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創文工作

創文工作您當前位置:首頁 >>創文工作

中國穩健增長態勢基本確立

編輯:admin     來源:瞭望觀察網    點擊數:638次     時間:2014年05月26日

連續8個季度運行在7%--8%區間,表明中國經濟中高增長態勢已經基本確立。更多依靠市場力量帶來的活躍因素,正在加快疏解經濟增速放緩所帶來的“陣痛”

文/張立群

今年以來,我國宏觀經濟運行面臨下行壓力。工業增長率、投資、消費、出口等經濟指標普遍回落。一季度7.4%的增長率,延續了自去年四季度以來的回落態勢。不過,在經濟基本面和穩增長政策體系支持下,經濟增長總體趨穩。

進一步觀察中國經濟季度增長率變化,可以發現,從2012年的二季度一直到今年的一季度,經濟增長已經8個季度運行在7%--8%區間,其中位點大體在7.5%略高的位置。

今年一季度GDP增長率略低于7.5%,從4月份的經濟指標看,二季度可能會繼續維持這一水平的增長,這表明圍繞7%--8%這樣一個中高增長的態勢已經基本確立。

但同時也應當看到,與中高速增長對應,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期,經濟增長的基礎尚不穩固。因此,未來應增強對經濟平穩增長的信心,堅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把更大精力放到深化改革方面,消除增速放緩所帶來的“陣痛”。

經濟增長總體趨穩

4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與一季度累計增速持平,較3月份增速降低0.1個百分點,工業增長基本平穩。3、4月份制造業PMI分別為50.3和50.4,在景氣區間持續小幅提高;非制造業PMI分別為54.3和54.8,在景氣區間提高更為明顯。預示工業和服務業未來增長趨穩。

從市場需求方面看,4月份出口同比增長0.9%(按美元計算),結束了一季度出口負增長的情況。盡管目前出口企業仍面臨較多困難,但上年虛假出口導致的基數高的影響正在較快消失,人民幣匯率走勢引起的出口額變化趨于減小,綜合世界經濟走勢,預計未來出口增長將低位趨升。

消費需求增長平穩。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一季度同比增長12%,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8%;4月份同比增長11.9%,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9%。投資增長小幅回落,1--4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7.3%,較一季度回落0.3個百分點。綜合看,市場需求增長總體平穩。

從市場預期看,4月份PPI同比下降2%,環比下降0.2%,降幅分別較3月份收窄0.3個和0.1個百分點;產成品庫存、原材料庫存水平已經下降到歷史低位。隨著穩增長措施的加快落實,市場預期總體趨穩。

綜合以上情況,可以認為,當前經濟增長呈現趨穩態勢。

經濟運行出現新特征

與此同時,從三次產業結構看,隨著經濟增速換擋,第三產業、服務業增速明顯高于工業增速,在GDP中的比重提高;與此同時,經濟增長與就業的關系,與城鄉居民收入增長之間的關系都在發生積極變化。從需求結構看,消費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提高,內需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提高。這些表明經濟增長的結構和內在關系與高增長期間比較,正在發生一些重要改變。

在去年下半年經濟回升的基礎上,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長出現回落,投資、出口等指標也有不同幅度回落。從上述經濟運行的特點看,可以認為總體屬于在新的增長區間的微調。4月份的數據表明,圍繞7.5%左右的平穩增長趨勢還是比較明顯的。

產業結構調整需更加尊重市場

經濟增速換擋,主要是經濟發展的環境和條件發生了深刻改變。集中反映在市場需求約束增強和成本水平提高。鞏固經濟增長的基礎,最重要的是重新選擇適應現在市場環境和成本壓力的企業,再造經濟增長的微觀基礎。

理論上,這一活動必須通過市場競爭、優勝劣汰來完成。但目前干預市場準入的因素仍然較多,例如以產能過剩為由,不區分企業特點、項目特點、地區特點,一律限制進入某些產業;再比如銀行僅僅以行業為標的確定信貸政策,一些風險大的行業,一律不提供信貸金融支持,進而把這些行業內有水平、有創新能力、有市場發展前景的企業壓制住,限制了風險增大行業內部優勝劣汰,在競爭中浴火重生的進程。

從市場退出角度看,一些地方企業仍然存在過度保護現象。在鋼鐵、水泥、玻璃等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仍然存在一些“僵尸”企業,地方政府的在建項目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清理退出的項目。本文來源:瞭望觀察網

這些方面的問題,使市場引導的行業重組活動遇到越來越嚴重的阻礙,使行業內基于競爭、創新的增長能力受到嚴重阻礙。也使風險約束機制弱化,高風險逐利資金擴張。

以上種種問題,都在制約產業結構調整和微觀經濟基礎再造,影響到經濟增長基礎的鞏固。因此,未來應增強對經濟平穩增長的信心,堅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把更大的精力放到深化改革方面。

具體而言,要進一步規范產業政策、行業政策,取消各類行政性的準入限制和退出保護,增強財產責任追究機制,完善差別性信貸政策。推動市場主導的產業結構調整活動。加強政府在發展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等方面的職能,推進城市群為主體形態的新型城鎮化活動取得實質性進展,促進房地產發展空間逐步擴大,布局不斷優化。

房地產“轉型調整”大勢已定

進入2014年以來,房地產投資增速持續下降,成為影響投資增速下降的主導因素。市場觀望情緒濃厚,市場交易量明顯減少,一些城市的房價顯露回落苗頭。各方面對房地產業的發展變化高度關注,看法也不盡相同,筆者認為這些都是房地產業進入轉型調整期帶來的必然反映。

繁榮有因我國房地產業發展面對的主要矛盾,是城鎮人口布局失衡。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城鎮常住人口近三分之一居住在36個大城市(主要為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北京2013年常住人口達到2100多萬。人口聚集必然帶來住房需求、買房需求聚集,必然吸引房地產企業集中到這些大城市發展,也必然帶來這些大城市土地資源日益趨緊,地價不斷攀升,開發成本較快提高,也必然使房地產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

2010年以來,加快城鎮化建設成為各級政府工作的著力點之一,但也帶來一些地方以追求轄區內城市用地規模、建設規模擴張為特征的造城運動。處于競爭日益激烈環境下的房地產企業,一度認為這是城鎮化的一個新趨勢、新機遇,紛紛轉向三四線城市、中小城市謀求發展。

這一轉移得到了地方政府的積極支持,也成為地方造城運動的重要推手之一。市場投資者也一度預期這是房地產投資的新機會,紛紛轉向三四線城市買房,支持了這一區域內的房地產銷售。房地產業的這一轉移發展,延長了其繁榮期,延遲了其轉型調整期的到來。

調整必然然而,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持續回落,由高增長區間逐步落入中高增長區間,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速度不僅沒有加快,反而不斷減緩。這就帶來三四線城市的造城活動與實體經濟的發展步伐出現越來越明顯的脫節,帶來其城區缺少產業、缺少就業、缺少人氣的現象。這些必然給房地產企業在三四線城市開發的樓盤帶來越來越嚴重的銷售困難,也必然迫使房地產企業重返大城市發展。2013年這一趨勢比較普遍。

當房地產企業重新在一二線大城市集中后,這一區域的競爭必然趨于激烈;而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銷售困難,以及由此帶來的房價波動,也對一二線城市買房者的預期帶來日益明顯的影響;加之房地產在一些區域風險加大,導致銀行由此將整個房地產業納入需要關注風險的行業,一二線城市房貸也一度收緊,進一步抑制了買房需求。這些都會造成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的改變,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開發商在一二線城市拿地建房的信心,房地產投資也會相應受到影響。本文來源:瞭望觀察網

綜合以上分析,房地產企業重新集中到一二線大城市發展,開發成本明顯提高;而市場需求又趨減弱,這些共同決定了其投資開發活動日趨謹慎。

理性可期現在,問題的核心是發展空間日趨狹窄。從買房需求看,一二線城市人口集中度高,居住性住房需求增長潛力大。特別是這個區域內持續實行限購政策,基本沒有投機投資性買房需求的沖擊,房價基本由居住性需求決定。這些年我國房價收入比持續降低,居民買房能力總體穩定。由于居住性買房需求與投機投資性買房需求不同,即可以等待,但不會消失。

針對這一變化,預計一二線城市政府將在加快住房建設、增加住房供給上下功夫。由于一二線城市土地供給仍然有一定潛力,因此房地產企業仍有加快開發建設步伐的余地。綜合看,房地產業的轉型調整,總體是溫和、漸進的。據此分析,房地產投資全年仍可以保持16%左右的增長。

因此,應該積極把握這一調整機遇,促進房地產業優化結構,提高素質,在市場和發展規劃共同引導下優化發展布局!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273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1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