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會議安排,我就益農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情況作一簡要匯報。
米脂縣益農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位于縣城東北部20公里處的沙家店鎮,是由我縣沙家店、李站、高渠、印斗及周邊縣區的100多戶養殖專業戶共同投資籌建的股份制民營企業,2009年2月正式投產運行,總資產達300多萬元,占地面積2264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1306平方米。合作社現有員工27名,有濃縮料、顆粒飼料流水生產加工設備一套,生產“牧康牌”雞、豬、牛、羊四個品種各個型號40多個產品,年生產能力達5400多噸,“綠源佳”牌禽蛋已注冊登記,被市質檢部認定為“一級產品”,產品遠銷榆林、延安、包頭、東勝等地。從去年投產至今年2月份,生產銷售飼料1860噸,銷售額達1572萬元,為養殖戶引進良種商品蛋雛苗15.4萬羽,為養殖戶銷售淘汰雞13.6萬只,銷售生豬648頭,銷售商品蛋344.23萬斤,飼料銷售量由2009年2月份68.24噸增加到12月份的265.52噸,合作社打開了生產運行的良好局面,各成員得到了更多實惠。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強組織引導,推動產業化發展
多年來,我縣沙家店鎮著力建設養殖專業鎮,打造支柱產業,但由于一家一戶的分散養殖,規模小、技術水平低,養殖產品加工流通中的增值大部分流入非農產業,養殖戶的產品得不到有效的增值,養殖戶單家獨戶沒有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難以和市場接軌,使養殖業長期不能穩步發展。而要發展就必須實現由一家一戶小生產到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集約化規模經營跨越,逐步由以分為主的個體向統分結合的共同體過渡,形成巨大的合力和產區優勢,提高競爭能力降低風險。對于養殖業出現的這些諸多矛盾和制約因素,我們經過深入調查,并多次與縣畜牧局、農業局探討分析后達成的共識,隨即編寫了《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進程,促進新農村建設》單行宣傳指導材料,通過重點發放給各村有文化、有經濟頭腦的養殖大戶,動員其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先加入合作社,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合作社成立后,我們根據農民專業合作社資料匯編,制定了益農畜禽殖專業合作社章程,發放給每個參會人員,進行了討論修改,使各成員明確了自己的權利和義務,解除了投資的顧慮,加快了合作社的發展步伐,由最初成立時的71戶增加到100多戶。
二、規范運作,提供養殖全程服務
益農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自成立以來,按照“服務養殖、整體開發、齊心發展、共同致富”的原則,嚴格遵守“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承諾,秉承用誠信溝通心靈,以微笑融化陌生,用質量統領市場,以效益求得發展的經營理念,傾心服務社會。在具體運作過程中,合作社采取“五統一分”的經營機制運作,即“統一訂購雞苗、統一生產銷售飼料、統一進行防疫、統一銷售雞蛋、統一品牌包裝”的基礎上采取分戶飼養。“統一訂購雞苗”,由參會成員代表共同考察,確定調入雞苗價格、品種,以合作社名義與賣家簽訂合同,建立檔案、防疫制度,監督賣家做好雞苗售后服務,不僅保證了雞苗的純度,而且每只雞苗為參會成員節約支出0.3元,每年為參社成員節約6萬元。“統一銷售飼料”,對本社成員統一提供自己生產的“牧康牌”飼料,節約了中間經銷商的費用,對外飼料銷售運作中,我們撇開了中間經銷商,采取直銷到戶的辦法,把中間經銷商的利潤,讓利于養殖戶,雙重降低養殖成本。“統一銷售雞蛋”,我們集中回收養殖戶的產品,每月要銷售6000多箱雞蛋。去年,在第一、二季度客商不多、產品積壓的情況下,我們召開了合作社理事會,提出了抓質量、講誠信、?蜕、促市場的口號,對鮮舊蛋逐個分揀、分類裝盤、準確過秤、驗貨裝箱,這樣贏得了客商、贏得了市場,進入三、四季度以后,隨著蛋禽市場的回暖,我們的產品更是供不應求,成了全市最大的商品蛋供應基地。“統一進行防疫”,合作社聘用2名畜牧技術人員,負責各養殖戶的防疫工作,特別是去年12月份,部分養殖戶雛雞相繼發病,見此情況后,我們立即邀請西北農業大學和銀川雞病權威專家對各病雞養殖戶進行了解剖診療;后來又帶上各戶病雞到銀川、西北農大進行了血清化驗,確診了疾病,控制了病情!敖y一品牌包裝”,合作社對生產的所有產品嚴把質量關,統一以“綠源佳”品牌進入市場,既保證了產品質量又加強了品牌的宣傳。同時,合作社還負責養殖戶的舍圈設計、養殖設備提供、玉米調購等服務。對個別困難養殖戶給予優惠政策,飼料全部賒銷,等贏利后再逐步回收欠款,我們的做法,受到了廣大養殖戶的一致好評。
三、龍頭帶動,提高養殖戶整體效益
益農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積極探索不懈努力,充分利用自身的潛在優勢,內聯農戶、外接市場,擴大市場銷售份額,提高產品知名度,縱向實行產供銷一體化,橫向實行資金技術人才商品集約化經營,初步形成了養殖生產專業化、合作社產品商品化、配套服務社會化的經營格局。我們在逐步發展壯大企業自身的經濟實力的同時,嚴格按照公司章程規定進行利益分配,并對養殖戶以每噸飼料150元的利潤進行返還,每只雞相對能提高4元的經濟效益,使得養殖戶既能參與合作的盈利分紅,又能得到合作社用料利潤返還,大大提高了養殖效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顯示了合作社成員的優勢,充分發揮了合作社的龍頭帶動作用。如沙家店鎮泥溝村劉兆柱存欄1600只雞,獲純利潤5萬多元,每只均利35元;劉東子養殖存欄達6000多只,每只均利以25元計算,能盈利15萬多元;張坪村養殖專業戶張軍軍出欄2000多只雞,純利潤7.5萬元,還有李站鄉馮光瑞、印斗鎮的高立起、高渠鄉的姬文崗等等養殖戶都在養殖業中得到了可觀的利潤。合作社良好的運作機制和可觀的經濟效益,進一步促進沙家店鎮養殖業的發展,養殖專業村、專業戶逐步擴大,雞存欄從2008年的8萬多只發展到今年的16萬多只,還輻射帶動了周邊鄉鎮不少農戶加入了養殖的行業。
四、依托科技,保障養殖業健康發展
在推廣實施養殖業項目中,我們按照“科技引領、示范帶動”的思路,在圈舍布局設計和良種引進上,采取先試點后推廣的辦法,先經宏達養殖場實驗,成功后再逐步推廣;在飼料生產上,我們聘請了農業大學畜牧專業研究生為我們設計飼料配方;在原材料采購、飼料生產上,我們都做到科學合理、層層把關,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得到了用戶的一致認可。今年,我們已與銀川牧研所和西北農業大學取得聯系,準備聘請專家于7月份舉辦一次養殖技術培訓會,全面提高養殖戶的科學養殖水平。針對養殖戶的仔豬品種混亂,出欄時間長,肉料比和銷售價格低于良種豬的情況,我們準備投資籌建一個良種豬繁育場,專為合作社成員提供良種仔豬,保障養殖業健康發展。
總之,益農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能得以健康發展,我認為核心是保證了養殖戶在合作社的經濟主體地位,關鍵是嚴格遵守章程規范運作,真正體現了合作社是企業加農戶連市場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實現了在合作社一體化經營體系內部的利益互補,有效地解決了農副產品的再增值,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當然,公司成立以來,我們面臨的困難也不少,比如農民辦企業缺乏高素質專業管理人才,制約企業的發展步伐;農民辦企業融資難、流動資金不足,容易錯過有效商機,無形中加大生產成本,降低整體效益等困難,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我們益農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今后將再接再厲、知難而進,進一步加強養殖生產管理,加強合作社軟硬件設施建設,擴大生態養殖規模,提升產品的科學技術含量,延長合作社產業鏈,增加合作社的整體效益,促進養殖業健康穩步發展。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