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經驗交流:圍繞“五心” 服務大局 創造性地做好新時期人民政協工作
榆陽區委書記 苗豐
(2014年9月29日)
在人民政協成立65周年之際,市委召開紀念大會和政協工作會議,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安排部署新時期榆林政協工作,這對于統一全市干部群眾思想認識,凝聚打造榆林經濟升級版強大合力,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人民政協是社會主義人民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礎、理論基礎、實踐基礎和制度基礎。榆陽區人民政協工作,扎根于榆林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和獨特的人文地理環境,具有五個方面的鮮明特點。一是底蘊深厚、大氣包容的文化積淀和人文精神。榆林古城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榆陽大地吸納了不同地域、民族、淵源、時代的文化滋養,積淀了富有包容性、開放性、融合性的人文底蘊,孕育了崇尚團結、民主、平等、和諧的社會氛圍。二是廣泛深遠、團結一心的愛國統一戰線。榆陽是統戰大區,區內多個黨派、團體、民族、階層和各界人士長期共存、肝膽相照,形成了大團結大聯合的愛國統一戰線;一批知名人士、社會團體以及港澳臺胞、海外僑胞的影響力遠播海內外。三是人才輩出、群賢畢至的知識分子群體。從古至今,榆陽不僅涌現出了一批有影響力的歷史先賢和革命志士,而且在各條戰線上培養和匯聚了一大批優秀人才,他們大都有著深厚的愛國愛鄉情懷、積極的參政議政熱情,構成了人民政協的堅實基礎和寶貴智庫。四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強大合力和廣闊平臺。榆陽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凝聚了萬眾一心共謀發展的強大合力,豐富和拓展了民主協商的政治舞臺;改革開放大潮中成長起來的一大批民營企業家,成為了人民政協的重要力量。五是圍繞中心、奮發有為的政治品格和優良傳統。堅持黨的領導、顧全發展大局,同向同心、同力同行,是歷屆區委、區政協一脈相承的優良傳統。政協謀發展、獻良策、聚民心、促和諧,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歷史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進人民政協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工作創新,推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如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結合榆陽實際,創造性地做好新時期政協工作,我們有幾點認識和思考,概括起來就是“政治上同向同心、事業上圍繞中心、工作上緊貼民心、廣泛聚力凝心、處處真誠關心”五句話。
政治上同向同心,就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定人民政協制度的政治自信。長期以來,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歷屆區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始終把做好政協工作,作為執政能力建設的根本性任務,以豐富的基層實踐,增強了人民政協的制度自信。面向未來,我們要認真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協商民主“一個重大判斷、一個基本定性、一個戰略任務”重要論述的深刻內涵,立足縣區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要求,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協商民主主渠道作用,不斷推進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制度建設,全力推動榆陽政協事業蓬勃發展。
事業上圍繞中心,就是始終圍繞加快科學發展第一大事開展政治協商。加快發展是榆陽永恒的主題,也是政協事業的第一要務。要貫徹落實省委《關于進一步加強政治協商工作的辦法》,健全黨委、政協、政府不同層面與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政治協商機制,共同抓好榆陽改革發展的大事。要主動與政協多溝通、多商量。將政治協商納入決策程序,事關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決策、重要規劃制定、重大項目論證等方面,主動向政協問政問計,凝聚共識、科學決策。要認真向政協出題目、搞調研。近年來,圍繞產業轉型、園區建設、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防控民間融資風險、煤炭資源開采環境保護、農村土地流轉和美麗鄉村建設等課題,區政協獻了良策、出了實招,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要充分發揮政協智囊團、人才庫的作用,開展調查研究和專題協商,形成黨委點題、政協調研、政府采納的工作格局。要放手給政協交任務、壓擔子,支持政協班子上一線、抓落實,在區級領導包鄉鎮、包項目、包信訪案件、抓考核、抓督查、抓搶險救災等方面,讓政協班子的同志都能挑起重擔、獨擋一面。
工作上緊貼民心,就是始終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站穩群眾立場做好政協工作。近年來,區政協在民主評議、四城聯創、扶貧濟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別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針對政協委員廣泛呼吁的改善兒童就醫環境問題,我們全面深化醫改,組建榆陽公立醫療集團,推進全區醫療資源優化配置、統籌發展;針對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城區擇校問題,我們實行了劃片就近入學和陽光招生改革;在這兩件民生大事上,政協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要高度重視政協社會接觸面廣、對社情民意了解多的特點,廣集民意、廣納民智,把黨委的正確主張和科學決策,轉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轉變為實實在在的民生福祉。
廣泛聚力凝心,就是發揮人民政協統戰優勢,凝聚全社會改革發展正能量。人民政協堅持大團結大聯合的方針,具有很強的社會感召力和凝聚力。近年來,榆陽政協充分發揮密切聯系民主黨派和黨外人士、廣交各界朋友的優勢,在推進能化工業轉型升級、現代農業提質增效、文化事業破題發展、社會民生保障改善等工作上,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特別是在統一戰線、文史研究等工作上,主動作為,挑起大梁,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張季鸞先生陵墓遷歸故里的事情定下來后,由區政協具體牽頭落實,經過不懈努力、多方協調,順利實現搬遷。我們還要整理出版張季鸞文集、成立張季鸞新聞思想研究會、籌建張季鸞紀念展館;近期,又啟動鄧寶珊將軍故居桃林山莊修復工作,打造鄧寶珊將軍紀念館,搭建促進兩岸三地經濟文化交流的新平臺,開辟統一戰線工作的新渠道。我們要繼續把政協作為統戰工作的重要途徑,深入研究更好發揮政協界別作用的思路和辦法,擴大團結面,增強包容性,匯聚群策群力干事業、同心同德謀發展的強大合力。
處處真誠關心,就是肝膽相照、全心全意為政協工作創造良好環境。我們高度重視政協班子和委員隊伍建設,以開放包容的胸懷和氣度,放手政協從衛生教育、文化藝術、商業企業等領域,將一批代表性強、議政水平高、群眾認可、德才兼備的優秀人士吸收到委員隊伍中,不斷提高政協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充分尊重和發揮委員主體地位,大力支持政協專委工作,特別是文史工作,在推出《榆陽文史》《榆林記憶》《榆陽英才》《榆陽民俗》等文史精品后,今年啟動《榆陽文庫》編纂工作,著力打造文化精品工程。全力保障政協機關運轉和委員履職盡責,在辦公條件、工作經費、提案辦理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認真解決委員工作生活困難,嚴格執行黨外干部選拔使用規定,擇優提拔交流政協機關干部,切實打造政協委員之家、團結民主之家。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