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調研報告您當前位置:首頁 >>政協業務 >>調研報告

榆林市特殊教育狀況的調查報告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1360次     時間:2009年11月30日
                                    榆林市特殊教育狀況的調查報告
        為了促進我市特殊教育事業健康快速發展。市政協教科委組織委員組成調研組,在李瑞副主席的帶領下,就全市特殊教育發展課題,深入榆陽、綏德、府谷三縣區的特殊教育學校、有關單位進行了調查,并與特教學生家長、老師進行了座談,聽取了縣區政府及市直有關部門工作匯報。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榆林市特殊教育現狀
目前,全市有殘疾人239365人,占全市總人口的6.8%。全市共有特殊教育學校7所,其中公辦4所,民辦2所,民辦公助1所。全市有0-14三類殘疾(盲、聾啞、智障)兒童少年約3846人(根據2005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情況測算),在校三類殘疾兒童少年有857人(視障149人,聽障367人,智障217人,其他殘障124人),有311人在特殊教育學校就讀,546人隨班就讀。特殊教育學校共有教職工63人,其中專任教師50人。50名專任教師中,具有本科學歷11人,?茖W歷26人,中專等以下學歷13人,受過特教專業培訓27人。7所特教學校共占地面積20841平方米,校舍建筑總面積6342平方米。
近年來,經過“兩基”、“普九”攻堅,全市普通中小學教育得到長足發展。自2007年以來,全市教育工作的延伸點逐步拓展到特殊教育工作上來。但是,通過這次調研情況看,目前特殊教育工作尚未引起各級政府的重視,問題很突出,主要表現在:
1、認識不到位
近年來,各級政府對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喊得最響,抓得最緊,而對于特殊教育重視程度卻遠遠不夠,存在著“說起來重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一些地方領導對特殊教育認識不到位,沒有將特殊教育工作提上工作議程,對三類殘疾少年兒童底子不清,只知道大概。個別地方存在行政不作為,對特殊教育工作幾年來沒有規劃,沒有工作措施,更沒有資金投入。由于認識不到位,全市特教學校的建設滯后于特殊教育發展需求,特殊教育未能與普通教育、職業教育互補、可持續發展,目前的狀況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局面很不協調。
2、三類殘疾兒童少年上學難
目前,我市三類殘疾兒童少年3846人,已入學的有857人,僅占全市三類殘疾兒童少年總數的22.3%。想上學而未能上學的尚有2989名,占三類殘疾兒童少年總數的77.7%。我市現有的7所特殊教育學校,按照規定標準,最大限度容量也就是1200名學生。因此,即使以目前的學校規模最大限度招生,仍有2646名殘疾兒童少年會被拒于校門之外。特教學校數量、規模不足,成為有77.7%的三類殘疾兒童少年應入學而未能入學接受教育的直接原因。
3、特教學校辦學條件差
我市七所特殊教育學校,共占地20841平方米,校均占地不到3000平方米。校舍建筑總面積6342平方米,其中神木縣特教學校占4000平方米,其余六所學校均建筑面積僅390平方米左右,遠遠不符合國家規定的特殊教育學校建設標準要求。我們這次調研的榆林聾兒語言康復學校、紅巖學校,綏德、府谷特教學校,校舍不是租賃就是由原中小學改造而成,由于使用時間較長,資金投入不足,整體呈現小、舊、陋、破的問題,基本設備陳舊,而且嚴重短缺,相對于普通教育而言,簡直是天壤之別。特別是特殊教育功能實驗室、康復矯治和信息技術設備基本沒有,在使用功能上不能滿足殘疾兒童少年心理、生理及行為特征的特殊要求,與國家發布實施的特殊教育學校建設標準和建筑設計規范要求有很大差距。
4、辦學經費嚴重不足
相對于普通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投入比例嚴重不足。我市的七所特教學校,分設在榆陽、神木、府谷、靖邊、橫山、綏德六縣區。目前,只有神木縣特教學校去年政府新建,辦學經費尚能得到保障,其它6所學校都面臨著經費困難問題。靖邊、府谷、綏德特教學校雖屬公辦,但政府只解決了人員工資,公用經費投入極少,個別縣近幾年來公用經費一直是零預算。榆陽、橫山的三所特教學校屬民辦和民辦公助性質,其經費狀況更差,有的學?渴杖W費和四處“化緣”維持著低水平的運轉。
相對于普通教育,特教學校是教育系統中的“福利型”學校,學生的“吃、住、學”本應全部實行“兩免一補”。但目前7所學校中只有神木、靖邊、府谷的三所特教學校達到了“兩免一補”的要求,其余四所學校由于投入少,有的只落實了兩免,而一補沒有到位,有的只免去了課本費用。
5、師資專業水平低
目前,全市7所特教學校專任教師50人,受過特殊教育專業培訓27人,其中正規特教專業學校畢業的只有14人(神木特教學校占12人),僅占專任教師的28%。特教學校72%的教師為普通學校轉崗教師,對他們來講,特殊教育是一個非常陌生的概念,雖然有一部分經過培訓,但專業水平仍然很低。我們調研的四所特教學校,只有2名教師懂得手語,很多教師對特殊教育的專業知識只能說個大概。另一方面,特教學校管理人員普遍知識老化,由于接受培訓教育少,管理水平也處于較低層次。特教學校的師資水平偏低,成為扼制我市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的瓶頸。
此外,特殊教育學校部分教師因編制、補貼、職稱評定等方面問題尚未解決,也影響著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意見與建議
1、切實將特殊教育列入政府工作議事日程
我國《教育法》、《義務教育法》(修訂)、《殘疾人教育條例》明確提出,保障殘疾人受教育的權利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做好特殊教育工作對于切實保障三類殘疾兒童少年的生存權、受教育權和發展權、維護社會秩序穩定,提高社會文明程度,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特殊教育作為一項純公益性社會事業,其普及程度和發展水平,既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體現,也是創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因此,各級政府應從貫徹法律和法規、構建和諧社會、保障殘疾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高度,切實將發展特殊教育事業列入工作議事日程,把特殊教育發展納入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和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工作之中。應確立特殊教育優先發展的地位,即經費上優先安排、設備上優先配置、師資待遇上優先考慮、存在的困難優先解決。同時進一步強化政府發展特殊教育的法定責任,把特殊教育發展情況作為地方政府履行職能和領導干部任期目標責任制考核的重要內容。加強對特殊教育的督導,為特殊教育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
2、繼續完善并認真執行《榆林市特殊教育學校建設總體規劃》
2008年3月我市出臺的《榆林市特殊教育學校建設總體規劃》提出,“在30萬人口以上的縣,每縣建立一所獨立設置的綜合性或單一性特殊教育學!薄_@一規劃需要進一步論證和完善。
調研組認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醫療衛生保障的加強,優生優育將會進一步發展,根據2005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殘疾兒童逐年呈下降趨勢。同時,附設在普通學校的跟班就讀和特教班是特殊教育主體,這種特殊教育形式也在進一步發展,這樣,特教學校的生源在現有的基礎上將會逐步減少。如果在每個30萬人口以上的縣都設立特殊教育學校,規模不大,但是麻雀雖小,五臟具全,資金的投入,師資的配備,各種特殊教育設備的添置,每個學校都應一一到位,對于政府來說是一筆龐大的支出,但到各個學校又形成資源分散,沒有整合力量。而生源的縮減和人口地域之間的流動所致的生源不均衡,必然會導致特教資源地域之間的閑置與不足的矛盾。
因此,我們建議,榆林市特教學校的建設要著眼于整合資源、區域布局、就近入學的方向。以榆林市區為中心,整合榆陽區的2所特教學校,建設一所高標準的榆林市特殊教育學校。榆林南部縣以綏德為中心,建設一所規模較大、標準較高的特教學校,榆林西三縣(定邊、靖邊、橫山),以靖邊為中心,建一所規模較大、標準較高的特教學校。神木、府谷特教學校目前已具規模,在現有基礎上,向標準化邁進。
另一方面,當前應進一步加強調研論證,盡快出臺《規劃》的實施細則或實施方案。
3、建立有力的特殊教育投入機制
特殊教育因為需要“特別的課程、特別的教材、特別的師資、特別的設備”,在投入方面自然要比普通教育大的多。國務院發布的《殘疾人教育條例》第44條規定:“殘疾人教育經費由各級人民政府負責籌措,予以保證,并隨著教育經費的增加而逐步增加”。貫徹國務院《條例》精神,多渠道籌措經費,是我市當前發展特殊教育需要解決的問題。建議各級政府財政設立特殊教育專項經費,負責特教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福利、津貼、學生公用經費等,并隨著當地“兩個增長”而增長。同時,民政、殘聯每年分別從事業費、社會有獎募捐和殘疾人基金中安排一定數量經費,作為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補助。
4、開展特殊教育教學改革
目前,殘疾兒童少年上學難,而從學校畢業之后就業更難。因此,解決特殊教育的出口問題也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我市的7所特殊教育學;旧鲜且跃拍炅x務教育為主,這些學生初中畢業后雖具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識,但無任何職業技能,在社會上仍然無法自食其力。外地特殊教育學校,基本上全是12年一貫制,學生從初中開始就接受職業培訓,到了高中階段主要轉為職業教育。這種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相結合的辦學體制十分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建議我市特殊教育在辦好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努力發展高中職業教育,在特殊教育領域實現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有機結合。目前,可在榆林職業技術學院,靖邊、橫山、神木等我市重點職教學校開設特教大專班、技能班,著力培養殘疾學生的社會就業能力。同時,勞動保障部門應積極協調殘疾兒童少年就業出口。
5、加強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1)加強對轉崗教師和隨班就讀學生的教師培訓。轉崗教師和隨班就讀學生的教師,目前是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主體,大部分畢業于普師,過去接觸特殊教育比較少,專業水平偏低,應是當前在職特殊教育師資培訓的重點。(2)可選擇現有的師范畢業的未就業的大專以上畢業生,選送特殊教育專業學校,實施定向培養,定向分配,為特教學校儲備后續人才。(3)可通過引進、招聘等形式解決好目前特殊教育學校的師資嚴重短缺問題。(4)各級政府結合實際,制訂針對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特殊”政策,如在人員編制、職稱評定、生活待遇待方面予以傾斜。
6、積極開展宣傳教育
針對全社會對特殊教育的認知度普遍不高,重視、支持和關心普遍不夠,對特殊教育的發展沒有形成家庭、社會、學校合力的狀況。建議各級政府組織協調有關部門,積極開展對《義務教育法》、《殘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殘疾人教育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宣傳,營造全社會關愛殘疾兒童少年,關心特殊教育的良好氛圍。

市政協教科文委體委員會
2009年8月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370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1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