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油氣資源開發情況調查報告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1316次
時間:2006年12月18日
榆林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大市,隨著經濟的發展,各種矛盾凸現,如何適應形勢、放眼長久、運用科學發展觀,在合理有效的開發利用油氣資源的同時,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正確處理人口、資源、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值得研究的一個課題。近日,市政協環資委組織部分政協委員,邀請石化、環保等部門的同志,在趙建國副主席的帶領下,深入延長石油工業集團公司橫山縣采油廠、靖邊縣采油廠、定邊縣采油廠和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油廠、采氣一廠就石油、天然氣開發利用情況進行了專題視察調研。通過深入生產現場,查閱資料,聽取匯報,較為詳細的了解了我市油氣資源開發利用情況,為油氣開發取得的成就所震撼,也為今后實現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增長優勢,快速發展地方經濟深感憂慮。
一、油氣資源開發狀況
我市境內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是陜甘寧油氣田和鄂爾多斯氣田的主儲區。石油預測儲量6億噸,探明儲量3億噸,含油面積230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定邊、靖邊、橫山和子洲四縣。天然氣預測儲量4.18萬億立方米,探明儲量7474億立方米,主要分布在靖邊、橫山、榆陽、子洲、米脂、綏德等地,是迄今我國陸上探明的最大整裝氣田。石油、天然氣資源分別占全省總量的43.4%、99.9%。
1、開采歷史。我市油氣工業發展起步較晚。大規模開采始于90年代,我市學習借鑒延安的經驗和作法,與區外投資者合作,開始了小規模自主開發石油的嘗試。1993年7月29日,靖邊縣與原長慶石油勘探局簽訂聯合開發石油資源的協議(簡稱7.29協議),拉開了石油開發的序幕。1994年4月13日,陜西省人民政府同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簽訂了《關于開發陜北石油資源的協議》(簡稱4.13協議),使我市石油開發納入部省管理軌道;同年9月16日,根據省部“4.13”協議精神,原榆林行署同長慶石油勘探局簽訂了《西安會談紀要》。之后,長慶局又與靖、定兩縣分別簽訂了多項合作開發協議,給兩縣各劃出100平方公里的委托開采區塊,并對其它區域也提出了聯合開發的承諾和意向,形成了長慶石油勘探局、各縣鉆采公司和招商引資進入我市從事石油開采活動的聯營單位共同開發的格局。
由于各縣投資不足、缺乏開發技術,采取招商引資,出讓區塊的方式,引進聯營單位參與石油開發。這些投資者急功近利,短期行為嚴重,掠奪式開采,造成資源浪費、環境惡化和生態破壞,部分投資者甚至倒販原油、偷逃稅費,導致土煉油屢禁不止,嚴重干擾了原油流通秩序,引起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按照國家有關法規和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國土資源部印發《關于陜北地區石油開采秩序情況調查的報告》的通知(國經貿石化[1999]1239號)精神,我市對石油行業進行了清理整頓,由各縣鉆采公司為主體,對招商引資引進的聯營開采單位進行了整合重組,出資近13億元有償回收了2405口油井的“三權”(所有權、經營權、收益權),實行統一經營管理。徹底取締了土煉油,原油流通實現了“五統一”(統一計劃、統一調運、統一價格、統一結算、統一上繳利稅)管理,規范了石油生產經營秩序。2003年,各縣鉆采公司相繼并入延長油礦管理局,取得合法開采主體地位,2005年石油企業的省內重組工作完成,由陜西省延長石油工業集團公司實行緊密型管理,以此為標志,我市形成了以中油股份公司長慶油田分公司和延長石油工業集團公司為合法油氣開采主體并存共同開發的格局。
2、礦權登記情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及其配套法律規定:礦產資源屬于國家所有,由國務院行使國家對礦產資源的所有權;國家對石油資源的勘查、開采、審批發證實行一級管理;勘查開采石油天然氣礦產,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登記,頒發許可證,申請石油、天然氣勘查、開采的,還應提交國務院批準設立石油公司或同意進行石油、天然氣勘查、開采的批準文件以及勘查、開采單位法人資格證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石油、天然氣資源勘查、開采的企業只有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延長石油工業集團公司。我市境內石油、天然氣資源絕大部分被中石油所登記,中石化、延長石油工業集團公司只占很少一部分。
3、生產能力。截至2005年底,我市境內大約共有油井5300余口,年產原油600萬噸,其中:延長石油工業集團公司有油井3075口(橫山278口、靖邊1578口、定邊867口、子洲354口),年產原油100萬噸(橫山10萬噸、靖邊40、定邊45萬噸、子洲5萬噸)。長慶油田公司大約有油井2225口(此數字為各縣估計數字,調查組要求長慶油田公司提供準確數字時,該公司以商業機密為由,拒絕提供),年產原油500萬噸;打注水井708口,鋪設輸油管道約3800公里。建成年加工原油150萬噸的榆林煉油廠一處。據不完全統計,境內有氣井195口,年產氣75億立方米,均屬長慶油田公司,建成天然氣集氣站34處,凈化廠2處,年凈化天然氣40億立方米,建成并開通了“靖―西”、“陜―京”、“陜―寧”和“西氣東輸”四條天然氣外輸干線和市內支線,鋪設輸氣管道3500余公里。目前建成的以天然氣為原料的轉化企業有榆林天然氣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和長慶甲醇廠,年生產甲醇分別42萬噸和10萬噸,就地轉化天然氣3.5億立方米。境內城市氣化用氣1.5億立方米。
二、油氣資源開發對地方經濟發展的貢獻
大規模的油氣資源的開發,推進了榆林由資源大市向經濟強市的歷史性轉變。除長慶油田公司外,十多年間,榆林依托資源優勢,千方百計加快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步伐,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撐起了財力的強大支柱和骨架。2005年,全市年生產總值已達到335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180美元,財政收入增幅連續4年位居全省第一,地方財政收入30億元,石油工業對財政的貢獻為11.6億元,占全市財政總收入的38.7%,成為我市經濟的第一支柱產業和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加,2005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03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6100元;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全市現有公路總里程已達23000公里,“兩縱兩橫”的高速公路框架基本形成;境內也已建成鐵路里程447.9公里,并即將形成“一縱兩橫”鐵路主骨架;神朔、神延、神包鐵路已建成投運,外運能力達到1億噸;每日6次航班通往西安和北京,榆林機場遷建工作也已基本完工;在供水工程建設方面,瑤鎮水庫、李家梁水庫已開工建設,王圪堵水庫已經立項;市政建設方面,榆林城區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城市供氣工程進展順利;榆林的通信也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西呼、青銀兩條國家一級干線光纜在榆林交匯,是陜西第二大通信樞紐;電力方面,110千伏主網架覆蓋全市,兩條330千伏輸變電線路縱貫南北,電力供應充足;城市道路、供水、供氣、供熱等公用設施日臻完善,綜合服務功能明顯增強,一個工業化城市的框架已經形成。
三、存在的問題
1、石油開采區塊界限不清,地方石油開發后備資源饋乏。根據“4.13協議”,委托定邊、靖邊各100平方公里的石油開采區塊已經全部用完,安塞平橋以北、靖邊縣城以南3500平方公里的合作開采區,由于長慶油田公司不履行協議,地方為爭區塊經常發生沖突,近幾年,長慶油田公司與地方發生大小集體械斗事件不下百余次,經常組織“棒棒隊”阻斷交通、毆打人員、破壞設施,嚴重影響到當地群眾的安危和社會的穩定。今年3月18日,長慶油田公司與延長石油工業集團公司靖邊縣采油廠發生大規模的械斗事件,長慶組織人員700多人,出動車輛30多輛,打傷靖邊縣采油廠員工8人,砸毀車輛52輛,造成直接經濟損失700余萬元,在社會上形成了惡劣影響。如果區塊界線問題再不解決,地方石油工業的發展必將走上末路。
2、長慶油田公司天然氣開采未納入我市資源開發的整體規劃,影響到我市煤炭和巖鹽等資源的開發。我市豐富的地下資源集中到北部,并且多種資源相互重疊,長慶油田公司天然氣開采的進度很快,天然氣井和輸氣管網造成了我市在該區域內的其他資源開采無法進行。
3、中央企業進行石油天然氣的開發,地方得到收益太少。長慶油田公司在我市進行石油天然氣的開發,只繳納增值稅和資源稅。增值稅率為17%,但是國家給予長慶油田公司實行扶持政策,營業額按照與固定資產投資抵扣后計算,這樣實際征收的增值稅僅為實際營業額的6%左右;資源稅的征收標準也較低,原油、天然氣資源稅分別是28元/噸、12元/千立方米(征收幅度為14—30元/噸、7—15元/1255立方米),與石油天然氣的價格變化及對環境的影響相比仍然很低。長慶油田公司的稅金上繳后,按照中央75%和地方25%的比例劃分,地方25%部分西北五省進行分配,省上提留后,分配我市的部分就更少。延長石油工業集團公司國稅征收增值稅(17%)1項;地稅征收資源稅(石油28元/噸、天然氣12元/千立方米)、城建稅(5%)、土地使用稅(2元/平方米)、企業所得稅(15%)、車船使用稅、房產稅(租金的12%)、印花稅(技術合同的0.03%)、營業稅(3%)、教育費附加(3%)、水利建設基金(0.08%)、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工會經費等12項;財政規費征收礦產資源補償費(銷售收入的1.5%)、生態環境補償費(銷售收入的3%)、水土流失防治費(15元/噸原油)、水資源費(0.5元/噸原油)、水土保持補償費(0.5元/噸原油)、排污費(20元/噸原油)、地方道路建設基金(100元/噸原油)、地方發展基金(100元/噸原油)、石油勘探開發費(15元/噸原油)、鄉村扶貧費(8000-80000元/井•年)、土地補償費(300-2000元/畝•年)、管理服務費(銷售收入的0.8%)、油井協調費(1000元/井•年)和原油統管費(45元/噸原油)等,各縣的收取項目不盡相同,平均每噸原油收取稅費400元左右。剔除上繳中央部分和增值稅地方分配部分,每噸原油與長慶油田公司相比,地方凈收入340元。
按照國際慣例,天然氣的管道營業稅是在管道出口征收,資源產地和銷售地各得一半,西安市和新疆的西氣東輸用氣按此標準執行。但是,我市輸送到了北京、上海和銀川等地天然氣的管道營業稅,全部由對方收取。加之,對長慶油田公司的生產能力我市沒有知情權,稅收分配情況只能由長慶油田公司說了算。
4、原油價格偏低,減少了我市既得利益。今年以來,原油價格持續上揚,截至3月底,85#噸原油(r=0.85)中石油前期含稅基準價同口徑剔除運費和統管費后達到4083元,延安煉油廠為3300元,而榆林煉油廠僅為2920元,較中石油低1163元,較延安煉油廠低380元。
5、輸油氣管道用地補償不合理,影響了我市用地整體規劃的實施,傷害了群眾利益。據不完全統計,我市境內埋設輸油管道3800公里,天然氣輸氣管線3500余公里,埋設管道占地大約22萬畝(含管道兩側限制區用地),埋設管道時以臨時占地僅補償一年的土地收益,但是,一旦埋設了管道,主管道兩側15米、支管道兩側5米內地面內不得有建筑物,不得開挖、采石、放炮等作業,這樣就限制了這些土地的使用權,影響了我市土地利用的整體規劃。
6、天然氣的用氣計劃指標審批難度大,制約著我市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設進程。由于國家天然氣資源緊缺,為了確保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和國家重點項目的用氣,國家對天然氣用氣計劃的審批控制嚴格,新上化工項目不予考慮,致使好些化工項目投資等前期工作全部到位,就因用氣指標不能落實,無法開工建設,甚至為了保證北京2008年用氣,我市一些縣城市氣化也無法得到正式的批準。
7、環保污染嚴重,突發性環境污染應急預案機制尚未建立。隨著大規模的石油天然氣的開發,井場、輸油氣管線累計占用林草地 畝,耕地 畝,使我市本來脆弱的植被受到破壞、有限的耕地進一步減少、地下水位的不斷下降,整個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影響。我市境內的靖邊、橫山等縣長慶油田公司的天然氣管線已經蜘珠網狀,給當地群眾正常的生產生活帶來不便。靖邊縣小河鄉、清陽岔鎮河流受到含油廢水、巖屑等的污染,已經不能飲用,村民需要到數里外買水吃,目前已經引起了國家環?偩值母叨戎匾。就目前我市處理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的能力來看,無論人員素質、裝備配置、監測技術、防護手段都不具備處理突發應急事件的能力。一旦發生較大突發污染事故,將會束手無策。
出現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是國家對礦產資源配置未實現市場化,缺乏競爭機制,行政干預企業的微觀管理;二是國家登記礦權時,沒有把礦權重疊區塊的不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進行整體規劃;三是國家實行礦產資源立法滯后于經濟發展,實行一刀切的辦法,無地方性法規;四是中央和地方利益分配不公,中央財政、中央企業利益至高無上,忽視了地方利益、群眾利益;五是地方發展中急功近利,科學的發展觀貫徹落實不夠。(編輯:常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