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破解我市產業扶貧發展難題的思考
產業扶貧是以產業發展為杠桿的扶貧開發工程,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的根本之策,更是鞏固提高脫貧成果的長效舉措。扎實推進農業產業精準脫貧工作,要堅持以貧困村、貧困戶為脫貧核心,以培育壯大扶貧經營主體為支點,以發展特色致富農業產業為起點,大力發展農業產業,為我市實現“兩個率先”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增加農業財政資金投入,大力發展農業產業扶貧。我市農業財政資金投入逐年減少,前期雖然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貧困地區產業基礎相對落后,缺乏科學安排,持續投入力度不大,農業產業扶貧現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F在脫貧時間緊,任務重,必須加強農業財政資金投入,合理規劃安排,整合農業產業扶貧項目資金,由市農業局統一規劃實施,合理布局,讓產業扶貧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和輻射功能,增強持續造血能力。
二是完善全市扶貧信息共享系統,加強部門之間的聯動。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沒有信息共享的數據平臺,聯系不夠,數據滯后,相互之間的聯動效應差。因此需要建立專門的信息共享平臺,各成員單位每月定時發布工作動態,掌握扶貧動向,及時更新扶貧數據,加強聯動,發揮扶貧的最大效應。
三是加強農村合作經營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各類合作社作用。農村在合作經營方面薄弱,思想落后,兩委班子不得力,貧困戶和非貧困戶參與度不夠。合作組織“分的徹底,統的不夠,該統的沒有統起來”,導致產銷脫節、好產品賣不上好價錢;有些貧困戶以前各種惠農政策、“輸血”式扶貧影響,大多數貧困戶在發展產業時 “等、靠、要”思想嚴重,群眾參與程度不夠,懶惰思想非常嚴重。只有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出臺政策調動群眾的積極性,激發農民的內生動力,搞好兩委班子建設,讓能人帶頭發展農業產業,才能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實踐證明,村級治理體系管理到位、村兩委會作用發揮到位的,農民合作社的運行都比較良好,要堅持“政府扶持、市場引導、適度聯合”的原則,構建合作社與村兩委有效融合機制,實現合作社不斷壯大,農村治理體系轉型升級。
市政協委員 李子民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1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