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社情民意您當前位置:首頁 >>政協業務 >>社情民意

關于科技支撐我市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建議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1846次     時間:2022年08月08日

榆林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作為國家能源化工基地,正在創建陜北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落實“雙碳”目標既是轉型升級的最大挑戰,也是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最大機遇。我們必須把科技創新作為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第一動力,實現煤、油、氣、可再生能源融合發展,促進非化石能源大規模利用、化石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和低碳化發展。

一、我市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痛點

(一)經濟發展取得新成績,但綠色低碳產業占比偏低。我市2021年GDP達到5435.18億元,增速達7.9%,增速位居全國第46位、西部第5位。2021三次產業結構為5.3:68.2:26.5。其中,工業增加值3575.8億元,占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96.5%,占GDP比重65.8%。形成了以能源工業為主要支撐的工業結構,構建起了以煤油氣開發為基礎,電力、化工為主導的產業體系。第二產業是二氧化碳排放重要領域,我市第二產業占國民經濟比重和工業內部高耗能行業比重偏高,現有產業結構、能源消耗仍以高碳為主。

(二)節能減排取得新成效,但零碳清潔能源比重較小。“十三五”時期,我市全面完成了節能減排的目標任務。但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仍呈不斷增長趨勢。電力、化工、煉油煉焦、冶金四個行業占碳排放總量80%,在接續產業尚未壯大、科技創新支撐不足、產業結構難以在短時間內實現根本性變革的情況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十分艱巨。2021年我市能源消費總量為 4424.85萬噸標準煤。其中,煤炭消費比重 80.31%,油品消費比重 4.42 %,天然氣消費比重10.92%,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4.35%,離國家設定的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25%的目標相差甚遠。

(三)高新技術落后,科技人才儲備不足,缺乏支撐點。科技創新不足和高端人才缺乏成為我市轉型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由于煤炭行業的高收入、高收益吸引生產要素向產業集中,而處于初級開采與加工的產業對技術創新要求不高、技術進步緩慢,企業技術創新動力不足。從事初級產品生產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強,致使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發展失去底部支撐,制約了低碳轉型。現有的技術水平下減排成本較高,巨大的綠色市場必須倒逼現有減排技術優化。

(四)傳統產業治理難度大,轉型升級難度較高。我市工業布局基本圍繞煤炭展開,巨大的煤炭工業體量將成為轉型發展的最大難題。行業發展方式粗放,發展模式固化,排放居高不下,急需實現集約化發展的躍遷。多數傳統行業(蘭炭、金屬鎂)企業生產設施陳舊,治理基礎薄弱,治理難度較大。

二、科技支撐我市碳達峰碳中和的建議

推進我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要加快構建科技創新支撐體系,抓緊部署低碳前沿技術研究,加快推廣應用減污降碳技術,提升我市在低碳環保領域的技術優勢和儲備,讓科技真正成為支撐我市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關鍵因素。

(一)研究制定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方案和技術創新路線圖。研究制定《榆林市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方案》,重點突破可再生能源、儲能、氫能、新材料、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生態碳匯等領域關鍵技術,統籌推進科技創新支撐引領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研究編制《榆林市碳中和技術創新路線圖》,提出我市碳中和技術選擇、發展路徑和有關部署建議。

(二)加快布局建設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平臺。一是組建榆林低碳研究院。鼓勵有條件的能源企業利用高校及科研院所優質科研資源,組建榆林低碳研究院,聚焦碳金融、碳管理和循環經濟等領域,加強合作、技術交流和人才培養,積極參與碳達峰、碳中和項目研究,開展更加深入的戰略研究,為科學決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撐。二是組建一批綠色低碳技術重點實驗室和創新中心。聚焦能源化工關鍵領域,圍繞清潔能源替代等關鍵問題,積極開展交叉前沿科學研究,推動能化及儲能先進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載體建設,進一步豐富基礎理論體系和底層技術支持。三是打造能源低碳企業創新聯合體。圍繞我市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需求,支持能源企業牽頭,聯合行業上下游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科研力量,組建一批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升級的高能級企業創新聯合體,形成突破關鍵技術瓶頸的企業主導型戰略科技力量,承擔重大科研任務。四是建立能源金三角地區碳中和數據中心。確立碳排放核算標準體系,制定未來低碳工業園區、低碳社區評價標準,解決當前存在的碳排放評價與核算標準缺失的問題,為能源金三角地區減排降碳、碳匯交易、低碳發展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三)加快推進綠色低碳關鍵技術研發。一是聚焦能源供給側和消費側的科技創新。梳理現階段我市高耗能企業轉型難點,通過科技立項解決卡脖子問題,協助企業轉型。開展低碳、脫碳以及負碳關鍵技術研發與推廣,聚焦能源高效開發、節約利用等重大科學問題開展科技攻關,搶占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制高點。在碳排放重點行業和低碳園區,加快綠色低碳先進適用技術的應用,助力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二是設立綠色低碳關鍵技術與示范重點專項。積極推動與“雙碳”相關的科技創新和工程建設,鼓勵能源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聚焦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研發,支持發展低碳化轉型技術,加強碳中和前沿技術創新探索,重視生態系統增匯技術研究,以及碳中和科技成果示范應用,通過科技創新降低煤炭消耗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推動新能源產業與現代煤化工等產業耦合發展。三是建立實施減污降碳協同治理平臺。建立項目碳評、碳強度分類管理和企業碳賬戶工作體系。建立完善綠色低碳技術評估、交易體系和科技創新服務平臺。

(四)加快綠色低碳技術場景推廣應用。一是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積極爭取科技部支持,將我市列為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以碳達峰碳中和為主題,集成應用碳捕集與封存利用、清潔能源與建筑節能等技術,探索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以“雙碳”目標倒逼能效提升、能源和產業結構轉型,構建以“智能碳使用”和“碳直接避免”為核心的碳中和體系,統籌各類創新資源,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探索適用技術路線和系統解決方案。二是建立榆林低碳生活科技館。在榆林科技館建設榆林低碳生活科技專館,通過科普的形式,寓教于樂,傳播低碳生活的基本知識,廣泛介紹國內外低碳生活的具體做法,加快推廣應用減污降碳技術,推動大型活動和公共機構實施碳中和。三是構建碳中和產業生態圈。打造氫能產業創新區,建設安全優質優價氫能保供基地、國內一流的氫能供應與燃料電池和關鍵材料產業化基地與應用示范區。打造以創新驅動和綠色零碳為導向的、國際領先的綠色低碳智能制造業集群。四是建立場景建設長效工作機制。對優質落地場景給予技術創新、創業孵化、人才培養等支持,在碳減排量化核算方面,通過示范活動設計等開發碳足跡計算軟件、手持碳排放計算器等工具,從而帶動低碳技術在市場的落地和迭代。  

(五)全力營造支持碳達峰碳中和良好創新生態。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設立政府引導基金、提供財政貼息或擔保撬動社會資本投資綠色低碳產業,放大財政資金杠桿;建立榆林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針對榆林碳交易市場,聯合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制定企業碳排放量核算以及碳稅政策;創造條件引進碳中和領域領軍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培養綠色低碳領域本土高層次人才,形成一批“專、精、特、尖”的高層次人才團隊;實施“雙碳”科技型企業騰飛行動計劃,健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機制和全程孵化體系,加快培育一批綠色低碳領域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企業。


(市政協教科委)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860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2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