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非公有制經濟 促進榆林經濟發展
——榆林城區民營企業視察報告
7月上旬,市政協財農委組織部分委員并會同市工商聯,在孔德勤副主席帶領下,就我市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情況,深入榆林城區的興亞集團、東方集團、三臺界煤礦、普達廣告裝飾公司等民營企業進行了視察,F將視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基本情況
(一)發展現狀
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個體工商戶3.8萬戶,注冊資金5億元,從業人數4.8萬人;非公有制企業5822戶,注冊資金120億元,從業人數12萬人。2005年,民營企業年收入超億元,納稅千萬元以上的有十多戶,納稅超百萬元以上的達百余戶。
我市非公有制經濟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已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近年來,發展迅速,為全市經濟快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撐起了榆林經濟發展的半邊天。
(二)主要特點
1、政策支持力度明顯。近二十年來,特別是榆林撤地設市以來的幾年間,市委、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對進一步拓寬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領域、放寬注冊資本傾斜力度、加快國有企業民營化步伐等作了具體規定,保證了非公有制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2001年至今,市農發行為非公有制企業累計發放貸款26.4億元;市地稅局共審核、審批減免稅等事宜27項,免征企業所得稅1728萬元,減免稅金及附加231萬元;全市工商系統減免各項行政性收費62.1萬元。為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創造了較為寬松的發展環境。
2、發展速度增幅較快。與2001年相比,截至2005年,全市個體工商戶增加6601戶,注冊資金增加8645萬元,從業人數增加8000多人;全市非公有制企業新增1072戶,新增注冊資金40億元,新增從業人數達3萬多人。非公有制經濟總量占到GDP的42%,比2001年的38%增長了4個百分點,財政貢獻率達到40%,比2001年的30%凈增10個百分點。
3、民企黨建穩步推進。目前,全市已有422戶非公有制企業建立了黨組織,占應建黨組織企業的83.3%,占非公有制企業總數的7.3%。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有黨員4727名,其中近三年來發展黨員693名,正在培養入黨積極分子984名。全市涌現出興亞集團等一批黨建先進民營企業。
二、影響我市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視察中,我們既看到我市非公有制經濟蓬勃發展及近榆林經濟半壁江山的可喜一面,也了解到影響我市非公有制經濟進一步發展的令人堪憂一面。
。ㄒ唬┧枷胗^念尚有差距。時至今日,仍有一些領導干部對非公有制經濟心存芥蒂,不能夠正確認識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要意義,不愿正視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工作中仍然習慣用抓計劃經濟的辦法抓非公有制經濟,被動應付時勢發展,沒有清晰的工作思路,缺乏科學的前瞻指導,導致工作滯后,近年來,從中央到市上制定了不少優惠政策,鼓勵民營經濟發展,如建立非公有制企業培訓中心、組建信用擔保公司、扶持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的專項基金等政策,由于思想認識問題等因素,貫徹不力,大多停留在文件上,實踐落后于政策。
。ǘ┱芾眢w制不順。目前在管理上存在多頭管理的問題,缺乏明確的牽頭單位,政出多門,職能交叉,責任不清,政府部門沒有形成合力。加之,由于職能部門監督管理乏力和互不協調,且受部門利益驅動,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的現象屢見不鮮。另一方面,政府對扶持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的有關政策宣傳不夠,企業對有些政策不掌握,如稅收等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位。
。ㄈ┤谫Y等服務體系不健全。融資方面。非公有制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仍十分突出,由于我市民營企業多為中小企業,一般不具備雄厚的財力,而它的信用地位與社會地位,使其在融資貸款方面受到歧視,機會少、審批過度集中、對市場反應滯后、規模小、期限短、比重低、品種少、擔保難、成本高等一系列客觀存在的現實問題,使民營企業很難獲得擴大生產規模、調整產品結構及技術革新等方面的資金投入,導致非公有制企業發展后勁不足,抗風險能力弱。加之,一些非公有制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不能提供真實、全面、準確的會計資料,嚴重影響著企業融資和項目合作。
中介組織方面,我市目前面向民營企業的中介組織建立了不少,但行業協會、中介組織還沒有真正樹立起為非公有制經濟服務的強烈意識,相關的職能和機制沒有轉到行業自律和促進行業發展上來。一些中介組織在很大程度上是某些職能部門分流富余人員和安排二線退休人員的處所,使其作用和潛能發揮受到限制,同時又增加了非公有制企業的負擔。
(四)非公有制經濟產業結構不合理。我市非公有制經濟中房地產建筑企業、煤礦及相關企業和餐飲及酒店這三塊占了總數的70%,這反映出全市非公有制企業產業結構極不合理,而且這些企業普遍科技含量低,創新投入不足,缺乏前瞻性,影響非公有制企業科學健康發展。
。ㄎ澹┓枪兄破髽I自身素質有待進一步提升。我市的大多數非公有制企業是以家族式經營方式為主,不少企業產權不明晰,沒有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管理不規范,“一言堂”現象嚴重,家族式、裙帶式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一些企業缺乏長遠的發展規劃和科學決策,管理方式簡單粗放,不能從制度上保證各項工作的完整性、系統性和有效性,企業的內在運行機制不健全。有的企業人才匱乏,缺乏優秀人才,尤其是缺乏高層次的管理人才和具有技術開發能力的科技人才,具有較高素質的企業家隊伍還沒有成立起來,阻滯了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整體素質的提升。
三、對策和建議
通過視察,結合我市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為進一步發展我市非公有制經濟,促進全市經濟快速增長,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一)轉變思想觀念,增強主體意識。周一波同志在市委一屆七次全會上深刻指出:“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市經濟發展中的一條短腿,我們和發達地區相比,差就差在非公有制經濟上。要堅持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按照兩個“毫不動搖”的要求,繼續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全面放開發展領域,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各行各業各層次發展,拓寬籌融資渠道,把非公有制經濟盡快培育成我市經濟的主體之一!备骷壐鞑块T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充分認識非公有制經濟在經濟總量、就業總量、財政貢獻、社會穩定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完善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機制,把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作為構建和諧榆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群體的發育、壯大和提高,盡快使非公有制經濟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各相關部門要緊密配合,盡快出臺我市貫徹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36條)的實施細則,提出大力發展的具體措施,推動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依法加強監督管理,在充分團結、積極引導、依法保護的基礎上,堅持政治上信任、創業上鼓勵、法律上保護、業績上表彰,在全市范圍內盡快形成非公有制經濟大發展的新局面。
。ǘ┻M一步加大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應不限發展比例、不限發展速度、不限經營方式、不限經營規模,要優先受理、優先登記、優先審批、優先發展,力爭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帶動能力的民營企業集團。政府職能部門要在政策上、資金上支持非公有制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使它們形成強大的競爭力和發展后勁。對具有發展潛力的非公有制企業,在項目申報、信貸擔保、土地征用、用水用電、人才引進、子女入學、戶籍管理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對已具有實力和規模的外向型企業,鼓勵其實施品牌戰略,在國際市場上注冊商標,申請專利,爭創品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大對吸納下崗失業人員在就業型、扶貧開發型、農產品加工型非公有制企業的扶持力度,認真落實非公有制企業吸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和城鄉困難群眾就業的優惠政策。
。ㄈ├眄樄芾眢w制,促進規范管理。各級各部門應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市場經濟的法則,為非公有制經濟提供必要的引導、服務和協調。一是嚴格執法、規范收費、規范檢查、規范監督管理;二是加強行業協會維權作用,通過行規、行業標準加強行業自律,反對行業內部不正當的競爭;三是建立專門獨立管理服務機構,切實履行好對非公有制經濟的管理職能。
(四)強化融資等社會服務體系建設。要著眼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需要,依托、規范、優化配置現有的社會服務資源,形成以市、縣(區)非公有制經濟專門服務機構為核心,聯合為非公有制經濟提供服務的各類社團組織、行業協會(商會)和中介機構,提供創業輔導、融資擔保、信息服務、技術支持、市場開拓、人才培養等功能的服務體系。一是疏通完善投融資體制,強化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財政金融支持。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經濟信用擔保體系,繼續通過稅收減免政策和推行代償代補機制,通過民辦公助形式,積極扶助信用擔保機構的發展,使其在為非公有制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加強銀企合作,改善金融機構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服務,保證非公有制企業在融資過程中,與其它企業享受同等待遇。二是建立非公有制經濟信息網站。逐步形成政府、中介機構、非公有制企業上下互通的快速通道,解決非公有制企業信息閉塞難題,為非公有制企業提供市場供求、政策法律咨詢、人才培訓、技術支持等多方面的信息服務。三是建立人才服務體系。根據各企業的需要,采取講座、短訓、函授、脫產等靈活多樣的方式,重點抓好對非公有制企業的創業者、經營者、中高層管理人員的培訓。四是建立非公有制經濟統計服務體系。協調統計部門盡快建立和完善非公制經濟統計的指標體系。
。ㄎ澹┻M一步優化發展環境。根據我市的實際發展情況,在國家法規和政策范圍之內,制定切實可行的優惠政策,減少那些沒有法律法規依據、與36條相抵觸、不適應市場經濟、不符合WTO規則、不屬于政府管理職能或不應當由政府直接管理的審批事項。一是改革完善非公有制企業項目審批資質認定制度,將各部門、各環節的“串聯”審批改為“并聯”審批,把一些前置審批改為后置審批。完善和推廣聯合辦公、聯合審批、部門合簽制度。調整優化“一站式”服務和“窗口式辦公”方式,把審批的各環節、各種審批變成政府內部的運作。二是開展投資環境整治活動。采取查處、打擊、引導、發展的方針,一方面對假冒偽劣和偷稅漏稅等不法行為,依法嚴肅查處,努力維護市場秩序;另一方面按照經濟規律加強管理引導,建立市場運行機制和產品質量的管理體系,規范市場秩序。三是設立民營企業合法權益保護中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建立企業評議政府部門制度,通過企業直接對職能部門進行評議的形式,進一步推動機關作風建設。四是認真執行《行政許可法》,建立健全嚴格的行政責任制和行政不作為、行政追究制度,全面推行政務公開,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為非公有制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提供優質、快捷、文明、高效的服務,促進全市經濟快速發展。(編輯:常瑜)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