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調研報告您當前位置:首頁 >>政協業務 >>調研報告

關于榆林市與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靈武市羊絨毛產業對比分析調研報告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2440次     時間:2019年09月25日

6月下旬,市政協教文委組織有關委員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就羊絨毛產業發展情況赴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銀川市、靈武市開展調研。通過調研,結合我市羊絨毛產業發展情況,現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 榆林市羊絨毛產業發展現狀

(一)資源充足。2018年,全市羊子飼養量達到903萬只,羊毛產量達4492噸,山羊絨產量達1403噸,山羊絨產量約占全國的10%。

(二)品質優良。全市羊絨等級達到鉆石級,自然長度5厘米以上、細度15微米以內,被譽為“軟黃金”。羊毛絮片是天然的保暖材料,具有其它產品不可比擬的御寒優勢。榆林“羊毛”作為“北京8分鐘”文藝表演服裝填充物,在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大放異彩,向世界人民展示了榆林羊毛絮片防風保暖、透氣柔軟、彈性好、吸濕性強等極佳性能。

(三)品牌響亮。上世紀八十年代,榆林服裝企業成功研制出了用羊毛絮片做為填充物的防寒服,經過近30年的發展,榆林成為全國最大的羊毛防寒服研發、生產基地。2013年9月份,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服裝協會確定榆林為羊毛防寒服集群試點地區,授予榆林市“中國羊毛防寒服名城”稱號。

(四)產業發達。全市共有羊毛絨加工及其關聯企業350多家,涌現出“羊老大”、“七只羊”、“蒙賽爾”、“羊中王”等一大批知名企業,年產量達1600萬件,從業人員3萬多人,經銷人員5000多人,帶動羊子養殖戶27萬戶,惠及農民近百萬,重點鄉村養羊收入占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70%以上。

(五)市場廣闊。目前,全市共有羊絨毛加工及其關聯企業年產值近30億元,產品市場覆蓋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銷售額占到全國同類產品的75%。在開拓國內市場的基礎上,發展外貿出口羊絨企業2戶,2017年陜西通海絨業股份有限公司創匯206萬元、靖邊縣鼎宏羊絨綜合開發有限公司2017年和2018年分別創匯801萬元與1569萬元。

二、三市的羊絨毛產業發展情況及與我市的差異

(一)鄂爾多斯市

鄂爾多斯市是全國羊絨產業基地,全國羊絨產品認證中心,在全國羊絨產品行業中具有絕對的話語權、定價權,鄂爾多斯集團羊絨產品已成為全球知名品牌,2019年其品牌估值高達1005.98億元,位居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榜首。2018年鄂爾多斯市實現進出口總值82.29億元,僅內蒙古鄂爾多斯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鄂爾多斯雅安服飾有限責任公司等8家絨紡企業,進出口額13.17億元,占全市進出口總額的16%。

(二)巴彥淖爾市

巴彥淖爾市羊絨加工量約占全內蒙產量的1/2,全國的1/4,全球的1/5。全市有獨立核算絨紡企業56戶,規模以上企業12戶,從業人員1萬多人,行業固定資產40多億元,擁有水洗、分梳、紡紗、編織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是國內主要的無毛絨和羊絨制品生產集散基地,2018年實現產值21.1億元。維信羊絨、春雪羊絨兩大龍頭企業的出口量約占總產量的80%,內銷的產品主要通過自主品牌、實體店與線上相結合的形式銷售。

(三)靈武市

靈武市因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著名的羊絨集散地及羊絨制品加工基地,有“世界羊絨看中國,精品羊絨在靈武”的美譽。羊絨業是當地重要的經濟支柱產業之一,是銀川國家高新區(寧夏靈武羊絨產業園區)的主導產業,園區現有企業52家,其中羊絨企業43家。寧夏中銀絨業股份有限公司、寧夏榮昌絨業集團有限公司為當地羊絨毛龍頭企業,出口量分別為總產量的80%和70%,內銷的產品主要通過自主品牌,實體店與線上相結合的形式銷售。兩家企業的員工數量分別約為2000、3000人,完整的產業鏈極大的帶動了當地就業,良好的效益促進了產業的集群化發展。

三市與我市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主要產品不同

榆林特色輕紡工業是以羊產業為依托,以羊毛防寒服產業為核心,前向服裝業延伸,后向紡織業延伸所構成的產業體系,大力發展羊毛防寒服產業、羊絨產業、皮革產業及其他服裝加工產業三大產業,在今后3-5年內,榆林特色輕紡工業發展的主打領域是防寒服產業,同時需要積極發展羊絨制品、工藝地毯、皮革制品等系列產品,促進產業升級。

調研城市皆已有羊絨分梳、絨條、紡紗、制衫、面料為一體的生產加工產業鏈,絨紡產業以羊絨制品加工為主,不斷向羊毛衫、男裝、女裝、內衣、皮草、羽絨、家紡等非絨類服裝領域拓展。

(二)發展定位不同

“榆林—中國羊毛防寒服之都”。努力將榆林建設成為中國一流羊毛防寒服產業基地,中國北方高端羊絨交易中心與羊毛羊絨制品加工中心,西北地區羊毛羊絨時尚、科技、品牌研發基地。

“鄂爾多斯市—中國羊絨之都”。到2020年,羊絨產業年總產值達到300億元左右,形成以內蒙古鄂爾多斯羊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龍頭,以羊絨產業為主的絨紡企業100家以上,培育國際知名品牌1個、省級以上名牌10個,將東勝現代羊絨產業園建成國際最大的絨紡生產加工基地。

“中國靈武國際精品羊絨之都”。靈武市將努力把靈武羊絨產業園區打造成全球原絨集聚區和加工中心、精品羊絨制品研發和生產中心、精品羊絨交易中心、羊絨制品流行趨勢發布中心、羊絨產品品牌基地和一流羊絨企業集聚區。

三、共性問題及解決方法

(一)缺乏龍頭企業,品牌建設滯后

除了鄂爾多斯羊絨集團產品品牌知名度高、品牌溢價能力強,其余自主品牌知名度較低,企業依賴外部訂單和貼牌生產,處在附加值較低的生產加工環節,同時,外銷貼牌同質化低價競銷讓企業無利可圖,利潤僅為5%-10%。

解決方法:

(1)技改提效,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國內羊絨產業已與國際市場接軌,企業間競爭已由產品質量競爭向個性與品牌價值競爭發展。政府支持鼓勵企業調整產品結構,實現產品個性化、舒適化、品牌化和時尚化;延伸產業鏈,開發順應消費者要求的輕薄純羊絨及絨纖、絨絲、絨毛、絨棉、絨麻等多樣新產品,擴大市場占有份額;促進絨紡裝備信息化水平提升,努力向品牌高端化、定制個性化方向邁進。

(2)培育品牌,提高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利潤占比

羊絨制品出口一直受到經銷商的聯合壓價,加之國內企業長期的同質化競爭,羊絨價格長期低位徘徊,導致絨賤傷牧。絨紡企業謀求更大發展,須改變貼牌外銷的現狀,不斷學習知名品牌的管理和設計理念,提升產品質量,打造自主知名品牌,擁有行業話語權。

(3)鼓勵中小企業兼并重組,大中型企業橫向合作

組建龍頭強勢企業,逐步形成以大企業大品牌為旗艦、眾多知名企業和品牌為集群的絨紡產業體系,推動企業合理性差異化分工,避免同質化競爭,摒棄低價競銷的惡行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二)資金短缺,行業融資困難

一是羊絨企業大部分為家族式管理模式,產權不清、責權不明,影響企業融資。二是市場無序競爭異常激烈,企業之間三角債十分普遍、拖欠嚴重、誠信不佳,如巴彥淖爾市羊絨行業總體欠銀行貸款超過10億元,導致行業整體信譽較低,銀行貸款困難。三是行業利潤率低,僅為生產總值的10%左右,內部資金流失嚴重,用于技術更新、原料儲備、市場開拓等資金大量流向回報率較髙的領域。四是羊絨資源的稀缺性和收購的季節性決定了羊絨產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羊絨收購價格約80萬元/噸,企業需提前儲備且季節性集中收購需要大量資金,企業資金運轉困難。

解決方法:

(1)行業重組,拓寬融資渠道

政企聯動,強化對羊絨產業發展的宏觀引導,有計劃、有意識地促進絨紡企業整合與產業升級,通過資產重組、發行債權,上市融資方式籌集資金,推動民營企業由家族化管理向職業化管理發展。

(2)銀企合作,構建良性機制

完善中小企業貸款擔保體系,進一步引導金融機構增強支持羊絨毛企業的服務理念,針對不同類型、不同階段羊絨毛企業的特點,開發特色產品,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為絨紡企業融資提供信用支持。

(3)通過協會,加強行業自律

絨紡企業規模大、數量多,產能過剩、同質競爭,嚴重消耗企業內生動力。要充分發揮協會作用,利用行業約束企業、規范市場,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緊密利益聯結機制,保護公平競爭,促進行業發展。

四、鄂、靈、巴三市經驗及對我市的啟示

(一)政府出臺政策,扶持企業發展

靈武市圍繞科技創新、品牌培育、項目建設、市場拓展、金融扶持,出臺了推進工業轉型升級的多項扶持政策,通過稅收、科研經費、貼息貸款、廠房用地、修路等方面對企業的扶持和補助,極大的提高了企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2018年靈武市企業立項科研經費共8000萬,對羊絨企業的投入占40%;減免企業稅收當年超出上年部分的10%;為穩步推進羊絨產業重組,銀川市、靈武市兩級財政對中銀絨業給予經營性財政補貼6.45億元。

鄂爾多斯市在2015年就發布了《關于振興羊絨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鄂府發〔2015〕54號),市財政每年設立1億元的市本級羊絨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于現代羊絨產業園配套設施建設、原料基地建設、科技創新、品牌建設、專業人才引進、技術研發、產品檢驗、網絡營銷和市場開拓等。

國家級《呼包銀榆經濟區發展規劃(2012-2020年)》將榆林列入全國羊絨羊毛加工基地,中省市有關規劃都將羊毛防寒服產業列為發展重點。2015年,我市委托北京服裝學院和北京服裝紡織行業協會,制定了《榆林服裝紡織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我市可根據各級規劃,借鑒靈武市和鄂爾多斯市在扶持羊絨毛企業做大、行業壯大方面的政策和做法,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主體、部門支持”的原則,采取“企業+基地”的羊絨產業化發展模式,建設羊絨產業園區,形成集群化效益,財政列支專項資金,鼓勵企業完善基礎設施、引進高端設備,引導企業發展終端制品精深加工、打造知名品牌,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加速推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為經濟的轉型跨越奠定堅實基礎。

(二)善謀規劃愿景,發展工業旅游

調研城市有著相似的發展模式,都建立了羊絨毛產業園區。集群化是推動地方特色產業發展行之有效的模式,但鄂爾多斯現代羊絨毛產業園凸顯了更強競爭力,園區以“旅游+工業”為抓手,將工業、商業、旅游業有效充分融合,被賦予了強大的商業和服務業職能,積極促進工業旅游向產業化、規;l展,彰顯了當下復合型園區發展的潮流與方向。

鄂爾多斯現代羊絨產業園于2016年9月掛牌成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目前形成了奧特萊斯工廠店、羊絨全鏈條生產體系、國家羊絨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等參觀產品,同時投資4200余萬元興建了展覽館及游客中心,形成了以展覽館為核心,涵蓋全鏈條生產體系的園區參觀精品路線及包括游客咨詢服務中心,醫療、消防、應急處理中心,參觀車輛調度中心等在內的園區后勤保障體系,并組建了精干高效的園區講解隊伍。

在新的發展機遇引領下,我們要充分發揮榆林羊毛絨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和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以合理規劃產業布局為先導,以增強產業競爭力為核心,以推進產品高端化為重點,以建設產業園區為載體,以推進技術創新為動力,全面實施“311336”工程(即:堅持三大戰略定位,構建1個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培育1個區域品牌,打造三大產業支撐體系,建設3類技術中心, 落實6大重點項目)。堅持“揚長避短、錯位發展”的總方針,必須堅持“量物而用,量力而行”的總原則,高起點做好規劃,一是堅持園區規劃與城鎮規劃、交通規劃相銜接,與土地利用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相結合。二是園區容量要足夠,適度超前,一次規劃,分步實施。三是建設綠色園區,節能減排,形成企業、園區、市政三級污水處理系統。四是從生產、服務、銷售等方面形成園區完整的功能體系。我市在園區設計上要走出“攤大餅”誤區,敢于聘請國際大師與園區利益相關者一起參與園區的建設。以科學細致的規劃設計,立足工業旅游,通過設計精品游覽線路、培育參觀接待亮點、注重文化理念、提高服務水平等措施, 提升產品吸引力及知名度。

(三)實施品牌戰略,設立差異化品牌

從2008年起, 鄂爾多斯羊絨集團邀請到歐洲頂級的設計師吉樂•杜福爾先生負責當時國際產品線的設計,發掘了國際超模劉雯并開始合作拍攝每季的品牌大片。2015年與國際一流的咨詢公司麥肯錫合作開展了極具深度和廣度的消費者調查研究,逐步摸索出符合羊絨的時裝風格與特色,同時滿足市場與消費客群需求的單品或品類。通過4個差異化品牌,1463、ERDOS、鄂爾多斯1980、BLUE ERDOS區隔服務不同的細分市場,完成對中國消費市場上主力客群的全面覆蓋。這些舉措成效顯著,使公司產品形象、渠道結構和銷售都得到不斷的完善和提升。

我市與北京服裝學院開展產學研合作,先后分兩批次為榆林設計100多款羊毛防寒服時尚新品,提供榆林羊絨毛企業使用。與日本東京和華時尚設計事務所合作,共同創建“國際羊絨毛產品設計創新研發中心”,針對羊絨毛產業的發展設計開發新產品、推廣應用新技術、分析研究新趨勢,助推榆林羊絨毛產業高質量發展。榆林羊毛防寒服企業,積極建設創新研發平臺,先后建設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個(羊老大、通海絨業、七只羊),取得國家專利14項,中國馳名商標3件、中國著名商標1件,省著名商標11件、省名牌產品4件,注冊集體商標1件。

“鄂爾多斯”憑借享譽市場的品牌知名度與美譽度,對當地羊毛絨產業鏈、創新鏈和價值鏈有著強大整合力、吸附力和牽引力。我市缺乏類似“鄂爾多斯”的知名品牌,大多數自主品牌的價值依然停留在初始階段,利潤率低,無法將羊絨的稀缺和高檔屬性凸顯,并通過品牌實現效益最大化,可借鑒“鄂爾多斯”品牌通過提升產品形象、擴大品牌影響力、細分客戶群體需求的方法,從風格、面料、工藝和設計手法上都大膽創新,優化制造、包裝和銷售等各個環節,實施新的品牌戰略。積極鼓勵企業與國內外著名紡織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和大型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引進先進生產工藝和技術,通過開發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競爭力的羊絨制品。同時,要搜集榆林羊絨的歷史人文特有性材料,挖掘羊絨產品的文化內涵,并通過網絡、報刊、推介會等多種方式,加強宣傳攻勢,增強榆林羊絨的知名度和信譽度,推進榆林市羊絨的產業化進程,促進特色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四)搭建產銷平臺,拓展銷售渠道

羊絨出口地多為高端市場,如美國、日本、意大利、德國、法國等發達國家。多數企業通過國內外大型展、本地展會中找到客戶,如廣交會、中國毛紡織產品交易會、上海紗線展、上交會、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春夏)博覽會、中國(鄂爾多斯)國際羊絨羊毛大會暨展覽會、中國寧夏(靈武)國際羊絨節。

部分大型企業在國外和國內大型城市都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如維信羊絨集團在美國、法國等9國,北京、上海等10地設立分公司,可協助企業尋找當地買手,尋找客戶。

鄂爾多斯羊絨集團組建電商團隊,把市場擴散至電商平臺,天貓店鋪已擴充為包括集團店、ERDOS旗艦店、BLUE ERDOS旗艦店、1980旗艦店和淘寶C店在內的多品牌店鋪管理模式,最終覆蓋包括女裝、男裝、童裝在內的全平臺客群。

我市可以“打造榆林——中國羊毛防寒服之都”、“全國羊絨產業中心”為目標,籌建陜北羊絨毛交易中心和國家級檢測中心,承擔羊絨產品的收儲、交易,羊絨質量第三方檢測鑒定等。聯合組建大型絨毛收儲企業,提升羊絨產業創新層次和水平,鼓勵和支持羊絨骨干企業,重點發展深加工、精加工,更新設備和工藝,提升自身研發能力,全面提升絨紡產業的集中度和規;,形成產業集群,擴大榆林羊絨產業上的基礎優勢,掌控羊絨收購市場話語權。積極鼓勵我市羊絨毛企業進行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參加省商務廳組織的國內外大型展會;近年廣交會設立“貧困地區特色產品展區”,市商務局每年都推薦2-3戶企業參展,今后可推薦羊絨企業參展,為企業搭建客源平臺。組建電商團隊,把市場擴散至電商平臺,推廣實體店與電商平臺同步銷售的模式,擴大客戶群體。

發揮我市羊絨毛資源優勢,將榆林市羊絨毛產業博覽會打造成國際高端專業節會,持之以恒強化區域特色公共品牌影響力,擴大絨紡業勞動就業,促進畜牧業發展,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互動,將榆林羊絨毛產業創新發展融入到“一帶一路”的產業大格局,把羊絨毛制品推向全國、推向世界。

(五)發揮資源優勢,實現牧工貿一體化

目前鄂爾多斯現代羊絨產業園有世界級的羊絨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建立了從源頭的絨山羊保護繁育基地、原絨收儲、原絨的分梳,染色、精粗紡紗、各種針型的編織、機織、成衣,到品牌推廣、渠道建設、產品銷售的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經營模式,鄂爾多斯持續進行著全鏈條的技術升級、管理改進。隨著行業企業在羊絨產業鏈中的拓展,為實現從上游到下游的共同發展收益“企業+基地+牧民”的羊絨產業化模式將會保證行業的健康發展,羊絨養殖業和加工業的協調發展,是今后羊絨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我市有著得天獨厚的羊絨毛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和“羊老大”、“蒙賽爾”等龍頭企業優勢,但部分養殖戶為追求較高經濟效益,引進產量高、細度粗的絨山羊對本地羊進行雜交、擴繁,導致陜北白絨山羊絨細度有變粗趨勢。必須借鑒鄂爾多斯羊絨集團、維信羊絨集團“科、牧、工、貿一體化,產業發展一條龍”的科學經營發展理念,立足當地產業資源,實行資源轉化戰略,拉長“工牧直交、互利共贏”的產業鏈,變資源優勢為產品優勢、經濟優勢。

(六)推動產業扶貧,實現產業富民

巴彥淖爾市興盛絨毛洗梳公司在鄉村發展家庭絨紡產業,目前家庭絨紡發展到42戶,產值4.74億元,年凈利潤4200萬元,創造就業崗位500多個。在村黨支部和公司的帶領下,農戶成立了巴彥淖爾市海龍梳紡合作社,形成的“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使農民離土不離鄉就地轉移就業,讓農民們實現穩定增收、脫貧致富,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道路。

我市鼎宏羊絨有限公司在“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中探索出了一條“企業產地+貧困戶”發展新路子?蒂惸菁瘓F是“中國制造2025”工業4.0的行業龍頭企業,該集團與榆林市發展絨山羊產業助推精準扶貧合作項目打造“榆林白”山羊絨國際品牌,計劃在今后3年投資10-15億元,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引領、合作社組織、農民參與、保底價收購的合作方式,助力榆林羊絨產業發展和精準扶貧。

羊絨產業與扶貧工作相結合的項目新模式非常值得推廣,兩項工作持續推進,持續深化,將為彼此的發展迎來更廣闊的前景。

榆林經濟總量躍居西部第六、呼包鄂榆城市群第一,我市經濟發展進入了新時代,我們須站在榆林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高度,以“把榆林建成陜甘寧蒙晉交界最具影響力的城市”為目標,發展榆林特色的輕紡工業,要充分發揮資源、地理優勢,借鑒其他省市的優秀經驗,圍繞新時期市場需求變化和我市工業化的實際需求,以集群化發展為途徑,爭奪新時期防寒服產業制高點;在核心產業帶動下完善產業鏈,形成獨特的產業體系;從生產要素集聚中提升生產效率,從新興科技中獲得持續發展能力,從擴大內需的趨勢中開拓并獲得大規模、高附加值的消費市場。


(市政協教文委)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1402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2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