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榆林城區“停車難”問題的視察報告
市政協教文衛體委員會
近兩年來,榆林城區“停車難”已經成為困擾榆林城區廣大市民的一大社會熱點問題。對此,今年兩會委員和代表對破解“停車難”的呼吁都比較強烈。市政協已將此列為2018年度視察計劃,根據安排,4月下旬,市政協教文委組織部分市政協委員,會同市綜合執法局、市交警支隊、城投公司等單位負責人,深入城區醫院、火車站、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大型住宅小區、公眾聚集場所以及有關街道進行了視察,并召開了匯報座談會,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現狀與問題
城區“停車難”突出表現在四類區域:一是商業繁華街區,如老城區的步行街、新建北路沿線國貿、喜洋洋等主要商業街區,“停車難”問題異常突出,其周邊的支路、小巷甚至次干路已經成為全天停車場;二是車流量較大的公共服務單位,如市政府、市民大廈、市一院、北方醫院等單位門前,都是“一位難求”;三是學校周邊,如市實驗中學、一完小、十五小、七幼等學校,在上學、放學時段有大量的機動車無處“落腳”,只能停放在周邊道路兩側,引發局部路段時段性交通堵塞;四是一些住宅小區附近,如惠民路上的塞維蘭蒂斯、文化安置住宅小區,大量私家車夜晚“無家可歸”,占道停放現象較為嚴重。
引發“停車難”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停車泊位嚴重不足。目前,榆林城區機動車擁有量已經達到19.8萬輛,每天常態流動的車輛達22.47萬輛,現登記在冊的共有513個地面停車場,205個地下停車庫,以及臨時停車段,累計共有停車泊位125268個,其中84630個停車泊位屬單位、小區的地下停車位,實際提供的泊位僅有40638個。也就是說城區每天流動的22.47萬輛機動車,供停車的泊位有40638個,機動車與停車位的比例為5:1。 按照國家發改委公布數據,小汽車與停車位的比例,發達國家大城市的比例為1:1.3,我國大城市的平均比例為1:0.8,中小城市約為1:0.5,我們榆林則為5.5:1!败嚩辔簧佟笔菍е峦\囯y的主要原因。
一是停車場所規劃建設遠遠落后于城市建設。目前,我市停車場的規劃建設工作還沒有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和城建計劃當中,對全市中長期靜態交通發展還缺乏前瞻性的分析預測,在停車需求較大的步行街、世紀廣場、長城路龍騰等繁華商業街區,也沒有規劃建設大型公共停車場。二是公共臨時停車泊位缺口巨大。公共臨時停車泊位數量應該達到機動車總量的30%,以目前全市機動車保有量,城區需公共臨時停車泊位6萬多,但目前全市公共臨時停車泊位只有4萬多。三是公共配建停車場的建設管理不到位。目前,我市大型建筑物配建停車場規定,標準明顯偏低,已不能適應靜態交通發展要求,而且由于開發商受經濟利益驅使、相關部門監管不力,這種較低配建標準還常常被打折扣,少建、改建、挪用配建停車場等違規行為屢見不鮮,如老城區新建北路段沿線的天惠、喜洋洋、百家、國貿、多彩等多家大型商場的地下停車場全部被商業化,致使配建停車泊位大量流失,2010年早已建好的軍分區地下一、二號停車場,至今仍沒有運營。
(二)停車收費管理混亂。一是停車收費主體多。僅路內停車收費主體,就分別歸屬于執法局、城投公司甚至還有一些單位和個人擅自劃定停車點進行收費,多頭收費,管理無序。二是收費標準不合理。目前收費標準大致為地面停車2元/小時,地面和地下、路內和路外收費標準倒掛,加之路內停車的便利性,使人們更多地選擇路內停車,導致出現路內停車飽和、停車泊位周轉效率低下和“車庫無車停、車無地方!钡炔缓侠憩F象。同時,繁華地段與偏僻地段收費沒有大的差異、長時間停車與短時間停車沒有差別、各個時段停車沒有差別等,價格杠桿的調節作用顯得脆弱和乏力。三是停車收費流失嚴重。由于停車管理缺少統一和規范,目前,市交警支隊審批占道停車不收取任何費用,我市停車收費取得的收入基本都滯留在具體收費單位和個人手中,按保守估算,每年市區兩級財政的稅費流失可達近千萬元。
(三)停車配套設施極不完善。一是沒有建立多元化的停車場建設投入機制。我市停車需求市場巨大,光靠政府投入建設停車設施是不能滿足需求的。二是中心城區地下地上停車標識、標線、標牌、監控等基礎設施不完善,資金投入少,城市管理功能基礎薄弱。外地經驗表明,通過建立健全停車設施計算機管理系統、自動計時收費系統、停車誘導系統等停車配套設施,提升停車管理的智能化、現代化管理水平,對于提高停車資源的利用率和停車管理效率,緩解“停車難”問題十分有效。目前我市還沒有設置停車誘導系統,多數繁華商業街區、車流量較大的公共服務單位都沒有設置停車信息發布系統,停車場配套設施簡單落后,停車場的指示性標志不明顯、不統一、不規范,使很多司機特別是非本地司機花費很多時間也難以找到合適的停車泊位,不僅停車效率不高,也使一些停車資源因不被人知而利用率低下。
(四)停車管理機構和管理體制不健全。一是我市還沒有一個專門的停車管理機構來統籌全市停車場所的規劃、審批、建設和管理工作,同時也沒有把停車場的建設和管理作為一項產業來經營,停車管理基本處于分散無序狀態,各個職能部門各自為戰、事權交叉、管理重疊,沒有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二是大多數商場、酒店、單位、寫字樓以及商住樓門前的公共空間,多由業主占用并自行管理,而且管理無標注、無占道許可、無收費依據并只能內部使用,外來車輛拒絕停放。三是資源閑置與利用率不高形成矛盾。在城區總體停車資源不足的情況下,現有停車資源利用不夠充分,這也加劇了停車困難。一些單位配建的停車位(庫)處于閑置或半閑置狀態,如惠民路以北的榆林市第十五小學、第七幼兒園兩所學校,都有地下停車場但從未使用,而學校周邊又無停車場“位”,每天接送學生的車輛近千輛,尤其上下學高峰,此路段擁堵非常嚴重。高峰期間民警持續疏導;另外,住宅小區內部停車泊位售價偏高,又普遍對外不出租。如惠民路南側文化安置小區、北側的塞維蘭蒂斯小區,小區規定未購買停車位的車輛不得進入小區,不少居民將車輛只能停放在小區沿線的道路上,嚴重影響了道路暢通,而小區內卻閑置大量的空閑泊位。還有,一些辦公場所停車位白天不夠用,晚上閑置,而居住地停車位則是晚上不夠用,白天閑置。
(五)停車管理法規體系不完善。停車場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是一項法制性很強的工作,目前,我市停車管理相關的規章制度內容分散、互有交叉,缺乏完整性、系統性、統一性,對于停車管理中的一些焦點問題如停車管理的主管部門及其權責、車位產權、停車場審批規劃建設體系、停車收費標準、違規行為監管和處罰等都缺少具體明確的規定,已無法適應榆林當前停車管理的現實需要,亟需修訂完善。
(六)文明停車意識不強。一些車主社會公德意識淡薄,文明停車意識差,只圖自己便利,隨意亂停車。有的在停車場門口隨意停車,甚至把車停在通道上;有的不按規停放,使有限的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有的把車輛停放在臨時停車點或道路上,長時間免費占用公共資源;部分出租車、機動三輪車駕駛員為搶生意違章亂停;一些部門有特權思想的司機隨意停車等。這些亂停亂放的不文明行為不僅影響城市交通,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停車難”。
二、對策和建議
破解城區“停車難”問題是一項涉及社會公共利益的系統工程和民生工程。既要立足當前,也要放眼長遠,標本兼治,多管齊下,先急后緩、循序漸進分階段實現目標。
為此,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1.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全面規范停車行業管理。
加強停車行業的統一、協調和綜合管理。按照合理分工和相對集中的原則,形成以“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長效管理機制。建議市上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由市政府主管領導負責,市執法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停車問題;建議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副秘書長任副組長,規劃、城市執法、交警等單位主要領導為成員的榆林市停車場規劃建設管理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在不增加人員編制的情況下,將辦公室設在市執法局或城投公司,負責全市停車場規劃、建設、監管、統籌協調工作,F存的收費場所可以整合形成一個專業化的停車收費公司,其行業管理和審批、行政管理、停車收費的具體管理職能要充分明確。在此基礎上,加緊出臺相關政策措施,鼓勵和吸引社會力量投資興建停車場,建立多元化的停車收費管理公司,統一、規范全市的停車管理秩序。
2.科學規劃停車場建設,加快完善我市停車管理法規體系?茖W預測我市機動車總量增長趨勢和中心城區未來的停車需求,抓緊研究我市建筑物配建停車泊位的實施標準。以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為契機,按照配建為主、公建為輔、路內補充的原則,科學編制榆林市中心城區公共停車場(庫)的建設規劃,加快修改和完善我市現行停車管理法規體系,建立健全執法監督工作機制,全面規范停車規劃、建設、管理、監督的工作程序,推動停車產業發展的規范化、法制化、科學化進程。
3.不斷加大建設力度、執法力度,積極促進停車產業良性發展。要將停車場建設納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范疇,充分挖掘現有停車資源,向規范使用存量空間要效益。一是抓緊普查全市現有可供停車的空間資源,由交警部門會同市執法局按照“能劃則劃”、“應劃盡劃”的原則,統一審批和施劃停車泊位,特別是要在具備條件的路段和公園、學校、醫院、廣場,如市一院和北方醫院的周邊,開辟盡可能多的臨時停車泊位和夜間停車場;按照“上天入地”的思路,由向土地要面積轉向天空地下要空間,要綜合考慮城市功能的提升,能將地下的停車場建設與地上的街頭綠地融合,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結合人防工程合理建設一批輻射面較大的停車場。如火車站廣場、世紀廣場、南門廣場、市民大廈以及公園綠地的邊角余地及閑置地,建設公共地下N層停車場或地面立體停車樓。二是抓緊制定促進停車泊位錯時使用和循環周轉使用的實施辦法,最大限度地提高有限停車泊位的使用效率。三是針對停車“有車無市場”、市場化水平較低的現狀,要適時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在土地出讓金減免、稅費減免、產權交易等方面支持引導民資、外資參與停車場(庫)建設與管理,整合公共停車場相關停車信息,在重點地區和街路推廣停車誘導系統,依托科技手段建設停車泊位信息查詢系統,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引導停車者及時泊車,有效提高停車設施的利用效率。四是加大對挪用、改用配建停車場及亂停亂放行為的監管和查處力度。如老城區新建路的天惠、海龍、喜洋洋、百家、國貿等大型商場的地下商場,強制盡快恢復停車功能。政府應盡快協調啟用榆林軍分區、市十五小和七幼等地下停車場,緩解車流量密集的世紀廣場、惠民路周邊學校停車難的問題。
4.充分運用價格調節機制,進一步規范停車收費管理。建議物價、執法等有關部門抓緊研究制定新的停車收費管理辦法,針對不同區域、不同時段制訂不同的收費標準,運用價格杠桿,引導機動車流向室內、地下停車場和中心城區以外的停車場,促進停車泊位的循環使用,從而規范機動車停車秩序。全市停車場要實行收費公示,統一收費標準,推行管理人員培訓持證上崗,引導停車泊位經營單位使用電子收費系統。收費取得的收入要實行收支兩條線,應收盡收,堅決杜絕稅費流失,努力實現資金自求平衡。在商業區等重點部位和地區的路內停車可以適時開展智慧停車計費試點工作,有效規范停車收費管理,提高泊位周轉率。
5.宣傳引導相結合,大力倡導文明停車和“綠色出行”。加大文明停車宣傳力度,深化“文明出行”主題教育活動,有關單位通過發放“文明停車卡”和文明停車宣傳單等形式,廣泛開展“文明停車、遵章停車”教育活動, 增強車主文明停車意識,開展聯合治理機動車亂停亂放行動,重點整治機動車亂停亂放現象較為嚴重的重點區域,通過教育和懲處相結合的方式,提高有車族自覺遵守停車規則的意識;同時,大力倡導“綠色出行、健康出行”環保意識,引導和鼓勵市民采取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爭取廣大市民理解、支持并參與綠色出行,從根本上緩解我市停車難問題提供助力。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