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榆林市首屆中醫藥文化節” 社會效益的調研報告
醫衛界委員 劉挺
2016年7月16日上午10時,備受矚目的榆林市首屆中醫藥文化節開幕式在榆林世紀廣場隆重舉行。文化節由中共榆林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衛計局、市文廣局主辦,由榆林市中醫醫院承辦,由三秦都市報榆林事業部協辦。文化節設有一個主會場,三個分會場。主會場設在世紀廣場,分會場設在市中醫院、信邦國際酒店、人民大廈。文化節舉辦的十分隆重,十分壯觀,十分豐富多彩,十分鼓舞人心。榆林市中醫院提出舉辦榆林市首屆中醫藥文化節,旨在進一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進一步傳承祖國醫藥學遺產,進一步宣傳中醫藥整體文化,進一步引導全市人民受益中醫藥。期間中醫院的各級領導和廣大醫護人員、干部職工,在百忙的日常工作的同時,犧牲了大量的休息時間,為這次文化節的成功舉辦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發揮了充分的智慧,進行了扎實的準備,收到了圓滿的效果,產生了“為振興中醫凝聚正能量,為發展中醫形成合力”的社會效益。全市廣大中醫藥工作者為之歡欣鼓舞,全市廣大人民群眾益發熱愛中醫藥,走近中醫藥。文化節為榆林衛生界獻上了學術盛宴,為榆林人民獻上了文化大餐。榆林市第一次以文化節的形式把中醫藥傳統文化、中醫藥傳統學術放在廣闊的社會背景里審視、評判,不出所料,果然被社會給打了個滿分。
為了辦好文化節,市中醫院7月6日就召開了首屆中醫藥文化節新聞發布會,為廣大群眾提供了信息,宣傳了文化節的意義及內容。為期兩天的文化節,活動安排的緊鑼密鼓,環環相扣。由于前來的人太多,開幕式還未結束,市中醫院的義診活動就開始了。整個文化節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弘揚國粹,濟世福民”。16日全天,中醫專家義診大廳人頭攢動,座無虛席,國家、省、市級名老中醫專家義診,個個忙的目不暇接。穴位貼敷從始至終排著長長的兩行隊;中醫體質辨識門庭若市,候診者自覺排隊,耐心等待;中醫學術會、大型中醫藥養生保健講座、家庭健康檔案征集、傳統中藥產品展示、傳統文化大型表演、大型中醫藥文化圖片展、大型中醫藥適宜技術現場免費體驗等互動活動,呈現了中醫藥多元化的文化內涵和學術底蘊,使榆林人民受益多多。展覽區內,來賓來客看到了榆林中醫院發展中各個歷史階段難得一見的資料和歷代名醫介紹、多種地道中藥材、名中藥飲片、鮮活的傳統中藥標本展等。在大型室內中醫藥適宜技術體驗區,國家級中醫團隊為市民免費提供冬病夏治三伏貼、中醫按摩、拔罐、刮痧、捏脊等技術體驗。現場為1000個家庭建立了健康檔案,長期為市民進行健康指導,健康管理;贈送香包、藥枕、專家號;針灸、推拿、拔罐;舉辦中醫藥產品、文化成果展,養生保健圖書、攝影、書法、體育競技比賽圖片展;太極拳、太極扇、八段錦、市中醫院職工大合唱進行傳統文化大表演等,群芳演繹,各呈千秋,充分展示了榆林中醫人的精神風貌,令廣大觀眾大開眼界、大飽眼福、贊不絕口,流連忘返。不少觀眾直言:“希望今后常能舉辦這樣的文化節!睆V大人民群眾希望從中醫藥文化中領悟現代生命科學的真諦,這次文化節,幫助他們在這方面收獲了一大把中醫藥文化中醫藥學術的科普知識。中醫藥成果展和學術活動包括國家中西醫結合肝病治療進展研討會、陜西省中醫藥學會婦科年會、全國養生保健首席專家、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顧問溫長路教授大型專題講座,中國中醫科學院楊金洪教授針灸療法講座、著名中醫專家義診活動等。文化節還邀請了西安市中醫院同仁和領導親臨指導,參加了中醫藥文化節開幕式,參觀了榆林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針灸科、腦病科、泌尿外科、婦產科、膏方室等特色科室。文化節中,還與各地中醫院圍繞中醫的傳承、發展等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探討。
我作為一名中醫工作者,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在這次文化節中感慨良多,我為我市有良好的中醫藥發展空間而深感欣慰。欣喜之余,我對“榆林市首屆中醫藥文化節”產生的社會效益進行了調研,并形成調研報告。希望獲得我市政府和人民對中醫藥事業的更多關心,更多支持;希望贏得我市中醫藥同仁對中醫藥工作的更多激情、更多奉獻;希望各級中醫院和衛生主管部門,以這次文化節的社會效益為契機,盡快唱響我市中醫藥振興和發展新的歌謠,讓榆林中醫藥事業得以更好傳承。
調研顯示,榆林市首屆中醫文化節的成功舉辦,播撒了濃厚的中華傳統文化氣氛,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它使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內涵得到了多元化的呈現,使社會對中醫藥文化投入更多關注更多研究。它更明顯增強了榆林人民對中醫院的信任程度和中醫藥的接受程度;明顯提高了榆林人民養生、保健、防病、治病、康復的中醫藥意識;明顯激發了榆林人民將中醫藥文化作為人生的必修課去研讀的興趣。它而且使榆林人民明顯認識到中醫藥文化是迄今為止世界傳統醫學理論最系統、內涵最豐富、應用最廣泛、保留最完整的突出代表。副市長楊東明在致詞中提到“本次中醫藥文化節是榆林市中醫藥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陜西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蘇榮彪在講話中提到,“這次榆林舉辦中醫藥文化節,必將對全省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榆林中醫藥歷史悠久,名賢輩出。目前有齊全的中醫藥醫療機構,有龐大的中醫藥人才隊伍,有廣闊的中草藥資源,有深厚的中醫藥群眾基礎,有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注,有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累累碩果。榆林市中醫院,是陜北中醫的領軍團隊,是陜北中醫的主要臨床基地,是陜北振興中醫的主要醫療機構。醫院老、中、青中醫人才云集,傳統的和現代的技術力量悉具。多少年來,不但充分發揮了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而且綜合醫療方面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文化節中,榆林市中醫院積極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遺產精神,通過各種學術內容,充分宣傳了中醫藥學術文化,充分促進了榆林市廣大人民群眾進一步認識中醫,理解中醫,學習中醫、走進中醫的熱潮。
健康中國,中醫為伴。為了使中醫藥文化不斷成為群眾看得見、摸得著、享受得到的健康文化,對我市加強中醫藥文化建設、發展中醫藥事業提出如下建議:
一、進一步宣傳中醫藥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
與中國歷史一樣悠久的中醫藥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文化是中醫文化腳下的大地,中醫文化是結在中國傳統文化大樹上的一顆碩果。振興中醫是振興中華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強,中醫強,中醫強,文化更強。中醫永遠與中國傳統文化同興衰,共命運,它通過自己的文化富有,證明了中華文化的多樣性,體現了中華文化的魅力。它在為人類的健康與生命做出貢獻的同時,為人類文化的發展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為中國文化的建設也做出了具大的貢獻。
二、加強大眾中醫藥意識的培養。
中醫藥有史以來之所以取信于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大眾中醫藥意識的培養。在國家高度重視中醫藥發展新常態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加強培養大眾的中醫藥意識。通過培養,贏得社會對與西醫藥截然不同的中醫藥本質的深刻認識,贏得中醫藥振興和發展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環境。在中醫藥為人類提供更經濟、更有效的服務方面,只有大力培養人民群眾的中醫藥意識,才能使中醫藥更好地造福桑梓。我們應該引導群眾從增強名族自信、文化自信的高度,認識中醫藥文化在國家經濟社會全局中的地位及作用。如果大眾意識不強,中醫藥源遠流長的文化精髓和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是不會引起太多關注與興趣的。
三、重視各級中醫院的事業引領作用。
中醫文化、中醫事業的振興和發展,不但要靠中醫的專門醫院,還要靠各縣中醫院、市縣綜合醫院、民營中醫院。搶救和保護存在于民間的中醫藥“寶庫”,是在擴大中醫藥臨床陣地,尋求中醫藥學術“源頭”。市中醫院在搞好本院業務工作的同時,協助管理和提高民營中醫院、縣級中醫院、綜合醫院中醫科、個體中醫,也是其責任和義務。衛生主管部門“還應加強對民間中醫藥技術與人才資源的開發,尤其是對散落在全國各地的民間驗方與治療技術及各醫院門診的內部制劑和協定處方的研究開發給予高度重視,在技術、資金以及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當前發展農村中醫有政策優勢,國家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切實加強農村中醫藥工作的意見》提出要進一步加強縣級中醫院建設,更好地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我市將后不但要辦好市級中醫院,還要辦好縣級中醫院、村鎮中醫所。
四、關注中草藥的資源和使用前景。
中醫和中藥是傳統醫藥優秀文化不可分割的兩大方面。我市素有“中醫之鄉”之稱,每年中藥的需求量很大,但是由于中藥價格的飛漲及忽視中藥的資源保護、臨床浪費,使天然地道中藥材資源短缺甚至枯竭。中藥是中醫的半壁江山,中醫的醫療目的主要靠中藥實現,中醫越發展,中藥的需求量越大。當前,中藥的振興也是一個重要的民生課題,榆林有得天獨厚的中草藥資源,我市應該早日啟動科學保護、合理開發、持續使用本地中藥材之工程,以提供本地藥用,保護藥源、搶救藥種、緩解國家中藥緊張,防止“藥不濟醫”。
五、從國家戰略高度謀劃中醫藥文化和事業的發展。
近十多年來,榆林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國家各項中醫藥方針政策及陜西省2002年出臺的《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意見》,于2011年出臺了“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決心讓中醫藥與榆林的整體發展同步前行。我市為中醫藥發展大市,在貫徹中、省中醫藥政策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中醫夢連著中國夢,振興中醫在實現中國夢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中醫藥在深化醫改、維護健康、改善民生、服務經濟社會、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障節能環保、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中醫藥是我們的國寶,飽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走出去的一支重要力量,多年來為發展國家間友好合作關系、造福各國人民作出了重要貢獻”;“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绷暯皆谥v話中經常應用中醫藥理論觀點闡述治國理政方針,他對中醫藥理論和文化精髓的深刻把握,對中醫藥科學性的高度肯定,對中醫藥未來貢獻的期望和預見,充分體現了對中醫藥工作的高度關心和重視,對于我們進一步全面做好中醫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在文化強國戰略上,在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方面,建議我市縣區各級人民政府和衛生主管部門切實從國家戰略高度謀劃中醫藥文化和事業的發展,加強中醫藥工作的組織領導,及時研究解決中醫藥事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