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調研報告您當前位置:首頁 >>政協業務 >>調研報告

關于榆林市區人居環境的調研報告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1179次     時間:2007年11月19日

        隨著榆林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城市化的進程也在加快,尤其是地改市以來,榆林市城市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為了改善人居環境質量,提高城市品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創建省級“環保模范城市”和“衛生模范城市”的目標。3月初至4月底,由市政協環資委組織部分委員,在副主席喬萬榮、趙建國的帶領下,就榆林市區居民居住狀況、居住環境狀況、城市生態環境、城市基礎設施、城市社會環境及城市人文環境等人居環境相關問題進行了調研。調研組先后與市規劃局、建設局、環保局、交通局、房產局、文化局、教育局等近20個單位舉行了座談,組織了實地視察,并對榆林城市的現狀和人居環境建設目標分析研究,提出報告如下:
  一、榆林市區人居環境建設情況和主要成就
  榆林城有600多年的歷史,是國家級的歷史文化名城,是榆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全市經濟快速發展,加快了城市化的進程,特別是2000年地改市以來,城市建設快速發展,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建設西部經濟強市、特色文化大市、綠色生態名市的戰略目標,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制定了科學規劃,城市建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到目前市區人口發展到36萬,市區建成面積達到36平方公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不斷提高,城市綜合服務能力不斷提高,城市人居環境不斷改善。主要表現在:
 。ㄒ唬、居民居住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改革開放以來,榆林市區房地產建設規模不斷增大,建設標準不斷提高,形成了具有相當規模的房地產業和房地產市場。城市居民自建住房從無到有,住房條件得到了不斷改善。至去年底,榆林市區居民住宅建筑總戶數達71332戶,總建筑面積約920萬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達到了29.2平方米, 高于全國人均26平方米、全省人均24.3平方米的平均水平。市區有租賃住宅住戶20687戶,有在集體宿舍居住的26742人(學生)。市區內的農民通過集體修建或自建住宅,都不同程度地解決了住房問題,其住房面積一般都大于城鎮居民。為了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市政府于2005年劃撥土地22畝建設首期經濟適用房工程,2006年底交付使用,建筑面積2.7萬平方米,162套。第二期經濟適用房工程,市級12萬平方米、榆陽區15萬平方米,正在起動建設。對榆林市區的5406戶低保家庭,已列入廉租房保障的范圍,根據國家廉租房制度,實行廉租住房保障。
 。ǘ⒊鞘械缆肪W建設加快。
  經過多年的建設,建成區城市道路基本形成以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為主體的方格道路網,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道路全長178.81公里,其中主干道11條,總長71.476公里,次干道13條,總長27.47公里,支路5條,總長3.422公里。硬化居民小巷500多條,占總巷道的65%。
 。ㄈ、城市綠化工作進一步加強。
  城市規劃將綠化作為重要篇章,確定了建設以榆溪河為景觀綠化帶,以大墩梁為綠心,由城市道路綠化、城市公園、綠地和建筑庭園綠化組成的點、線、面相結合的城市綠化體系。城市周邊還規劃了環城防護林帶和大型沙生植物園工程。目前,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達到1081公頃,綠地面積達到974公頃,公共綠地面積達到72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3平方米。全長10公里,投資4.2億元的榆溪河整治工程已經開始建設,第一期工程即將完成。
 。ㄋ模、城市給水、排水系統建設取得成績。
  目前榆林城市供水管網已覆蓋到北自北岳廟村,東到建成區邊緣,南至水泥制品廠,西到沙河北、鐵路東的全部范圍。城市建成區以市自來水公司為主供水,供水能力為4.5萬噸/日,另外有自備水源井160眼,供水能力為2.5萬噸/日。實際年供水量883萬噸,供水普及率達到92%。城市建成區現有輸配水干管145.5公里,主支管45公里。
  2000年以前建成排水主管道、主渠道36條,總長58公里,均屬雨污合流管渠。2000年設市后新建排水主管道18條,增加近20公里。城區現有排水出水口18個,污水排放量為4萬立方米/日,污水排放基本通暢。2006年底,新建成了榆溪河西岸截污干管2929.1米,建成榆溪路截污干管3868.8米,榆西橋、榆陽橋倒洪管389.14米,污水處理廠也將開始建設。
  (五)、城市環境衛生得到進一步改善。
  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產生的垃圾量每年增長10%,現日產生活垃圾465噸,日產建筑垃圾500噸。近年來城市投入700多萬元,改善環衛設施,環衛職工由400名增加到1000多名,環衛清掃面積達到400萬平方米,新建、改建公廁71座。投資2500萬元,在青云鄉大梁灣建設垃圾處理場,一期工程已完成投入使用,可日處理垃圾600噸。
 。、城市供氣、供熱初見成效。
  榆林城市天然氣工程,一期投資4100萬元,于2005年完成,建成供氣管道51.1公里,發展用戶2.3萬戶,年供氣1000萬立方米。二期計劃建成供氣管道31.1公里,發展用戶6.6萬戶,年供氣3000萬立方米,達到設計氣化率75%。截止2006年12月,已完成投資8000余萬元,建成長慶榆總站至榆林市區高壓輸氣管道18.5公里,鋪設市區主管網及支線管網210余公里。榆林城區集中供熱熱源由南郊熱電廠提供,現已形成供熱能力170萬平方米。
 。ㄆ撸、古城步行街和城墻得到恢復。
  榆林古城是國家級的歷史文化名城,在市委和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根據古城保護規劃,投資2億元,對古城步行街進性了全面修復工程,至2006年9月,修復工程基本完成,重現了古城南塔北臺,六樓騎街的歷史風貌。部分城墻也得到了修復。
  (八)、建成三大城市廣場。
  近年來建成了總占地面積24.2公頃的世紀廣場、凌霄廣場、火車站廣場三大廣場,為公眾提供了集會、文藝演出場所,為廣大居民休閑、娛樂、健身提供了場地。也大大提高了城市形象和品位。
 。ň牛⒔洕_發區快速起步。
  榆林經濟開發區經陜西省人民政府1999年2月批準設立,是榆林國家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載體,位于榆林市區西南,規劃總面積28.4平方公里。開發區建設起動以來,截止目前已投入近20億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已建成主次干道10余條,市政道路總長36.408公里,建成沙河大橋一座,建成尤家峁水庫至開發區水廠輸水管道2577米,建成李家梁水庫至尤家峁水庫輸水管道14700米。水廠一期工程年內可建成運營。開發區熱電廠及配套的供熱管網年內可建成投運。已累計投入1600萬元用于綠化工程建設,栽植苗木150萬株,種植草坪9萬平方米,綠化面積達6460畝。
  開發區至今已引進項目135個,總投資達110多億元已建成桃花園和墨金園兩個居住小區,住宅總戶數為1292戶。區內總人口達17730人。還有一批居住小區正在加緊建設。
  二、榆林市區人居環境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城市是全體市民的家園,把榆林建成適宜人居的城市,是榆林人民的美好愿望。讓全市人民都能安居樂業,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也是城市建設的最終目的。要建設宜居城市,則要實現下列目標:1、為全體市民提供適宜的居住條件和良好的居住環境。應能實現“居者有其屋”的理想,居住區應有充足的光照、清新的空氣,有良好的綠化,有寧靜、寬敞的戶外空間;2、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實行有效的環境保護。城市應為廣大市民創造良好的綠化環境,實現“城在林中,水在城中”的規劃目標,對城市大氣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和各類垃圾進行有效治理,使全體市民享有青山、綠水、藍天,享有清潔的環境;3、提供完善的城市基礎設施;4提供完備的社會公共服務和良好的人文環境。
  依照以上目標,榆林市區人居環境建設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有:
 。ㄒ唬、平房建筑居住環境差。
  榆林市區居民住房建設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建國初期到改革開放前。這一時期所有建筑都在老城內進行建設,都由國家按計劃安排,由于財政困難,建設規模很小,住宅建設很少。居民主要居住在明清以來的老式四合院中,人均居住面積只有2平方米左右,居住極度困難。四合院經多次改建,添建,大多面目全非,破壞了原有的建筑風格和內外環境。城市基礎設施極差。城市沒有規劃,無序建設。第二階段,80年代。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由國家劃撥土地,鼓勵個人、集體集資建房,激發了市民的積極性,建房規模急劇擴大,城市規模也隨之急劇擴大,南郊、東沙、西沙都逐步形成新市區。這一時期的建設是在沒有城市規劃、沒有城市基礎設施的條件下進行的,建筑以平房為主,施工以個體工隊為主,建筑標準低,質量無監督,居住環境差,至今基礎設施都沒能完全配套。做飯、取暖以煤為燃料,屋面煙囪林立,是榆林城市大氣最大地污染源。第三階段,90年代以后。榆林在1985年、1992年、2000年進行過三次城市總體規劃,這一時期基本能按城市規劃進行建設,對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資逐年加大,特別是撤地設市后,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資大幅度增加,基礎設施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基本形成了目前的城市格局。90年代以后以機關、單位集資建房為主,大多為多層單元式住宅,機關單位自成體系。由于國家停止了福利分房制度,城市居住小區開發逐步發展,形成了商品房市場。這一時期的住宅建設質量提高,對居住環境有了較多的關注。
目前市區有平房建筑488.76萬平方米,占市區住宅總面積的53%,還有榆陽鎮的一、二層農民住宅。這類建筑,一般質量較差,建筑密度大,戶戶自建圍墻,巷道狹窄,道路不平,交通不便,與城市管網難以連接,室內外環境和衛生條件都很差。建筑大多以行列式排列,被稱為新農村建筑。至于農民建筑,人畜共居,衛生及環境更差,形成城中村。隨著市區范圍不斷擴大,在城鄉結合部這類建筑呈不斷增加的趨勢。
  目前市區的各類平房建筑規模大,所占比例大,占有的城市土地多,居住環境差,對城市大氣污染大,對城市衛生環境和城市整體形象影響大,如何提升這類建筑居住環境質量是全市人居環境建設的重大課題。
 。ǘ、居住小區環境質量有待提高。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集資型的家屬院住宅區以及集中開發的居住小區,這類型住宅多為4—6層建筑,還有相當數量的高層建筑,基礎設施配備日趨完善,對停車、采光、綠化、公用娛樂設施、景觀設置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考慮。但由于規劃標準低,單位自成體系,建筑日照間距小、密度大,居住環境較差。目前居住狀況是:居住小區建筑密度30%,容積率1.8,間距南北向為1:1.2,東西向為1:1.0,垂直布置為1:0.4。平房區建筑密度50%以上,容積率0.6—0.8。室外空間少,綠化面積小,休閑娛樂運動設施幾乎沒有。車位不足,平房區幾乎沒有停車條件,遠遠達不到國家民用建筑的規范要求。
 。ㄈ、市區綠化工作應加強。
  1、榆溪河綠帶破壞嚴重。榆溪河是榆林的母親河,榆溪河兩岸的綠帶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綠色景觀帶,對調節城市小氣侯,對美化城市環境起著很大作用,被譽為榆林“城市之肺”。1992年在編制榆林市總體規劃時,國家建筑大師張錦秋對榆溪河綠帶給于高度評價,再三強調要嚴格保護?傮w規劃將保護榆溪河綠帶作為一條重要原則寫入規劃。但在實施中,榆溪河綠帶卻不斷遭受破壞。90年代修建了長城路,路西隨之出現大批沿街建筑,大片綠地被侵占。這種破壞始終沒有停止,沿河兩岸至三岔灣河流交匯處,原來是大片的林地和農田,現在經常有農民推沙填地,用來搞建筑,F在綠帶變得越來越窄,如果再不進行保護,我們將會失去這條綠帶。
  2、公共綠地少。目前我市人均公共綠地少,達不到雙創要求的指標。予計到2009年需新增公共綠地168萬平方米,綠化面積250萬平方米。但是綠化用地難以解決。只能“見縫插綠”。
  3、建筑庭院綠化難以實現。按照目前規劃,要求所有機關、單位以及居住小區建筑都要進行室外庭院綠化,綠化率達到30%以上。但是由于現有建筑密度高,室外空間小,一般達不到要求,許多建筑根本沒有綠化。
 。ㄋ模、城市基礎設施滯后。
  由于80年代榆林城市快速無序發展,城市規劃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都滯后于建設的發展。雖然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城市基礎設施仍然不能滿足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城市規劃也只能面對現狀進行。
  1、城市道路網不合理。榆林市建成區由老城區、西沙區、南郊區和鄉企城四個組團組成。組團之間由主干道連接,連接干道少。各組團主干道都是南北向道路,東西道路較少,而且大多是斷頭路,難以形成環路。致使車流、人流都向主干道集中。道路的車行道寬度小,大多小于20米,而且所有的人行道都不能暢通,迫使人車混行,道路通行能力低,容易造成交通堵塞。
目前尚有10條主干道,總長62公里,次干道8條,總長116公里,支路68條,總長33.678公里尚未建成,還有大量的巷道尚未改造。
  2、城市給水系統水源無可靠保障。予計到2010年,城市用水量將達到14萬立方米,日缺水8.5萬立方米,原來確定的城市水源由于與工業用水爭水,已無可靠保障,出現水荒問題。
  3、城市排水管網不健全,排洪能力差。在建成區尚有相當大的區域沒有排水主干管,特別是平房區沒有排水管網,居民生活污水難以排出。排水管道標準低,排污排洪能力差,新建路、長城路、柳營路、航宇路等主要道路,管網堵塞嚴重,每逢暴雨則積水成河,道路無法通行,造成交通擁堵,給過往車輛和行人造成極大的困難。
  4、集中供熱進展極為緩慢。城區內現有需供熱建筑面積約1132萬平方米,其中樓房680萬平方米,平房454萬平方米,需供熱居住建筑總戶數約8萬余戶。目前,依托南郊熱電廠熱源形成集中供熱面積170萬平方米,占總面積的15%,按人居環境指標,城市集中供熱普及率應達到60%,天然氣采暖面積125萬平方米,占總面積的11%,其余的均由燃煤鍋爐分散供熱,面積達837萬平方米,占總面積的74%。
 。ㄎ澹、環境污染嚴重。
  1、大氣污染嚴重。榆林市區空氣污染具有北方城市典型的季節性、煤煙型污染特征,同時受風沙天氣影響,空氣中總懸浮顆粒物污染較為嚴重,空氣環境質量較差。據2006年監測資料顯示,市區空氣中SO、NO和總懸浮顆粒物三項污染物的年均植分別為:0.066、0.026和0.306mg/m3.。其中,總懸浮顆粒物年均植超過國家二級標準53%。
  2、水資源污染隱患大。榆林城市水源評價結果基本良好。但市區飲用水,沿線污染企業多,水資源污染的隱患極大。目前城市污水處理廠未建成,市區污水均排放到榆溪河,污水主要為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氮肥廠、電廠等工業廢水簡單處理后排放。2006年監測資料顯示,榆溪河三岔灣斷面污染嚴重,其中以氨氮污染最為突出,達標率僅為20%,劉官寨斷面為中度污染。
  3、噪聲污染嚴重。我市噪聲主要為交通噪聲、社會生活噪聲和建筑施工噪聲。據2005-2006年市區主干道的監測資料顯示,噪聲年均植分別為75.98和73.77分貝,分別超過國家標準5.98和3.77分貝.
 。、城市交通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
  1、交通堵塞嚴重。榆林市區現有各類機動車約6萬輛,其中汽車24600余輛,市區外進入車輛約10000輛,而且市區每日新增近100輛。市區道路車流量隨之增加,在人民路與長城路十字和榆陽路與新建路十字,最高峰期小時車流量分別達到1.1萬輛,和9866輛。航宇路每日車流量達到54864輛。在這些路段,交通堵塞越來越嚴重。
  2、公共交通不能適應城市要求。目前市區僅有公交線路10條,營運里程141公里。由于線路少,市內許多區域不能到達,新建的居住區不能到達,市民出行十分不便。市內共有大小公交車133輛,其中大巴57輛,小中巴76輛。公交車全部為私營,不僅車型小、數量少,而且車況差、衛生條件差。私營公交車老板為追求最大利潤,行車忽快忽慢,野蠻駕駛,語言粗暴、服務質量差,收車時間早,候車時間長。這樣的公共交通,既不方便又不安全,極大地損害城市形象,市民早已怨聲載道,但長期沒有改進。
  市內出租車也存在同樣問題,全市名義上有出租車公司17家,出租車464部,實際全部為個體私車,車輛太少,雖然2000年以來人口增長近一倍,出租車卻幾乎未增加,遠遠不能滿足需要。由于公共交通極為不便,激發人們購買私家車的欲望,致使市區車輛數量急劇增長。
 。ㄆ撸、市區公共建筑和公共設施少,分布不合理。
  榆林城市建設的一個特點是:住宅和辦公建筑多,公共建筑和公共設施少。公共建筑分布不合理,市區重要的商場、旅館、學校、醫院、車站,大多集中在老城區的新建路和長城路上,其它區域分布較少。居民就醫、購物,學生上學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奔波在路途,使人流、車流在老城區集中,增加交通壓力。至今全市區沒有建設一個公共停車場。在居住區很少有公共休閑、健身場地,很少有公共綠地。公共廁所少,如廁困難一直困擾著廣大市民,等等。其中比較突出的問題有:
  1、教育問題比較突出。中、小學數量少,布點不合理。目前市區共有中、小學校39所,教學班1014個,在校學生67420名,由于學校少,就學困難,造成學校普邊遍班額過大,一般每班70-80人,初中最大達到近100人,教室十分擁擠。學校分布不合理,小學上學最遠達到5公里,而國家標準是不超過2公里。
  2、文化體育設施落后。目前市區有文化機構23個,但原有的影劇院、青少年宮幾乎改做它用。文化活動不活躍,市民文化生活缺乏,文化建筑幾乎沒有,不能滿足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也不能滿足建設文化大市的要求。全市現有的體育設施僅有一個占地1.7公頃的公民健身活動中心,室內蘭球場1個,室外簡易蘭球場3個;市體校400米田徑場1個。中小學大多沒有體育場地。市區原有的一個占地89畝的綜合性體育場,修建世紀廣場時被占用,至今規劃、建設均無著落。
  3、交通建筑無地建設?傮w規劃全市設四個長途汽車客運站,一個在開發區,一個在榆佳公路旁,另外兩個設在火車站和長城路北端。原來位于老城和人民路的客運站,由于影響交通計劃搬遷新址,但是位于火車站的土地,被榆陽區政府修建辦公大樓占據,位于長城路北端的土地歸榆陽鎮的村民所有,村民占據此地自建樓房,導致長途客運站無法建設。而在火車站不設長途汽車站,火車汽車運輸無法銜接,給市民出行和交通運輸造成嚴重困難。同樣,榆林公交系統沒有任何管理建筑,沒有始發站,沒有停車場,沒有修理廠,沒有任何場地。城市規劃沒有為公共交通系統留有建筑用地和場站用地。
  4、醫院布點不合理,缺乏縱合性大型醫院。市區共有三級乙等醫院二所,二級醫院6所,病床1936張,醫護人員3632人。市區有診所152處,藥店68個,中心血站1處;灸軡M足看病、買藥問題。但是綜合醫院都集中在老城區,新建的兩所醫院都集中在開發區,布點不合理。目前市區缺乏高水平的大型綜合醫院。
  5、缺少大型商業建筑。目前市區的大型商業建筑都集中在老城區,在其它區域也應適當修建與市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大型綜合商場、大型超級市場、大型農貿市場,以及旅館、餐飲、娛樂等服務設施,形成組團級的商業中心。
  (八)、社會治安狀況不良。
  目前,榆林市區的社會治安狀況較差,刑事和治安案件發案率較高,2006年,在全省社會治安滿意度調查中,榆陽區為倒數第一,廣大居民對目前榆林市區的社會治安狀況很不滿。
 。ň牛⑼恋毓芾硎Э,土地價格飛漲。
  土地是城市最寶貴的資源,是應由政府完全控制的資源。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的土地,應由政府依法統一征用,依法進行補償,應在政府主導下按照規劃進行開發,由政府經營和管理,政府應壟斷土地一級市場,土地經營收入用于城市的建設和發展。但是榆林的城市土地現在大多掌握在單位和個人手中,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大量非法轉讓,國有林地通過各種渠道轉入個人和開發商的手中。一些企業利用政府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大量圈占土地。目前政府儲備的土地數量很少,只有600多畝,開發區的非工業用地也不足千畝。土地不足,直接影響基礎設施建設,影響到公共建筑建設。土地供應不足,導致土地價格上漲,房產價格上漲。
  (十)、城市規劃的可操作性不強,隨意性較大。
  目前,榆林市城市規劃經過第四次修編將是高水平、高質量的,很具有指導性。但規劃對目前榆林市區城市建設發展和人居環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困難研究不足,操作性不強,遷就現狀的多,具體的量化指標少,特別是對大面積平房區如何改造、交通狀況如何改善、公共建設用地如何擴大等一系列人居環境建設缺乏具體的指導。在規劃的具體執行過程中隨意性較大,主要是規劃管不住個別單位和個別人,規劃管不住房地產開發商,規劃管不住外來企業,規劃管不住農民。有時某個單位和某個人的一句話就改變了規劃,有時開發商為了經濟利益最大化,千方百計、絞盡腦汁改變規劃,外來企業財大氣粗有時也改變規劃,農民為了自己的利益和政府討價還價,政府只能妥協改變規劃。從而,規劃變成了空話,綠地變成了樓房,水源地變成了工廠,造成后來的拆遷難度大,公共建設用地無著落等困難。
 。ㄊ唬、城市建設投資不足。
  近幾年來,隨著榆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2003年榆林經濟增速和財政收入增速均居全省第一,地方財政收入達35.6億元,而投入在城市建設與管理的資金只有1.3億元,僅占財政收入的3.7%,這與我們建設陜晉蒙接壤區中心城市相差甚遠,與建設綠色生態名市相差甚遠,與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國家能源化工基地相匹配的高度現代化城市相差甚遠。
  三、幾點建議。
 。ㄒ唬⒁匀藶楸,建設宜居城市,提高城市規劃水平。
  規劃應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把建設宜居城市做為規劃目標,用具體的指標體系和規劃設計具體表達,以指導建設實施。規劃要經過充分的調查研究,分析榆林城市建設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行專題研究,提出解決方案。規劃應能結合榆林的實際,解決城市建設的實際問題,成為高水平的、可操作的規劃。
  (二)、加快建成區基礎設施建設。
  1、加快道路建設,盡快完成規劃道路建設。同時,應根據城市發展,予測道路車流量,做出交通規劃,依此進行道路規劃設計。對現有道路進行改造,增加和疏通東西干道,形成環路網,解決交通堵塞的根本問題。
  2、加快排水管網建設,提高排污和排洪能力,提高排水普及率,特別是要解決西沙210國道至文化路之間的區域以及平房區的排水問題。
  3、加快集中供熱管網和天然氣管網的建設,積極與中石油協調解決榆林城區居民用氣計劃指標,提高城市燃氣管網設施覆蓋率。盡快啟動鐘樓巷以北的老城區、紅山和整個西沙的集中供熱建設工程,積極發展集中供熱,提高城市集中供熱水平和熱能利用效率,提高供熱供氣普及率,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減少大氣污染。
 。ㄈ、統籌解決平房區居住環境問題。
  平房區,包括老城四合院和部分農民住宅區,建筑量大,占地面寬,位于城市的重要部位,對城市整體居住環境影響較大,應對這些區域制定整體改造規劃,分期分批進行改造,同時對區域內的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全面提高其總體環境質量。
 。ㄋ模⒋_立公交優先的城市交通戰略,對市區的私營公交車和私營出租車進行股份制改造,加入國營股份,形成國營為主導的股份制企業,同時加強公共交通建設。
  1、進行市區公交線路的科學規劃,使公交線路能覆蓋全市,能便捷地通達全市任何區域。
  2、確定合理的營運時間,保證市民在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的時間都能方便的乘車出行。
  3、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提高服務質量。
  4、增加公交車和出租車數量,公交車實現大型化,淘汰不合格的車輛和小型車輛,保證正常運營的需要。
  5、堅持對司乘人員培訓,堅持持證上崗制度,保怔司乘人員質量,做到安全行駛,文明服務。
  6、解決必需配套的始發站、停車場、修理場以及管理用房建設問題。城市應提供合理的地址和充足的土地。
 。ㄎ澹、加強政府對城市土地的管理。
  1、政府應對城市土地問題進行專題研究,探討解決當前土地問題的方法和對策,制定土地開發管理和經營的制度。
  2、對城市規劃區的土地要由政府實施嚴格管理,堅決制止一切形式的非法土地轉讓活動,實施政府對土地的統一征用制度。對非法轉讓活動應以法進行堅決打擊,非法收入應予沒收。
  3、對土地進行市場化管理,停止土地的無償轉讓,對公益事業的土地使用應嚴格監督。
  4、加快城市土地開發,增加土地供應量,降低土地市場價格。保證城市基礎設施和城市公共建筑的土地供應。
 。、加強生態環境的建設和保護。
  1、應按規劃進行公共綠地建設,嚴把規劃審批關,嚴禁任何侵占公共綠地規劃用地的行為。
  2、大力推進建筑庭院綠化工作,嚴把建設項目的審批和驗收關,保證綠化率達到30%的規劃指標。
  3、在綠化建設的同時,更要加強現有綠化成果的保護,對榆溪河、榆陽河流域的林地、濕地、農田、河道要嚴格保護,對紅石峽、尤家峁水源地的生態環境應嚴加保護,對破壞現有林地,砍伐樹木的行為要嚴格禁止。
 。ㄆ撸、加快城市公共建筑的建設。
  城市規劃要根據城市發展的規模,以建立完備的公共服務體系為目標,確定城市公共建筑的規模和合理布局,編制土地供應計劃,建設部門據此制定建設計劃,F在迫切需要解決的是,中、小學校、交通建筑、醫療建筑、文化體育建筑、公共休閑、健身綠地等的建設布局和土地供應問題。這些問題直接關系廣大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ò耍、努力改善居民住房狀況,實現城市居民住房小區化、物業化。
  人居環境的改善,首先是住房,不但要“居者有其屋”,而且更要“居者優其屋”。一是要合理布局住宅小區,新建小區必須按照國家有關小區建設的具體指標執行。二是建立由商品房、經濟適用房、拆遷安置房和廉租房構成的完善住房供應體系,多渠道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三是根據城市規劃和土地出讓計劃,加快推進明清四合院危舊房的保護和改造,城中村的改造以及東、西沙平房區的改造項目的啟動工程,徹底改善市區住房環境差的狀況。四是有效啟動住房二級市場和租賃市場,保證住宅供求總量基本平衡、結構基本合理、價格基本穩定。五是加強小區公共管理與服務,積極推進物業管理,新建小區全部實行物業管理,舊小區全面整治后積極推行物業管理,完善社區內生活、文化、衛生、教育等各類配套設施,優化居住環境,提升城市品位。
 。ň牛、體現規劃的權威性,確保規劃的有效實施。
  規劃是法律、法規,具有權威性、制度性、規范性、法律性。一是要建立健全規劃管理機構,加大執法力度,要體現規劃的權威性、法律性,規劃一經制定,就必須遵照執行,任何單位和個人必須尊重規則,服從規劃,不能隨意改變規劃。二是要樹立規劃是城市第一資源的理念,尊重規劃是最大資源節約,違返規劃是最大的資源浪費。三是要把制定好的規劃應公布于眾,接受社會監督,接受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四是要建立執行規劃責任跟蹤追究制度。特別是對那些由于主面意斷隨意改變規劃,造成重大損失,并且損失由公共財政買單的,要追究法律責任。五是要真正體現規劃一支筆,管理一個法,確保規劃的權威性、法律性。
 。ㄊ⒗眄樄芾眢w制,實現和諧依法管理。
  一是盡快理順管理體制,無論是開發區管委會、榆陽區政府、橫山縣政府還是市直有關部門都要服從、服務于榆林城市總體規劃和榆林區域中心城市的建設,要把責、權、利有機統一起來,各部門、各單位要有全局意識、整體意識。二是加強政府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不斷提高城市執法管理水平。要依法行政,努力提高政府綜合執政能力,加大遷拆力度,確保公共建設順利實施,努力把榆林建成一個和諧穩定、規范有序的宜居城市。(編輯:常瑜)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0927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2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