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神木市石峁遺址發掘和保護情況的視察報告
按照市政協全年工作安排,6月28日,市政協文史委組織部分政協委員赴神木石峁遺址就其發掘和保護情況進行專項視察,現將視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石峁遺址發現于上世紀70年代,因數千件流散的玉器而聞名。2011年起,陜西省考古工作隊對遺址展開區域系統考古調查,發現了由“皇城臺”、內城和外城三部分構成的石砌城垣。內城墻體殘長2000米,面積約235萬平方米;外城墻體殘長2840米,面積約425萬平方米,成為已知史前城址中最大的一個,列為二十一世紀世界重大考古發現。
石峁遺址由于范圍大,又沒有具體保護措施,遺址范圍內修路、取土等建設活動司空見慣,甚至對遺址濫挖、盜掘等現象時有發生,保護工作形勢急迫。2017年11月1日陜西省人大常委會頒布出臺了《陜西省石峁遺址保護條例》,明確省政府、榆林市政府統籌、協調解決石峁遺址保護、管理及利用工作重大問題和有關事項;神木市政府負責石峁遺址保護、管理和利用工作;石峁遺址所在地鎮政府協助做好與石峁遺址保護、管理和利用有關工作。同時,設立了石峁遺址管理處,承擔石峁遺址保護、管理及利用的具體工作。
二、存在問題
(一)貫徹執行《陜西省石峁遺址保護條例》工作不夠有力,宣傳氛圍不夠濃厚,遺址整體開發保護規劃編制進展緩慢;遺址保護的范圍劃定較為滯后,保護界碑、界樁、圍欄等標志、設施缺乏;遺址范圍內挖沙、取土、采石現象以及與發掘保護無關的人為建設活動仍有發生。
(二)遺址進出道路、停車場等基礎設施薄弱,遺址及周邊環境管理機制不健全。
(三)由于石峁遺址的很多遺存都是直接裸露于地表的石頭建筑,且面積非常大,當地又經常出現極端天氣,我國也沒有對這種類型的遺址成功保護的案例,給遺址保護帶來了很大壓力。
(四)石峁遺址已發掘出土許多珍貴文物,但由于沒有儲存展示空間,且安保措施不到位,給文物的存放保護帶來很大隱患,許多文物只能堆積在庫房,隨時面臨丟失散落的風險。
三、建議和意見
(一)石峁遺址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一旦破壞無法修復。在開發過程中要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堅持整體保護、重點發掘、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立足現有技術條件,以對文物進行科學的復原、修復、保護為主,開發工作不宜操之過急。
(二)應以宣傳《陜西省石峁遺址保護條例》為抓手,加大宣傳力度,著力宣傳石峁遺址的歷史價值、人文價值。既為石峁遺址開發保護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也為下一步石峁遺址融入文化旅游發展戰略營造濃厚輿論氛圍。
(三)加快編制《石峁遺址開發保護規劃》,科學指導遺址開發保護工作。盡快劃定石峁遺址保護范圍,設立保護標志、保護設施,切實加強對遺址的保護。加強石峁遺址考古研究,借鑒國內外成功保護案例經驗,有針對性地確定石峁遺址整體保護方案。
(四)建立健全石峁遺址及周邊環境管理機制,嚴格管控保護范圍內挖沙、取土、采石及與開發保護無關的人為建設活動。通過移民搬遷、安置補償、景區開發等形式,有序搬遷保護區范圍內村民,凈化保護環境。大力實施造林綠化工程,推進遺址周邊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五)加快推進石峁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等方面工作,將石峁遺址推向世界。加緊建設石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石峁遺址博物館,提前招收、培訓專業講解員隊伍,力爭使石峁人類史前文明成果盡早展現在世人眼前。
(六)設立石峁遺址專項保護資金,加快改善遺址進出道路、停車場等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加強安保設施建設,確保文物安全完整。
(市政協文史委)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