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隨著網絡視頻行業的迅速發展,網絡直播平臺迅速躥紅,“網紅”隨之成為一種時尚與風向。目前,全國網絡直播企業有200家左右,且行業規模正在不斷擴大。然而,“網紅”在創新網絡呈現模式,獲得強大用戶群體的同時,也開始逐漸“變味兒”,頻頻越過“雷池”,出現了很多問題與隱憂。自2015年以來,網絡淫穢色情事件頻發,甚至還出現多起涉毒、涉賭、涉暴犯罪事件,給網絡治理帶來巨大挑戰。據報道,極低的行業門檻和足不出戶就可賺大錢的巨大誘惑,使得網絡直播隊伍迅速膨脹,陷入野蠻增長的怪圈。有的網絡主播為了走紅,無所不用其極,有吃各種奇葩物品的,有做各種猥瑣表情的,有些被強迫控制的,還有些主播為“上位”更是各種底線全無,目的是讓“金主”得到所謂的刺激和快感,從而在網絡直播平臺上迅速漲粉撈金。原本干凈的直播間被搞得烏煙瘴氣。
網絡直播之所以亂象頻發,原因在于缺乏事前審查和規范機制。早期的網絡直播平臺在運營模式上較多推行“全民直播”模式。這種模式允許注冊用戶在未經身份確認以及內容審核的情況下,就能進行視頻直播,這為網絡主播以色情等形式吸引粉絲和流量提供了客觀條件。雖然大多數直播平臺都會事后對此情形作出處理,但由此產生的惡劣影響已經在社會形成不可扭轉的局面。同時,這也為網絡執法造成困境,相關部門往往只能在事件發酵之后才能進行“被動”執法。
淫穢、暴力、低俗內容的泛濫,使網絡直播監管迫在眉睫。文化部在違法違規互聯網文化活動查處了多家網絡直播平臺。被查處的直播平臺包括:一是演藝類直播平臺提供含有宣揚淫穢、色情、危害社會公德內容的網絡表演,部分主播通過肢體和語言進行性挑逗、性暗示,博取觀眾眼球,吸引觀眾付費贈送虛擬禮物。二是游戲直播平臺提供含有賭博、暴力、教唆犯罪內容的游戲內容展示,畫面血腥,教唆犯罪,直播違規游戲等,宣揚賭博行為,違背社會公序良俗。除了政府部門的監管,行業自律也需加強。新浪、搜狐、優酷、百度等20余家網絡直播平臺共同發布了《北京網絡直播行業自律公約》,各平臺新申請主播須按照要求進行實名認證;現有主播未進行實名注冊者,須于規定日期前完成認證。自律公約還承諾,網絡直播房間必須標識水;審核人員要對直播內容進行全天候實時監管;對于播出涉政、涉槍、涉毒、涉暴、涉黃內容的主播,情節嚴重的除封號外還將列入黑名單,各直播平臺一律不得再為黑名單主播提供直播空間。
網絡直播不是法外之地,也不是不講道德的地方。弘揚社會正氣、提升正能量、引導正確輿論才是網絡直播的應有之義。網絡直播要堅守道德底線,建立追責機制。道德底線就是要求直播者的行為要符合社會公序良俗底線;追責機制就是要對直播者身份進行有效核查,落實網絡實名制并進行追責。因此,網絡直播平臺應嚴格按照相關司法解釋及約談十條、賬號十條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社會責任的承擔,否則必將受到社會的譴責和法律的制裁。
(作者單位: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