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視察報告您當前位置:首頁 >>政協業務 >>視察報告

關于我市快遞業發展情況的視察報告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1915次     時間:2018年12月12日

市政協經濟委于10月24日至25日對全市快遞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視察,現將視察結果報告如下:

一、發展現狀

(一)快遞產業發展迅速。2016年以來,我市先后出臺了《榆林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快遞物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榆林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業協同發展的實施意見》,為快遞業發展注入了活力。截止目前,我市共有快遞品牌25個,法人企業49家,分支機構176個,快遞服務網點432個,市縣分拔中心16個;擁有各類交通運輸工具19398輛,服務網路461條,路長2.47萬公里,從業3300余人;2017年業務量823.94萬件,同比增長20.05%,業務收入1.67億元,同比增長27.21%,服務6200萬人次,人均17件支出46元;今年1-9月份,業務量789.27萬件,同比增長41.98%,業務收入1.5億元,同比增長29.04%,全市快遞業務量居全省第5位,業務量與業務收入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增長水平。

(二)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市縣鄉村四級快遞物流綜合配送體系逐步形成?爝f園區建設成果顯著,全省首個專業化快遞園區(榆林市久旭快遞物流園區)建成運營,府谷鹽溝、神木易容等縣級園區(分撥中心)建設穩步推進;農村快遞服務網絡不斷健全,全市鄉鎮快遞網點193個,快遞服務鄉鎮覆蓋率達100%;交郵合作持續深化,快件運輸效率有了質的提升;城區快遞服務網絡不斷優化,建設快遞服務站點207個,網點標準化率達88%,74個居民小區安裝使用77組智能快件箱,全市兩所高校均已實現快遞服務全覆蓋;快遞電動三輪車“三統一”規范管理有序推進,新能源快遞投遞車輛更新工程分階段實施,全市快遞投遞車輛形象得到極大提升,“最后一公里”投遞更加有保障。

(三)服務質效不斷提升。“快遞+農業”發展迅猛,2017年全市快遞寄遞農特產品2.5萬噸,沿黃紅棗、子洲黃芪、吳堡手工掛面、橫山羊肉等特色農產品走向全國;“快遞+制造業”初見成效,2017年,打造快遞服務制造業試點項目3個,累計產生快件量24.3萬件,直接服務制造業累計產值432萬元;“放心消費工程”效果顯著,持續開展郵件快件“不著地、不拋件、不擺地攤”專項治理,入駐“百姓問政”平臺,整治消費者反映強烈的違反快遞服務標準的行為,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綠色發展創新推進,三年累計更新新能源投遞車輛800余輛,品牌企業使用電子運單覆蓋率達90%以上。

(四)行業安全不斷鞏固。全面推進“收寄驗視、實名收寄、過機安檢”三項安全制度落實,配置安檢機64臺,基本保證出縣必檢,推廣應用實名收寄信息系統,99%以上快件實現實名收寄;扎實開展快遞業安全生產培訓,狠抓寄遞渠道涉恐涉爆、掃黃打非等專項整治,強化重要節點、重大活動安保措施,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得到層層落實;組織開展郵政業;肥鹿蚀笮蛻毖菥毣顒,行業應急能力不斷提升。

(五)服務監管持續改善。市郵政管理局制定了促進行業轉型升級、優化行業營商環境的一系列措施,相關部門積極貫徹落實省市關于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財稅政策,在園區建設、安檢機配置、快遞新能源車輛等方面給予扶持;整合資源,建設榆林郵政業安全監管與服務平臺,組建寄遞安全監管“三支隊伍”(郵政行政執法隊、聯合督查隊、應急保障救援隊),努力構建完善政府負責、行業規范、公眾參與的寄遞市場監管體系。

二、存在問題

(一)快遞業受重視程度不高,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市縣兩級政府對快遞行業發展普遍重視不夠,對行業發展基本情況不了解,未結合本地實際及快遞業發展現狀制定出臺特色農產品上行、快遞物流園區建設、行業人才供給等優惠政策?爝f業發展層次較低,與榆林地方經濟發展不相匹配,主要體現在:區域發展不平衡,南六縣快遞業發展規模與水平明顯落后于北六縣;進出口比例嚴重失調,進出口比值至今仍為1:6.5;與關聯產業融合程度不高,“榆林好產品”通過寄遞渠道走出去的力度不大、體量不足。

(二)利好政策落實不到位。目前已出臺的利好政策及行業規劃落地難,缺乏強有力的推進舉措:財政扶持資金未按計劃落實,2016年市政府下達了1000萬元用于更新全市快遞標準化新能源投遞車輛,分三年實施,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該項目僅2016年落實了10%左右的補助資金;快遞車輛通行便利政策落實不到位,《榆林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快遞物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及新出臺的《快遞暫行條例》均對快遞投遞車輛通行便利作出了明確規定,但實際中快遞車輛在擁堵和限行路段、區域,仍未能享受優先通行便利,快遞投遞車輛通行難、?侩y問題仍然普遍存在,并已嚴重影響到企業的寄遞時效和消費者的用郵體驗;快遞物流企業降本增效政策落實不到位,部分縣級收費站對快遞車輛收取過路過橋費用,致使快遞企業運輸成本有所提高。

(三)基礎設施亟待提升?h市區快遞基礎設施建設及標準化水平差距明顯:榆陽區快遞物流園區建設相對成熟,入駐企業一律使用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的標準化廠房,企業分揀、倉儲等環節機械化水平較高。與之相比,其他縣域快遞物流園區建設進展緩慢,配套設施不完善,沒有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快遞企業場地租用、設備改造、安全管理投入大,網點布局分散且存有安全生產隱患。快遞末端配送體系建設不完善,未納入城鄉建設總體規劃;企業各自為戰,資源整合力度不夠,網絡延伸不足;快遞進社區、進機關阻力大、效果差。

(四)企業權益保護重視不夠。部分顧客存在過度維權現象,對快遞服務過于苛責,對快遞員有失公允,企業投訴壓力大,消除負面影響難。加之,快遞業聯系千家萬戶,受關注程度高,而從業人員不穩定、流動性大,安全防范能力弱,一旦發生問題,易引來大量負面報道和評價,對政府和企業形象造成較大損害。

(五)行業管理亟需加強?爝f新業態新模式新情況層出不窮,企業數量和從業人員翻倍增加,而作為快遞行業主管部門的郵政管理部門僅設市級機構,人員編制也僅11人,卻需承擔安全、發展、環保等多重職責,監管力量嚴重不足,監管壓力巨大。同時,由于縣級區域管理體制機制的不完善,導致一些重要項目、重點工作推動落實出現信息對接不順暢、監管效果不理想的問題,如縣級園區建設的推動、行業安全監管等。此外,快遞業還存在嚴重過度包裝的問題,包裝污染觸目驚心,全市每年寄出快遞823.94萬件,就產生823.94萬件甚至更多的垃圾。

三、對策建議

(一) 提高對快遞業發展的認識。市縣兩級政府均應高度重視快遞行業的發展,主動作為,引導企業轉變經營理念,鼓勵各類資本依法進入快遞領域,做大做強榆林本土快遞品牌企業;要把扶持快遞業同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結合起來,給予“快遞+農業”補貼,支持快遞企業與本地電商平臺深度合作,提供收購、倉儲、代發等服務;要充分借助各地區特色旅游文化平臺,如府谷縣舉辦的“海紅果節”“美食文化節”等宣傳平臺,與快遞企業開展廣泛合作;要有效利用快遞企業自有和合作電商平臺,如順豐大當家、蜂巢商城等,拓寬榆林特色農產品、輕工業品的銷路,打好榆林好產品“走出去”組合拳。要把扶持快遞業發展同解決大學生就業結合起來,對優秀高校畢業生到民營快遞企業工作給予薪酬補貼,更好的幫助民營快遞企業引進高質量人才。

(二)加大政策落實力度。加強普惠性政策的宣傳貫徹落實力度,提升快遞企業的政策知曉率。全面落實快遞車輛通行政策,為符合標準的快遞運輸車輛發放通行證或開通綠色通道,允許其在限行路段、區域優先安排通行時間、路線,實施快遞投遞車輛 “三統一”規范管理,有條件的地區可設置快遞物流配送臨時?孔鳂I區域,設置完善標志標線,對快遞投遞車輛給予必要停靠便利。市縣財政部門要切實提升行政效能,在經費預算上提早做好謀劃,確保市政府關于扶持快遞物流業發展的專項補助資金按期落到實處。進一步降低快遞物流成本,取消縣級收費站對快遞車輛的過路過橋費用。

(三)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快遞物流園區建設,由市縣政府牽頭,將快遞園區作為城鄉重要公共基礎設施納入城鄉建設規劃,按照企業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的原則,統籌整合運營場站、企業安檢設備等資源,加快建設一批具備集中倉儲、分揀處理、快速集散、統一配送、商品展示等服務功能的現代化快遞物流園區;同時,針對現有園區,由市縣政府進行改造,完善園區配套設施,實現園區功能升級。加快住宅小區、機關事業單位快遞投遞末端配套設施建設,大力推廣應用智能包裹柜,市政府應將智能包裹柜建設列入全市十大民生工程項目,給予財政配套補貼;市委、市政府等行政機關應率先在辦公場所配套設置智能包裹柜或適當的快件用房,規范機關單位的快件收投;城建部門要將智能包裹柜設施納入住宅小區配套設施建設范圍,對新建、改建的住宅樓房項目,要通知郵政管理部門參加竣工驗收,對已建成的居民住宅樓無智能包裹柜設施的,由樓房產權單位補建,其費用由產權單位支付。

(四)保障從業人員基本權益。改善快遞從業人員生活環境,在公(廉)租房、經適房申請,子女入學等方面的給予優惠,增加企業用工吸引力,緩解用工矛盾;保障從業人員在社會保險等方面的基本權益,鼓勵企業采取機械化、智能化措施,降低勞動強度,改善工作環境,切實穩定從業人員隊伍;支持企業人員培訓,享受人社部教育培訓有關優惠政策。

(五)大力發展綠色快遞。以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為目標,利用媒體宣傳推廣綠色快遞;引導企業使用環保綠色包裝物料輔料和新能源運輸車輛,推廣使用電子運單,支持可降解材料在快遞包裝中的應用,打造標桿企業,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開展“快遞業+回收業”定向合作試點,探索包裝回收和循環利用;新建改建一批綠色網點和綠色分撥中心,不斷提升行業綠色發展水平。

(六)健全快遞監管體制機制。加強安全監管組織領導,完善監管協作配合機制,充分發揮各相關單位的職能作用,不斷完善聯合執法工作機制,凝聚合力,形成齊抓共管、綜合治理的局面;主動探索完善行業監管模式,市級層面,成立榆林市郵政業安全中心,隸屬市郵政管理局,主要負責全市郵政業安全監管和應急管理相關工作,并保證編制預算;在各縣市區,統一明確專門部門負責轄區內行業的監管及日常工作的對接,有效解決“低位截癱”問題,提升行業整體監管效能。


(市政協經濟委)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589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2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