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重點項目建設 增強經濟內生動力
市政協經濟委
■編者按: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是全市經濟工作的重點,也是人民群眾和政協委員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2014年10月29日至31日,在市政協副主席王成繼的帶領下,市政協經濟委組織部分委員先后赴榆陽、神木、橫山、佳縣和榆林高新區、榆神經濟開發區,深入中煤甲醇醋酸系列深加工等15個重點項目建設工地實地視察。
主要成效
■ 今年的我市重點項目建設總體進展情況良好,支撐經濟穩健發展的作用明顯。
今年1-9月份,全市105個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351.1億元,占年度計劃580億元的60.5%?傮w來看,今年的重點項目建設工作力度大、謀劃質量高、支撐作用強,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取得了明顯成效:
——續建項目進展好于新開工項目。68個續建項目完成投資269.9億元,占年度計劃400億元的67.5%,有56個項目復工建設,復工率達82%;37個新開工項目完成投資81.2億元,占年度計劃180億元的45%,有25個項目開工建設或舉行了開工儀式,重點項目開工率為68%。續建項目完成投資率、開(復)工率明顯好于新開工項目。
——能化類項目進展好于其他類別項目。54個能源化工項目完成投資267.7億元,占年度計劃365億元的73.3%;24個基礎設施項目完成投資46億元,占年度計劃130億元的35.5%;7個輕工建材裝備制造業項目完成投資2億元,占年度計劃6億元的33.3%;8個農業生態水利工程項目完成投資17.9億元,占年度計劃45億元的39.4%;6個現代服務業項目完成投資8.3億元,占年度計劃15億元的54.9%;6個民生工程社會事業項目完成投資9.2億元,占年度計劃19億元的47.7%。能化項目投資完成率超過了平均進度,明顯好于其他類別項目。
——企業投資項目進展好于政府投資項目。19個中央企業投資建設項目完成投資82.6億元,占年度計劃151億元的54.9%;9個省外企業投資建設項目完成投資49.9億元,占年度計劃投資54億元的92.3%。17個省屬企業投資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01.5億元,占年度計劃138億元的73.4%;23個市域企業投資建設項目完成投資43.9億元,占年度計劃56億元的78.5%;37個各級各類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完成投資73.2億元,占年度計劃181億元的40.4%。企業投資項目進展總體上好于政府投資項目。
——省級重點項目進展好于市級重點項目。5個省考項目完成投資66.7億元,占年度計劃79.6億元的83.8%;20個省級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48.2億元,占年度計劃投資193億元的76.9%;105個市級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351.1億元占年度計劃580億元的60.5%。省考、省級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明顯高于市級重點項目。
主要問題
■既存在市場信心不足,也存在投資環境制約等問題。
部分項目前期準備工作不夠充分。由于投資主體、設計方案、工藝技術路線及市場環境等因素的變化,部分重點建設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和前期謀劃論證不夠充分,有的雖然列入重點項目,但至今仍未實質性開工建設;有的配置資源開采項目進度快,但轉化項目進度慢。
企業投資信心不足。受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和能化市場需求持續低迷等因素影響,企業投資信心嚴重受挫,普遍存在等待觀望和畏難情緒,導致部分重點項目建設停滯不前。從1-9月份統計情況看,要完成全年重點項目建設任務,第四季度還需完成投資230億元左右,有12個項目有待復工,13個項目有待開工,任務十分艱巨。
要素制約比較突出。一是建設資金緊缺。特別是民企投資項目受抵押擔保等條件的制約,融資難度進一步加大,府谷煤炭鐵路專用線、恒源工業小區等項目資金斷鏈,項目已停工。二是項目用地緊缺,F有土地指標遠遠不能滿足項目建設的需要,據不完全統計,今年的105個重點建設項目,共需用地指標15萬畝左右,目前,只落實了7萬多畝,還有近8萬畝用地指標,有待進一步落實,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三是項目審批緩慢。全市105個重點建設項目中,有21個項目尚未審批,其中已備案的項目也仍在辦理完善環保、土地、林業等相關手續,部分項目因未審批或審批手續不全而不能開工建設。
項目建設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硬環境方面,水、電、路、排污、渣場、電力通道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還不能滿足項目實際需要,榆橫工業區污水回用管道和榆神清水工業區污水處理廠、渣場、供水、供電等配套設施建設滯后,已影響到華電榆橫電廠、中煤榆橫煤化工、神華甲醇下游深加工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建設和投運,電力外送通道成為制約新能源項目建設投運的重要制約因素。軟環境方面,個別部門和單位還存在服務重點項目建設的意識不強、辦事效率不高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項目建設進度。特別是由征地拆遷及土地權屬糾紛和補償兌現等引發的群眾阻工現象時有發生,直接影響著項目的推進和建設。
意見建議
■對癥下藥解決好存在的問題,是實現榆林長遠發展的重要保障
進一步堅定項目帶動發展戰略不動搖。重點項目建設是榆林跨越發展的“牛鼻子”,是全市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和有效抓手,既是拉動當前經濟增長的有效舉措,也是實現榆林長遠發展的重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作為“經濟發展較快的落后地區”,加快發展仍然是我們的第一要務,重點項目建設仍然是我們的第一抓手。面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可以說挑戰與機遇并存,要發揮優勢,搶抓機遇,特別是要看到榆林經濟積極向好的一面,既有中省政策的大力支持,又有一批重大項目的陸續落地,未來發展潛力很大,空間很大,我們一定要堅定發展信心,進一步增強抓好重點項目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千方百計破解要素制約難題。一是著力破解資金短缺難題。積極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為重點項目建設提供資金支持,確保重點建設項目的順利實施;及時了解國家新的投資方向和重點,加大項目對口銜接的力度,爭取項目資金支持;加強重點建設項目與金融機構之間的協調溝通,加強銀企合作,搞好銀企對接,積極向銀行推薦優勢項目,協調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確保重點項目建設資金需要;強化社會融資,建立有效的融資平臺,激活民間資本,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同時,積極探索上市融資、企業債券、投資基金、基金融資等多種融資途徑;加大招商引資和利用外資的力度,拿出好項目,吸引更多的省外、國外企業來我市投資。二是全力破解土地瓶頸制約。加大土地收儲力度,通過土地復墾整理、空心村改造等措施,最大限度地獲取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同時,搞好協調對接,積極向上爭取更多用地指標。加大土地挖潛力度,提高投資強度,引導投資主體建設多層標準廠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實現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把好項目審查關口,優先落實重點建設項目用地;盤活閑置土地,建立閑置土地預警預報告制度,對沒有如期開發建設的項目,督促其加快建設,對土地閑置超過規定時限的,下決心清理。三是加快推進項目申報審批。積極指導和協助項目業主做好項目前期工作,提前介入,加強與項目單位的溝通協調,建立由有關職能部門和投資方、建設方、施工方參與的聯合協調機制,及時研究解決存在問題,加快項目審批、核準、備案進度,避免項目開工建設后出現手續不全等被動局面。同時,加快推進環評批復,科學評估環境容量,大力爭取排放污染物總量指標向我市傾斜,確保不因環評影響項目建設。
不斷提升項目管理水平。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重點項目建設考核機制和管理辦法,明確目標、任務和職責,抓好重點項目落實。進一步規范BT、BOT模式開發建設項目,有計劃運用BT、BOT模式開發建設項目。進一步加強竣工項目后續服務。對竣工企業項目,在人才引進、員工培訓、生活服務等方面給予更多的關心,盡快讓企業早投產,早見效。對竣工社會事業項目,要加強管理和服務,使工程早使用,群眾早受益。嚴格落實廉政責任制,在項目資金撥付、使用等方面,實行陽光操作,在安全生產方面加強督查,在工程建設質量方面嚴格把關,建設精品工程、廉潔工程。
盡力優化項目建設環境。多方籌措資金,積極溝通協調,加快各園區水、電、路、排污、渣場、電力通道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滿足項目建設需要。根據權力清單,公開服務承諾事項,梳理再造審批流程,開辟綠色快速通道,對市級重點項目相關申報審批手續辦理嚴格實行依法及時辦結制度,對需要國家和省相關部門許可的事項,協助業主單位實行對口跟蹤落實。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督促縣區政府和開發區管委會對本轄區范圍內每個市級重點項目制定阻工工作預案,明確具體的工作措施,層層落實領導責任,確保阻工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建立利益保障機制,對全市重點項目建設環境進行一次全面排查,及時了解掌握重點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重點解決基層和企業周邊群眾的合理訴求。成立投資環境投訴專門工作機構,設立公開舉報電話,確定專人負責,受理、處理重點項目建設環境保障投訴有關案件,力爭把矛盾和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強化督促檢查督辦,確保重點項目建設各項工作要求和政策措施落實到位。加強對重點項目建設意義的宣傳,積極爭取群眾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著力營造良好的項目建設氛圍。
科學合理安排明年的重點建設項目。及早謀劃明年重點建設項目,根據項目成熟情況和資金、土地保障情況,科學、慎重確定項目,并力爭與“十三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相銜接,盡量減少項目建設過程中的調整和臨時變更。受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影響,估計明年重點項目建設資金籌措將更為困難,建議適當調減重點建設項目數量和投資規模,集中力量和資金,保證項目建設的開工率、資金到位率和時序進度,確保一批續建工程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項目建設,充分發揮重點項目對縣域、市域經濟發展的支撐帶動作用。同時,做好重點項目前期工作,高度重視項目編制和項目庫建設。認真研究我市比較優勢,準確把握國家產業政策,精心編制一批產業關聯度高、市場前景好的項目,算好項目的財政貢獻賬、環境保護賬和綜合效益賬,使項目建設接替有序,后勁不減,做到重點建設項目“研究一批、儲備一批、建設一批、投產一批”,引導全社會投資形成良性發展態勢。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