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文工作
辱母殺人案,正義依然尤為可期
文/舒銳 上個周末,最引人關注的話題莫過于山東“辱母殺人案”。綜合各媒體報道與公號解讀,該案很容易給人們產生如此直觀感受:當公民受到了不法侵害,公權力卻不能提供有效保護,而當公民選擇私力救濟,卻又要為這種無奈之下的救濟付出沉重的違法代價。從鼎沸的議論聲中,不難發現近年來幾乎沒有哪起案件如同此案這般引來如此強烈的民意反彈,人們幾乎一邊倒地倒向了判決的對立面。
當人們普遍性地感受到某起案件的結果離公平正義很遠,一般存在著三種可能性——要么是由于普通民眾的法律知識相對匱乏,對司法案件產生了誤解,而司法者并未通過有效公開,闡明司法理由,消除誤解;要么是法律本身與人們期待差距甚遠,而司法者只能依法而為;要么是司法者對案件本身存在錯誤判斷或是未尋找到法律原意,導致法律被錯誤使用。究竟何種原因導致該案“民憤”如此兇猛,還需進一步探究。
值得贊許的是,針對民眾的關注,周日,二審法院即進行了情況通報,并表態“將依照法定程序予以審理”;最高檢也發布消息稱,已派員赴山東閱卷并聽取山東省檢察機關匯報,正在對案件事實、證據進行全面審查。山東省公安廳亦稱,已派出工作組,對民警處警和案件辦理情況進行核查。目前,司法程序尚未結束,公平正義依然尤為可期。
我們期待二審法院能夠深入調查以下問題:追債者限制母子人身自由的嚴重程度;警方是否對母子提供了足夠的有效保護;于歡在當時有無別的選擇與救濟可能;被害人之前暴行的過錯程度;被害人被刺后,自行駕車是否導致傷勢擴大。綜合以上因素,作出于歡行為屬于正當防衛、防衛過當還是并無防衛因素的判斷,并就各問題的結論與理由向公眾作出解析。
我們期待檢方與警方能夠對涉事民警在處警中是否存在瑕疵抑或瀆職,進行深入核查,同時,也期待警方能夠對催債者自身是否涉嫌犯罪進行立案偵查。我們相信,只要公權力的行使者窮盡努力與可能,真誠地讓人民群眾感受公平正義,就一定能夠得到絕大多數民眾的認可與認同。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