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市綠色長廊建設情況的視察報告
市政協經濟委
按照市政協全年工作安排,5月8日,市政協經濟委組織部分市政協委員在市林業局的積極配合下,赴榆陽、橫山區實地視察,并召開座談會聽取委員意見和建議,現將視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市綠色長廊建設工程從2009年啟動實施,2011年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建設千里綠色長廊的意見》(陜政發〔2011〕10號),市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建設千里綠色長廊的實施意見》(榆政發〔2011〕19號)、《關于加強全市綠色長廊建設工程的意見》(榆政辦發〔2014〕27號)等文件,截止目前已對包茂、青銀、榆神、神府、榆綏、榆佳等6條高速公路,G210、G307、G242等3條國道以及榆林繞城快速干道、懷遠大道、府谷縣大石公路、神木市店紅公路等一級公路,部分農村公路沿線進行了綠化美化,在道路兩側建設護路林網,對中分帶進行園林式綠化,道路沿線山體全面綠化,綠化里程2000多公里,提升了全市綠化水平,改善了全市道路沿線的生態環境,產生了顯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2018年計劃綠化25條道路總里程565公里,截至5月上旬已栽植垂柳、香花槐、新疆楊、圓柏、油松、樟子松等樹種14.2萬株,里程達450多公里,完成全年總任務近80%。
近10年來,全市在建設綠色長廊工程中,堅持“路修到哪里,綠化跟進到哪里”的原則,摸索出一些成功做法:一是注重質量是關鍵。質量第一是實施綠色長廊的根本,依靠 “科技興林”的總體思路,對從苗木整地到栽植各環節制定了技術標準,專業人員跟班作業,提供技術指導,進行質量檢查。以大規格樟子松、油松、側柏等常綠樹為主,搭配各種花灌木、地被,提高綠化檔次。二是落實政策是保證。認真落實土地、林業等相關政策,通過征用、租用、林地置換,按退耕還林政策補助等方式落實造林綠化地塊 6.3萬畝,取得顯著成效。三是創新模式出效率。實行“育苗造林一體化”模式,有工程綠化需要的苗木、有技術優勢的林業單位實施綠化工程,保證了工程質量,加快了工程進度,更降低了投資成本。工程投資按4∶3∶3的比例分三年兌現,“掏錢買活樹”,延長了管護期,提高了保存率。四是加大宣傳造聲勢。市、縣區電視臺和新聞媒體大量播出林業專題節目,宣傳建設綠色長廊的重要性及相關政策規定。通過對比算賬的方式向群眾宣傳綠化工程建設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在全市營造“共抓大保護”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存在問題
(一)項目資金安排還沒有完全理順。綠色長廊建設實施近十年了,工程項目資金管理未納入規范程序。一是項目資金一直未納入財政年初預算。項目任務的下達,項目實施過程資金如何跟進,年底項目資金能否及時兌付等都沒有納入預算,缺乏規范,項目實施難以保證。二是撫育管理跟不上。城市綠化有園林處、園林所等專門機構管理,但是綠色長廊等建設項目只有建設資金,沒有后期管護撫育資金,三年建設期滿后,由于財政沒預算專項管護資金,使栽植樹木得不到有效管護。導致有些枯死株、遭車輛或人畜損毀的苗木不能及時清理和補植補栽,修枝整形措施基本沒有;有些地方群眾護林意識淡薄損壞綠化帶苗木嚴重,影響了綠化的整體效果;有些司乘人員缺乏防火意識,時常在高速公路及一級公路上隨手將煙頭拋出車窗外,頻頻引發森林火災,對道路沿線的綠化帶造成損毀。
(二)綠化帶地塊落實困難。綠色長廊建設是堅持綠化跟隨路走的原則,全市在公路建設上有許多只是規劃了道路,沒有規劃道路兩旁的綠化帶,導致公路建成后,在實施綠化帶建設時群眾阻工現象嚴重,一些綠化項目不能按期完成;一些路段兩側可綠化的空間很大,由于地塊不能落實,出現綠化帶的斷點、盲點較多,形不成綠化整體效果。
(三)部門之間協調配合不夠。高速公路圍欄內的綠化,本應由高速公路管理部門承擔并組織實施,目前我市的高速公路綠化全由市林業部門實施,高速公路管理部門不能積極配合,施工車輛及人員難以順利出入施工場地,即使能到施工現場,也要加收費用。一些公路建設項目沒有按照綠化與項目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只重視道路建設,忽視道路綠化,部分新建道路即使有綠化規劃,也只是在道路兩側栽植了紫穗槐等灌木,綠化水平很低;一些路段安排的綠化項目,由于道路基礎設施不能按預計工期完成,導致綠化項目不能及時實施,有的已建成的綠化帶因道路設施延期導致損壞嚴重。
(四)專業人才匱乏。全市林業系統人才隊伍老化,斷層現象嚴重,專業技術人員嚴重短缺,無法適應全市林業工作的高質高效發展,在打造全市林業精品工程等方面,缺乏專業技術支撐。
三、對策建議
(一)繼續加大支持力度。綠色長廊建設是國土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形象,推動區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大決策。一是要規范資金運行程序。市政府應將綠色長廊工程等林業建設資金納入年初財政預算,理順和規范資金管理程序,確保林業建設的持續性和穩定性。目前需要綠化的路段還有很多,包括一些已經綠化的路段和農村公路綠化的提升改造。二是堅持造管并重。各級財政應安排綠化管護專項資金,對公路沿線的綠化帶進行撫育,及時進行澆水、修剪,讓對損壞苗木不斷得到補植和修復。
(二)全面提升綠色長廊的建設標準。綠色長廊建設不僅是對公路兩旁改善生態環境的綠化,更是提升城市品位,打造榆林形象,展示榆林魅力的窗口,要全面提高綠色長廊建設標準。一是增加護路林帶的厚度,即在條件適合的地帶,增加道路兩側林帶的寬度和密度。二是提高林帶的綠化標準。增加樹種的豐富度,喬灌花結合,針葉樹種和闊葉樹種,常綠樹種和落葉樹種合理搭配,既有樹種搭配的合理性,又有層次錯落、花草飄逸的觀賞性;既能反映榆林治沙精神的傳承,又展現豪邁、開放的榆林新風貌。三是切實解決綠化帶的斷點、盲點問題,保證綠化帶的連貫性。要采取征購、置換、流轉等多種形式,多種渠道落實地塊,確保綠色長廊建設的整體效果。
(三)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
高速公路包括綠化帶在內屬封閉式管理,各高速公路管理部門應對其管轄范圍內的造林綠化、澆水管護作業主動配合提供便利,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森林防火、封山禁牧意識,保護綠化成果,市政府應做好相關的協調工作。新建的公路、鐵路項目,要把道路兩側綠化納入規劃,與工程建設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綠色長廊建設需要交通、城建、交警、執法等部門的協作配合,這些部門應共同肩負起實施綠色長廊工程的職責。市考核辦把高管部門等相關單位的綠色長廊建設工作的單項考核一并納入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范圍,強化經常性督查考核。
(四)成立林業行業協會。成立行業咨詢公司和行業協會,這些組織可以吸收退休的林業專家和林學專業的大學生,成為全市一支具有規劃、設計、栽培、養護等高素質的林業專業團隊。政府可以通過向這些組織購買社會化服務來解決因為專業人才斷層帶來的一些缺失。
(五)強化宣傳力度。在榆林廣播電視臺等主流媒體開設專欄,廣泛宣傳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目的、意義和具體工作安排部署;廣泛宣傳“榆林治沙精神”和治沙造林英模事跡,賦予“榆林治沙精神”新的內涵;在一些公眾場所、交通干道、主要出入口設立戶外廣告;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各大通信運營商的短信平臺、各類宣傳櫥窗及其他公用設施廣泛宣傳。要加大愛護林木和森林防火宣傳教育力度,并在重點地段設立警示牌,營造“愛綠、植綠、護綠”的良好社會氛圍。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