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對榆林市國有企業改制情況的調查報告
遵照省政協的安排意見,我們組織專題調研組于6月上旬對榆林市國有企業改制工作進行了調查了解。
1999年,省委、省政府“兩個決定”實施以來,榆林市各級各有關方面認真貫徹落實,掀起了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高潮,全市國有企業改制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市屬69戶國有企業中,52戶企業實施了改制,占應改制企業的75%。各縣區國有企業的改制比較到位,神木縣65戶國企中有59戶已全部改制,占90.8%。其中,實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37戶,占企業總數的56.9%;兼并6戶,占企業總數的9.7%;破產、拍賣各5戶,占企業總數的7.8%,租賃、公有民營各2戶,各占企業總數的3%;聯營、帶資分數各1戶,各占企業總數的1.5%。神木龍華煤焦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由原神木縣煤電公司改制而成,98年改制以來,資產由7080多萬元發展到2002年的13500多萬元,利稅由320萬元上升到1100多萬元。
一、國企改制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加強對國有企業改革工作的領導。
在領導力量的配備上,把貫徹兩個決定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擔任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分管領導、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擔任成員,下設辦公室和改制工作組,辦公室主任和改制工作組組長分別由政府分管副職、政府辦主任擔任。由于自始至終都保持強有力的改制領導力量,從而保證了國有企業改革的順利進行。
(二)統籌安排,點面結合,穩步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
根據省上確定的目標和要求,對國有企業具體分析,分類排隊,制定出整體計劃和階段工作安排,力求企業改革積極、穩妥、有序地全面推進。總的要求是將國有企業全部納入放開搞活的范圍,不求所有,但求所在,達到企業增效,職工增收的目的。具體的作法是根據不同的企業抓好試點,總結經驗,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整體推進。第二步組織工作組全面鋪開改制,第三步對已改制企業進行規范、完善。
(三)因企制宜,規范運作,扎扎實實搞好每戶企業的改制。
根據省委、省政府搞活國有企業的決定精神,從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高度出發,確定改革的基本思路:一是改變國家和集體是唯一投資主體的現狀,動員和鼓勵職工購買國有或集體資本,投資入股,形成企業投資多元化。二是改變企業是政府附屬物的狀況,解除政府對企業的不正常干預,使企業真正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三是改變國有資產分布不合理的現狀,通過產權置換,資產重組,促進國有企業退出國有行列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在改制形式上主要堅持三條原則:第一因企施策,不搞一刀切,哪種形式能促進企業發展就采用哪種形式;第二改制形式由企業權衡利弊,職工自主選定;第三各種改制形式反復比較,充分論證。在改制程序上,堅持把好四道關,一是把好清產核資,對企業全部資產進行清查核實,實事求是處理好企業的歷史遺留問題,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二是把好資產評估和產權鑒定關,按照誰投資誰擁有產權的原則,公正合理地評估鑒定,為企業合理選擇改制形式提供條件。三是把好議案制定和審批關,企業改制議案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由職工討論后交工作組反復論證,最后報縣企業改革領導小組審批認定。四是把好選舉關,對改為股份制、股份合同制的企業,嚴格按照選舉法有關規定,政府不帶任何條條框框,由職工自主產生領導班子。 (四)切實搞好銀行債務處理和職工安置工作。
神木縣確定產權改制的53戶企業,絕大多數資不抵債,銀行債務繁重。在改制中他們積極與金融部門協商,通過采取土地使用權轉讓金抵貸返租,職工集資轉交新企業等辦法較好地落實了責任;旧献龅搅算y行、企業、政府三滿意。與此同時,他們還把妥善解決職工安置問題作為企業改制成敗的關鍵,認真對待,在改制中擁有凈資產的企業,首先從凈資產中切出一塊用于解決退休職工醫療、工傷、喪葬等費用,凡改制企業、無論采取何種形式的的改制,必須參加社會養老統籌,凡改制企業的職工必須由新企業安置,對待下崗職工我們都在再就業基金中每月發給135元的基本生活保障費,保證下崗職工的穩定。
(五)對改制企業進行有計劃的規范、完善。
一是對改制過程中有遺留問題的企業進行規范完善;二是將國家參股、控股的企業盡量退出國有股權,堅持國家不控股,少參股最好不參股的原則。三是對股份制企業嚴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進行對照檢查,使其向現代企業制度邁進。
二、改制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1、國有企業改制普遍存在不徹底的問題,很大一部分改制企業未能觸動產權,不少企業改制流于形式,沒有真正建立起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2、一些負債較多、嚴重資不抵債;規模較大的國有企業改制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
3、一些改制企業運行不夠規范,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影響了改制效果和企業自身發展。
4、改制企業“三角債”嚴重,負債率偏高,生產經營無法正常運轉。
5、部分企業不能按規定方案交納職工的養老統籌金,職工生活無法保障。
三、做好下一步改制工作的對策
1、堅持以產權制度改革為國企改制的核心
產權清晰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企業改革時的老生常談,但在企業改制中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國企中資本所有者“缺位”、內部人控制問題依然存在。這是導致國有企業產權主體不明,企業機制不活的根本原因。貫徹兩個《決定》以來,盡管全市國企改制面已占到應改制企業的93%,但真正實現產權置換的為數不多。因此,在新一輪國企改制中,一定要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加快國有資本退出步伐,實現產權主體多元化,盡快使企業真正成為面向市場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
2、堅持以職工安置和債務化解為國企改制的關鍵
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企業職工安置的新辦法、新途徑,允許改制企業從資產中優先提取職工經濟補償和敏感性債務;社會保障部門要主動探索多種轉換職工身份的經濟補償辦法;政府要建立企業改革發展基金,專項用于職工身份置換等企業改革中的必要成本支出。解決好改制企業職工的安置問題,確保改革平穩過渡,社會政治穩定。國企改制,化解債務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對改制企業債務應采取多種形式處理,可以由并購方承債并購,也可以協商債轉股或轉貸,符合破產條件的要主動申請破產核銷。企業在改制過程中不能有意懸空銀行的債務,懸空債務既犯了有關法規,又影響銀企關系,不利于企業的持續發展。
3、堅持以建立健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為國企改制的根本
法人治理結構是現代企業制度的靈魂,沒有健全的法人治理結構,規范企業運行機制就是一句空話。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健全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等機構,按照法人治理結構的組織設計,明確相應的職責,切實形成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制約的企業經營管理機制。使改制企業通過改革,走上健康快速的發展軌道。4、堅持以嚴格程序規范運作為國企改革的保障
一是產權界定要規范。必須依法進行清產核資和資產評估,理順產權關系。二是國有資產重組要規范。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律進行操作,認真履行報批、簽約、公證等程序。三是國有產權處置收益管理要規范。。實行專戶儲存,支出報批,確保?顚S谩K氖歉母飳徟绦蛞幏。改制方案要在明確提出改制方式、產權作價、職工安置和債權債務處理意見的基礎上,經股東會、職代會通過后,報企業主管部門、企改領導小組逐級審批。
財經和農村工作委員會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