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社情民意您當前位置:首頁 >>政協業務 >>社情民意

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山藥產業的建議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1149次     時間:2020年03月10日

山藥為薯蕷科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其地下塊莖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氨基酸,特別是所含的薯蕷皂苷元、尿囊素、多酚氧化酶,是治療心血管疾病、癌癥等淄體類藥物的重要原料,對糖尿病、高血脂具有輔助治療的作用,可糧、菜、藥兼用,自古以來就被視為滋補佳品。2016年我國發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山藥又被列為40種藥食兼用植物,美國、英國和日本也將山藥列入藥典。其市場需求不斷增加,產業發展加快,全國種植面積達到800萬畝。

2013年以來,市農科院針對全國山藥發展趨勢,率先開展了山藥引種栽培研究。經過7年的試驗示范,篩選出大和長芋、鐵棍山藥、河北紫藥和西施山藥4個適合本區域栽培的新品種;形成“山藥豐產栽培技術規程”1套,并頒布為地方標準;登記成果1項,申請專利4項;在毛烏素沙區南緣的榆陽、神木、靖邊、定邊、橫山、佳縣等縣區累計示范推廣2.25萬畝,生產鮮山藥5625萬噸,產品品質和品相均優于主產區。累計總產值達3.38億元,種植戶新增收入1.58億元,其中2019年全市種植山藥12500畝,創造產值18750萬元,較馬鈴薯新增效益6875萬元,效益十分突出,是為我市目前露地種植效益最好的作物之一,也是北部地區扶貧產業的理想選擇。如2017-2019年,榆林市庫區移民辦以農科院為技術依托,在靖邊縣陽周村、趙莊村、新界村引進山藥新品種與配套栽培技術,實施庫區移民山藥生產項目1000畝,平均畝產2784.16kg,參與種植的農戶戶均收入提高了2至5倍,貧困戶在種植第一年就實現了脫貧。

但由于山藥產業還尚未列入我市農業產業發展規劃,目前仍存在深度技術研究經費短缺,推廣應用進程較慢等問題。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1.搞好產業發展規劃。由于連作障礙等因素,山東、河南和河北等主產區的種植面積不斷縮小,種植戶紛紛在新疆、寧夏等西部地區尋找基地。據初步了解,榆林市適應山藥種植的耕地資源在100萬畝左右。建議將我市作為山藥產業“北移西擴”的接續地,納入特色農業產業范疇進行規劃,將北部縣區長城沿線風沙區作為適宜發展區域,“十四五”期間,以年種植10萬畝、年產值30億元為發展目標,制定規劃,落實保障措施。

2.加大技術研究力度。我市開展山藥研究起步很晚,目前還缺乏自有品種,種薯以外調為主,費用約占總成本的1/3,產業化過程中還急需研究集成相應的配套技術。建議市級財政在“十四五”期間,每年預算50-100萬元,用于系統研究和深化研究,以便形成山藥產業發展的技術支撐體系。當前應重點開展以下研究項目:一是品種選育。以縮短生育期、適宜機械收獲和保護地種植為目標進行系統選擇,力爭育成自有品種。二是種薯繁育技術研究。突破市內自繁種薯質量不高的技術瓶頸,降低山藥生產成本。三是機械應用研究。通過引進試驗,改造研發出適宜本地山藥種植收獲的機械裝備。

3.加快山藥示范推廣步伐。作為一項新型產業,群眾對山藥認知度有限,一次性投資又較大,是制約產業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目前山藥種植以農業企業和外地種植大戶為主,本地農戶很少。建議市級財政設立專項引導資金, 農業、扶貧部門結合實施技術示范和產業扶貧項目,選擇一定數量的農戶和合作社,科學布點,開展示范,逐步輻射推廣。


(市政協教科委)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414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1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