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視察報告您當前位置:首頁 >>政協業務 >>視察報告

榆陽區農村土地流轉工作情況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1434次     時間:2014年10月22日

市政協三屆二十一次

常委會議材料之四

榆陽區農村土地流轉工作情況 

榆陽區政協

201410

 根據會議安排,我就榆陽區農村土地流轉工作情況進行匯報。我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從2010年底開始,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出臺了《榆陽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實施方案》,制定了考核辦法和年度目標任務。采取政策引導、政府支持、部門包抓、鄉鎮實施、群眾自愿的辦法,鼓勵農民采取互換、轉包、出租、轉讓、入股的形式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從5月份區政協進行的專題調研來看,我區已實現土地流轉面積70.5萬畝,流轉面積占全區耕地總面積的67.7%。總體上呈現因地制宜、模式多樣、有序推進的發展現狀,具體匯報如下。

一、土地流轉的規模和特點

榆陽區土地流轉模式南北有別,南部山區主要通過實施中低產田改造和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專業合作社的形式,實現成片流轉;北部草灘區,因為守家在地人口較多,主要是以互換為主的土地細碎化整合和土地開發項目后的新增土地流轉為重點。從流轉形式來看,全區以互換為主占73.8%;以轉讓或出租占26.2%。從土地流轉期限來看,1-3年占58.1%,4-6年占22.4%7-9年占1.2%,10年以上占18.3%。流轉出土地種糧占50%,種菜占5%,林果占35%,草畜占5%,其他占5%。模式已基本形成,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是企業帶動型:以農業龍頭企業承包土地,實施標準化生產和規范化管理。這種模式既推動了土地的大規模流轉又實現了企業和農民的互利雙贏。例如:2010年陜西大地種業公司從小紀汗鄉大紀汗村集中流轉2300畝土地,發展馬鈴薯基地,這個項目使農民不僅得到了土地的承包費,還在家門口就賺到了打工的勞務費。

第二是產業關聯型:以主導產業開發為主,進行統一規劃和統一標準,發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形成農業主導產業。例如:馬合鎮堅持發展“種養互補、以養致富”的玉米種植與規模養豬產業,促使全鎮全面開展土地整合流轉,推動了農業的規;、機械化和專業化生產;魚河鎮以寺伙溝、王沙洼、南沙村為中心,大力發展設施蔬菜產業,從而促進了土地的特色流轉。

第三是專業合作型:由返鄉創業致富能人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將自己承包經營的土地以股份的形式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對土地再進行高標準改造,既實現了土地的提質增效,又實現了規模流轉。例如:劉千河辦事處新寨村由本村企業家高增華擔任村支部書記,成立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農民自愿入股,在他的帶領下,投資300多萬元,利用大型機械,新修大排梯田,帶動土地流轉2300畝。

第四是大戶承包型:由種植大戶承包土地,實現土地大面積流轉。例如:岔河則鄉河口村8組,由河南省南陽市種糧大戶蔣庭朝承包耕地960畝,每畝每年260元,承包期為15年;余興莊辦事處原李官溝村,由李增泉承包6000多畝進行造林綠化,打造了南部山區生態景觀旅游度假村。

第五是全面實施細碎化整合型:這是我區北部草灘區鄉鎮主要的土地流轉方式,也是我區土地流轉的主要成就,2010-2012年,三年累計實施細碎化整合26萬畝,基本消滅了一畝以下零星地塊。

二、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措施

第一是加大政策宣傳力度,不斷提高參與者的認識水平。由于農民文化水平的制約,不少農民對農村土地的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等概念混淆不清,擔心土地流轉后,征用土地得不到補償,寧可粗放經營,也不愿將土地流轉出去。有的農民把土地作為“生存之本”,擔心土地流轉后失去生活保障,積極性不高。為此,我區農業局與農工部聯合編制《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手冊》,將最新的土地流轉政策匯集其中,發放給各鄉鎮、辦事處和廣大農戶,這一舉措得到省市領導的肯定并建議在全省推廣。

第二是健全機制,提升土地流轉工作的管理水平。目前土地流轉的中介服務市場尚未形成,土地流轉自發性、隨意性和盲目性較大,造成流轉監管無法到位。我區農業相關部門健全了區、鄉()兩級土地流轉管理機構,制定嚴格的考核獎勵辦法,進一步明確相關部門職能,形成了推動土地快速規范流轉的合力。為了規范和加快我區農村土地流轉步伐,推進農業產業化、規;、集約化進程,按照土地流轉管理機制建設要求,區一級成立了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負責全區土地流轉工作政策法規的宣傳培訓和相關政策意見的制定,以及土地流轉信息庫的建設。各鄉鎮也成立了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站,開展土地流轉供求登記、信息發布、土地評估、政策咨詢等服務工作。為了及時解決土地流轉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還成立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委員會,各鄉鎮成立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解委員會,負責解決土地流轉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糾紛。目前,區、鄉鎮、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機構還正在建立和完善當中,要充分調動與發揮三級土地流轉服務機構的職能作用,切實做好農村土地流轉的政策宣傳、供求登記、信息發布、中介協調、合同簽證、流轉監管和糾紛調處等工作,建議在(縣)區一級土地流轉服務中心聘請法律顧問,為土地流轉無償提供法律咨詢,協調流轉雙方的利益,確保真正做到依法流轉。

第三是加大政策扶持,營造推進土地流轉的良好環境。要適當集中各級財政的強農惠農資金,對達到一定規模、示范帶動效益高的經營大戶加大財政補助和獎勵扶持力度。我區為了推動農村土地流轉步伐,獎勵流轉大戶,連續三年都出臺了考核獎勵辦法,2011年區財政拿出200萬元,今年對這一政策作了重大修改,出臺了今后五年的獎勵辦法,將每年的獎勵金費增加到300萬元。在土地流轉面積較集中的村組,采取捆綁各類農業項目資金的使用辦法,實行重點扶持。例如在劉千河新寨村旱作農業示范園建設中,區政府將捆綁農業、農機、農發、科技、交通等部門資金,平整土地,修建道路,統一種植,實現機械化作業,引領南部山區旱作農業的發展。另外,在經濟條件較好的鄉鎮,除了捆綁各類項目資金進行重點扶持外,鄉財政每年也應拿出部分資金獎勵流轉大戶和積極開展土地流轉工作的鄉、村干部,從而促進農村土地的流轉進度。

第四是構建監管保障體制,確保土地流轉健康發展。建議市區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對土地開發利用情況的監管,堅決杜絕改變土地使用性質的行為。構建監管體系,堅決杜絕未申報審批進行土地開發和新開發后不能及時有效利用的土地,防止造成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以及破壞生態行為的發生。堅決杜絕借用土地項目開發變相進行囤地的行為。更為重要的是要進一步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使農民在基本生活、醫療、養老、社會救助和進城后住房、子女上學等方面得到有效保障,解除農民土地流轉的后顧之憂和心理障礙,降低農民對土地的依存心理和依賴程度,促使農村土地流轉走上市場化的軌道,促進全市土地流轉工作的長期健康發展。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783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2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