存在和表達,加強合作共事,有事好商量,以民主的作風團結人,努力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尋求最大公約數、增進最大共識度、形成最大凝聚力,進一步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的和諧,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減少阻力、增添助力、凝聚合力。
以人為本,積極維護群眾利益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保證。人民政協以人民性為基本屬性,履行職能靠的是各界人士的有序參與,發揮作用為的是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政協應把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堅持群眾路線,以人民群眾利益為重、以人民群眾期盼為念,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堅持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做到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切實做到政為民所議,言為民所建,策為民所獻,力為民所出,推動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推動建立健全社會矛盾預警機制、利益表達機制、協商溝通機制、救濟救助機制,推動暢通群眾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法律渠道。近幾年來,江蘇省政協把促進保障改善民生作為參政議政的重要內容,圍繞物價穩定、食品安全、醫療衛生、就業社保、教育均衡等民生問題,深入開展專題調研和協商議政活動,促使有關政策的出臺更好地兼顧各方利益,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于民,真正做到人民政協為人民。
協調關系,積極化解社會矛盾
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們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教育、就業、社會保障、住房、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社會治安、執法司法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也較多。但這些社會矛盾多屬于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人民內部矛盾,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主要還是靠協調。如果不重視協調,不善于協調,不能及時有效地加以協調,就會影響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政協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團結各界的重要橋梁和紐帶,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的重要實現形式,在協調關系、化解矛盾、釋疑解惑、理順情緒中具有獨特優勢。充分發揮代表性強、聯系面廣、包容性大的優勢,積極宣傳改革發展的大政方針,引導所聯系群眾支持和參與改革發展,正確對待新形勢下改革發展帶來的利益格局調整,自覺服從改革大局,協助黨委、政府多做穩人心、得人心、暖人心、聚人心的好事實事,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減少不和諧因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統一戰線內部結構變化,深入研究更好發揮政協界別作用的思路和辦法,提高聯系群眾能力,創新群眾工作方法,暢通和拓寬各界群眾的利益訴求表達渠道,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
繼承創新,營造良好文化環境
文化是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的春風雨露。沒有先進文化就沒有社會和諧穩定的思想根基,也就沒有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的追求。無論是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還是人與人的團結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靈和諧,都離不開文化的滋潤、支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崇尚和諧、追求和諧,提倡“以和為貴、和而不同”,強調“天時、地利、人和”,至今仍具積極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指出:“中國的今天是從中國的昨天和前天發展而來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國,需要對我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有深入了解!闭䥇f是推進文化繁榮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要深入挖掘整理、繼承弘揚傳統文化中有關和諧的重要思想,倡導和諧文化理念,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政協主席)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