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視察報告您當前位置:首頁 >>政協業務 >>視察報告

榆林市南部六縣富民產業案例之十一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770次     時間:2009年11月30日
榆林市南部六縣富民產業案例之十一
清澗縣紅棗產業
      清澗縣紅棗的產業化開發起步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經過近20年的發展,已成為該縣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 據2008年底統計,該縣擁有棗林63萬畝(盛果林38萬畝,掛果林48萬畝),最好年景可產紅棗14.09萬噸,產值3.66億元,占全縣農業總產值的44.91%,占全縣農民人均總收入的53%。全縣有50多個紅棗品種,其面積和產量,木棗占87%,團棗占3%,其他棗種占10%,基本上形成縣境東區以木棗為主,西區以團棗為主,新品種棗介乎其中的資源分布格局。
該縣紅棗加工業總產值2.05億元,增加值0.72億元,稅收242萬元,占全縣工業的比例分別為34.98%、47.37%和27%。全縣有正常運營的紅棗工業企業39戶(有限公司24戶,專業合作社15戶),注冊資本4041萬元,從業人員2346人,其中年銷售產值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有9戶,有紅棗加工個體戶144戶,各類烘房689座。紅棗加工產品以灘棗為主(產能3.6萬噸,產品份額80%以上),此外還有棗蜜餞、棗酥片、棗飲料、棗果餡、紫晶棗等(總產能0.8萬噸)。紅棗工業的銷售產值2.01億元,占全縣工業的34.72%,產銷率為98%,產品在國內市場的覆蓋率達34%,占有率不足2%,尚無實質性出口。紅棗銷售以品牌產品的市場營銷為主,以等級原棗的市場營銷為輔,有3戶企業(巨鷹、宏祥、北方土特產)在西安設有營銷總部。全縣擁有陜西省著名商標2件(巨鷹、人和仙),地方知名商標5件(西北之星、彤森、老河壩、寶龍、惠老七)。
      該縣紅棗科技引進轉化、合作開發、總結完善和推廣應用活動日益頻繁,科研基礎的創建工作也在有序開展。紅棗真空油炸酥片、酶解浸提飲料、生物發酵醋飲等工業化新產品相繼問世;棗仁育苗、節水灌溉、有機基地建設、豐產優果等技術廣泛應用,宏祥產學研聯合體和縣屬紅棗科技研發中心投入使用,科技對棗業發展的作用日益顯現。
      種植效益方面,正常年景,該縣紅棗盛果林38萬畝,平均畝產350公斤,可產13.3萬噸成熟鮮棗?鄢罆袼莸葥p耗(10%左右),實得可外售鮮棗11.97萬噸,平均售價按2.7元/公斤計算,可得3.23億元毛收入。據調查,每畝棗林年經營成本大約340元(其中包括修剪、施肥、噴藥、松土、除草、澆灌、運輸、分揀、晾曬等費用),每畝棗林實得利潤大約為510元,全縣紅棗大約可得利潤為1.94億元。近年來,紅棗生長情況大多良好,但在紅棗成熟的關鍵時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每每逢遇連綿陰雨,導致大多數棗果不能正常成熟,殘次裂棗達30%—70%,有的年頭甚至絕收,種植效益大幅下降。例如2007年,每畝紅棗收入不到100元。加工效益方面,以人和仙公司為例,正常年景,收購每公斤三級以上紅棗的平均價格大致為3.8元,即每噸原料購價 3800元。原料淘汰率一般為30%左右,合格原料烘干成品率平均為70%?梢姡庸っ繃崬椀脑铣杀疽堰_7755元。淘汰棗售價按1.4元/公斤計,可沖減成本420元,即原料成本降至7335元。每噸灘棗的加工成本大致為1700元(其中包括工資福利、包裝費、煤電水費、運輸費、管理費、財務費用、折舊費等),每噸成品灘棗的成本為9035元,成品灘棗的出廠價格平均按照11000元計算,加工每噸灘棗的毛利潤為1965元(毛利潤率為17.86%),扣除銷售費用和稅金(分別占出廠價的3%和5%),加工每噸灘棗的凈利潤為1085元(凈利潤率9.86%)。該公司灘棗年最大產量為800噸,即灘棗年贏利最多不超過86.8萬元。全縣品牌灘棗的年產量大約為1.4萬噸,即品牌灘棗年可贏利1519萬元。散裝(無牌)灘棗的年產量大約為1.2萬噸,出廠價格大致為9000元/噸,利潤率大致為4%,年可贏利432萬元?梢,該縣灘棗年贏利額大約為2000萬元。此外,全縣棗果餡、蜜棗、棗酥片、棗飲料、紫晶棗等產品的年總產量約0.22萬噸,可贏利300多萬元。因此,該縣紅棗加工業的年利潤大約為2300萬元。品牌效益方面,從灘棗加工效益得知,品牌灘棗的利潤率平均為9.86%,而無牌灘棗的利潤率僅為4%左右,前者是后者的2.47倍,品牌效益非常顯著。事實上,巨鷹牌灘棗的平均利潤率可達15%,更可見品牌的價值?萍夹б娣矫,正常年景,采用豐產優果技術的紅棗基地,單產較普通基地高25%左右,優果率高20%左右,成本只高15%左右,而凈利潤則高50%以上,即經營每畝棗林凈收入可從510元增加至765元以上。另外,棗酥片的加工技術難度較灘棗明顯高,加工成本也高;而生產棗酥片的利潤率可達20%以上(每噸贏利2600元以上),加工灘棗的利潤率僅為10%左右(每噸贏利1000元左右)。社會效益方面,該縣21萬農業人口,在正常年景,紅棗種植業可使全縣農民人均增收924元,紅棗加工業可增收110元,兩項合計為1034元。事實上,棗業已成為全縣40%以上人口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棗業興,則棗民富;棗民富,則產業盛。棗業的持續發展還帶動了原料販購、加工貯藏、商貿流通等行業的發展,并在安置城鄉剩余勞動力(4000多人)和大中專畢業生(120多人)就業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此外,棗業還是財政之源,2008年,該縣紅棗加工業的稅收收入為242萬元,占國地兩稅收入的15.29%。主要依托棗業生存的其他行業的年稅收收入達100多萬元。
      為了加快棗業的發展,該縣在充分研究縣情和棗業可塑性的基礎上,大膽提出“棗業富民強縣”和“創建中國西部棗業第一縣”的發展戰略,并制定了《清澗縣棗業戰略發展目標管理體系》和《清澗縣紅棗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縣上連續三年(2007年—2009年)出臺《清澗縣紅棗基地建設實施意見》,下達任務,設定標準,落實措施,跟進政策,督查指導,考核獎懲,使全縣各部門、各鄉鎮投入到無公害有機基地的建設中。為了解決紅棗品牌雜亂、無序競爭和浪費營銷資源等問題,縣上提出“整合產業品牌、優化產業形象、促進產品銷售”的市場整頓戰略,采用地域共享品牌覆蓋企業獨享品牌的辦法重塑產業品牌形象。通過建立“清澗紅棗”品牌專營連鎖營銷網絡,整合全縣紅棗市場營銷資源。依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雄厚科研實力,聯建清澗紅棗科技研發中心,徹底解決棗業科技研發滯后問題。定位“西部棗都”,規劃產業文化架構和推進產業文化建設,已成為清澗棗業開發建設的新亮點。
      點評:清澗縣地下礦產資源貧乏,棗業是該縣培植基礎最好、發展潛力最大的特色優勢產業,也是沿黃棗業發展較快、較好的縣域之一。一是各級黨委和政府認識明確,發展思路清晰,措施得力;二是全民參與、合力推進,眾人拾柴火焰高,全民動員產業興;三是依托項目建設,傾斜資金投入;四是借用“外腦”和培養本地人才相結合,保障棗業可持續發展。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772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1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