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社情民意您當前位置:首頁 >>政協業務 >>社情民意

關于加強城市社區服務管理的建議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2111次     時間:2020年04月07日

近年來,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加快推進和社區居民物質文化需求的不斷增長,傳統依托行政力量的社會管理服務思路和能力越來越難以適應時代發展,特別是社區管理服務方面問題日益凸顯,極大地影響著社區群眾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影響著城市社會管理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為此建議:

1.加強基層組織領導,不斷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結構。一是強化黨建引領。各縣市區應充分發揮城市基層黨建“一線指揮部”作用,出臺配套制度,各部門提供給社區的資金資源,以社區黨組織為主渠道發放,部門單位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增設“社區打分”指標。二是選優配強隊伍。加強對社區黨組織書記、網格黨組織書記的培養,選派社區黨員骨干作為黨建指導員入駐“兩新”組織,開展日常黨建工作。出臺激勵政策,進一步激發他們干事創業、擔當作為的積極性。三是共建共治共享。積極引導群團組織、各類社會組織、企業和社會資本參與城鄉社區治理,推進街道社區黨建、單位黨建、行業黨建互聯互動,做到組織聯合、活動聯辦、資源聯用、服務聯動,實現共建共治共享。

2.優化服務模式,加快實現社區服務精準化全覆蓋。建議推行“8+8+8”全天候服務,將每日24小時分成3個時段精準對接居民需求,將工作人員劃成3拔輪流上崗開展工作:第一個時段為工作日八小時,提供民政社保、綜合治理、新興領域黨建等一站式便民服務,開放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四點半課堂,實現老有所養、幼有所育。第二個時段為工作時間前后,主要提供快遞代收、全民健身、趣緣活動、創業沙龍、社團文化活動,著力打造有文化、有品位、有溫度的服務項目。第三個時段是夜間8小時,主要提供網格值守、物業巡邏等轄區安全服務,為環衛工人提供臨時歇腳場所,為讀者延長幸福書屋開放時間,讓居民服務需求全時段得到滿足。

3.創新服務方式,切實做到讓“居民少跑腿”。主要是依托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建立“三個一”:一是一站式便民大廳。建立服務辦事平臺、百姓問政平臺、地理信息平臺、民情日記平臺,將居民個人信息、辦事流程、申請表格錄入到系統中,設立黨建、綜合服務、綜合治理等窗口,將所有服務事項納入進來,同時實現數據無縫鏈接。二是一網通信息平臺。登記錄入轄區地圖、人口、單位、民生社保、特殊人群等具體信息,將轄區三維地圖和小區、樓棟、房屋等人口信息相互匹配,及時上報轄區發生的人員變遷、安全隱患、綜治維穩等信息,實現民情信息一網攬盡,為開展多元化、精準化、個性化服務奠定信息基礎。三是一鍵靈呼叫中心。通過信息化系統自動將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篩選出來,向行動不便的老人發放電子保姆機,社區可以及時根據呼叫信息通知家屬或就近調動網格員、街巷長、志愿者為他們提供幫助,實現零距離服務。

4.開展差異化服務,著力打造溫馨和諧社區。針對不同的社會群體,著力推行“四項工程”,開展差異化服務,推動社區服務由“一對多”程序式服務向“多對一”差異化服務轉變。一是實施“紅領巾呵護工程”。高度重視未成年人成長進步,開設“四點半課堂”,解決居民特殊情況下的燃眉之急。聯合中小學校開展傳統文化普及行動,繼承好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關注殘疾、單親、留守、貧困等重點兒童群體,有針對性地進行關愛幫扶。二是實施“夕陽紅關愛工程”。針對老齡化加劇現狀,完善社區養老功能,提供保健、娛樂、心理疏導等服務。對于生活不能自理、身邊無人照顧的老人,想方設法與社區值班人員保持聯通。搭建“百姓大舞臺”,引進老年大學社區分校,開設書法、剪紙、舞蹈、針織培訓。三是實施“藍領提升工程”。緊盯進城農民工群體,免費組織家政、建筑、烹飪、維修等技能培訓,讓他們在城市里留得下、呆得住、過得好。開展“社區最美工匠”評選等活動,將各行各業能工巧匠的聯系方式和顧客評價在微信公眾平臺錄入,既為居民選擇工人提供了參考,又能推動行業良性競爭。四是實施“白領服務工程”。積極協調駐區學校為轄區居民開放操場,共享活動設施。建立晨練、攝影、美食、廣場舞、馬拉松等趣緣活動隊伍,為廣大白領八小時外提供休閑娛樂平臺。在轄區景區開展青年聯誼活動,為適齡未婚青年提供交友機會,著力建設溫馨家園。


(市政協委員  楊紅梅)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628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2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