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提升履職能力 服務發展大局
政協更好地服務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任務繁重艱巨,必須進一步改進履職方式、提高履職能力、增強履職實效。唯有如此,才能充分發揚民主,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才能匯聚起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推動黨政決策具有更加堅實的群眾基礎;才能增進共識,引導社會各界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
面對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勢新任務,如何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政協履職能力建設,充分發揮政協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積極作用,是當前我們認真學習貫徹中共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必須深入思考和著力解決的重大課題。俞正聲主席在今年的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中,就推進政協履職能力現代化提出了五個方面的要求,為我們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一、充分認識加強政協履職能力建設的重要意義
加強政協履職能力建設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人民政協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在新中國65年的發展實踐中得到了歷史檢驗、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彌足珍貴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成果的重要內容之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迫切要求政協加強履職能力建設。
加強政協履職能力建設是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的內在要求。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在我國,協商民主已經廣泛滲透到國家政治社會生活中,主要以國家政權機關、政協組織、黨派團體、基層組織、社會組織為協商渠道。人民政協是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加強政協履職能力建設,是充分發揮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
加強政協履職能力建設是開創政協工作新局面的迫切需要。政協履職能力的高低,事關參政議政的成效,事關政協事業的發展。當前,政協協調關系、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更好地服務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任務繁重艱巨,必須進一步改進履職方式、提高履職能力、增強履職實效。唯有如此,政協工作才能切實發揮自身優勢,充分發揚民主,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才能匯聚起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推動黨政決策具有更加堅實的群眾基礎;才能增進共識,引導社會各界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合力營造寬松和諧的社會氛圍。
二、準確把握政協履職能力的豐富內涵
政協履職能力,是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所需要的素質、本領。從新形勢新任務對政協工作的新要求來看,政協履職能力至少應包括以下六種能力。
1.把握方向的能力。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是確保政協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政協必須把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堅定理想的主心骨、牢固信念的壓艙石。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關于人民政協的方針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圍繞中央和省委的重大決策部署履行職能、開展工作,使黨的主張和重大決策部署成為參加政協的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共識和自覺行動。
2.服務大局的能力。人民政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重要組成部分,既要求黨委、政府重視支持政協工作,更要求政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履行職能。政協必須堅持把促進科學發展作為履行職能的第一要務,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政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謀事,緊扣服務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干事,努力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中成事。充分發揮政協界別組織的結構優勢、民主協商的功能優勢、聯系廣泛的渠道優勢,為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促進保障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貢獻智慧和力量。
3.調查研究的能力。調查研究是政協工作的基本功。只有加強調查研究,協商監督才有依據,參政議政才有基礎,建言獻策才有水平。政協必須建立健全科學民主的選題機制,每年選一些黨政重視、群眾期盼、委員關心、政協所能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整合資源,與黨政有關部門、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地方政協開展聯合調研;采取切合實際的調研方式,推動調研工作點面結合、重心下移;加強對調研成果的研究論證,確保把情況分析清楚、把問題查找準確、把對策研究透徹,提出有理論和實踐價值的調研報告;做好調研成果的轉化運用,盡最大可能將委員在調研中提出的有價值的意見建議轉化為履職成果。
4.發揚民主的能力。在政協,民主既是目的也是手段。通過充分發揚民主,鼓勵委員提出批評和建議,促進各方面意見的討論交流,從而不斷增進共識、加強團結,這是黨委、政府改進工作的需要,是群眾路線在政協工作中的生動體現,也是人民政協活力迸發的象征。要在充分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研究制訂并組織實施協商年度工作計劃;完善制度體系,規范協商內容、程序;拓展協商形式,適當增加協商密度,提高協商成效;健全委員聯絡機構,完善委員聯絡制度,廣開言路、集思廣益,尊重多數、照顧少數,從而進一步推動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促進黨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同時要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履行職能。
5.合作共事的能力。政協是大團結大聯合的象征。合作共事是政協組織的優良傳統。政協必須充分發揮作為最廣泛愛國統一戰線組織的作用,認真聽取和反映不同黨派、不同階層、不同群體、不同信仰人士的意見與要求,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增進最大共識度、形成最大凝聚力。特別是要堅持民主協商、平等議事、求同存異、體諒包容的原則,搞好中國共產黨同參加政協的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合作共事,支持他們參與國家重大方針政策的討論協商及其履行職責的各種活動,保證民主黨派成員、無黨派人士在各級政協組織中占有較大比例。
6.改革創新的能力。改革創新是政協工作永葆生機和活力的不竭源泉。政協事業要實現新發展,關鍵在于在繼承中開拓,在創新中前進,推動各項工作常做常新。政協必須大力弘揚改革創新精神,善于運用創新思維開展工作,積極推進政協理論創新,著力把握政協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積極推進政協制度創新,將有效做法和成功經驗上升為制度性規定,建立健全履行職能的長效機制;積極推進政協工作創新,完善工作載體,改進工作方式,不斷提高政協工作水平。
三、積極探索加強政協履職能力建設的實現途徑
政協履職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培養、實踐、提升的長期過程,既需要政協委員的不懈努力,更需要政協組織的大力推進。
開展學習培訓。學習培訓是增進思想共識的有力抓手,也是提高履職能力的重要途徑。要把學習擺在突出位置,組織委員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基本理論,學習與履行職能相關的知識,幫助委員開闊視野、提升素質。換屆以來,我們圍繞學習貫徹中共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學習貫徹中共江蘇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精神,舉辦了5期委員學習研討班、353名新任委員參加學習,受到委員歡迎,收到很好成效。
搭建履職平臺。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需要更多更好地搭建平臺,拓展民主形式,增加協商密度,讓委員愿講話、敢講話、講實話。我們注重活躍有序地開展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切實改進提案、調研視察、大會發言、社情民意信息等經常性工作,為政協委員和各界人士提供更多發表見解、溝通對話的平臺。近年來,我們分別圍繞全面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效益、加快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全覆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程和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推進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等議題,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和主席會議進行協商討論,努力為江蘇全面深化改革、實施“八項工程”、推進“兩個率先”建言獻策,提出的許多意見建議得到省委、省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重視與采納。
強化制度保障。政協履行職能必須要有制度保證,否則,提升履職能力也就成為一句空話。實踐中,我們重視發揮制度的約束作用,通過建立完善委員履職檔案,加強對委員履職的考核與管理;重視發揮制度的激勵作用,通過開展優秀提案、優秀調研視察報告(社情民意信息)評比表彰活動,激發委員履職盡責的積極性、議政建言的主動性;重視發揮制度的導向作用,通過出臺《關于密切聯系委員發揮委員主體作用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專門委員會與各民主黨派省委、省工商聯聯系的意見》等制度規定,引導委員有效履職、發揮作用。目前,我們正在組織力量就政協開展協商民主情況進行專題調研,協助省委制訂好關于加強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
抓好機關建設。政協履行職能離不開政協機關的參謀服務、組織協調。加強政協機關建設是推進政協履職能力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多年來,我們通過舉辦充滿人文氣息、富有文化品位的“名人名家”講座等形式,深入持久地開展“學習型、文化型、健康型”機關創建活動。機關為工作大局服務、為履行職能服務、為政協委員服務的能力與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作者張連珍,系江蘇省政協主席)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