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縣區工作您當前位置:首頁 >>政協動態 >>縣區工作

共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神木市政協“促進農民增收”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綜述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788次     時間:2023年11月21日

    劃定15萬畝玉米生產功能區,建設高標準農田近10萬畝,實施高效旱作節水項目近10萬畝,建成了8個肉羊、12個肉牛養殖整村推進示范村,培育高素質職業農民2156人,24個脫貧村共培育致富帶頭人81人,全市正常運行農民專業合作社750家,221個村集體經濟薄弱村均已銷號,2022年神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0304元……“數”看神木農業發展的喜人局面,眼前仿佛一幅幅絢麗多姿的鄉村振興水彩畫在麟州大地鋪陳。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是黨中央在歷史性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關鍵時刻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而促進農民增收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心任務。神木市如何抓住機遇,答好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的答卷,在全新“趕考路”上邁出堅實穩健的步伐?

     神木市委、市政府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統籌聯動、協同發力,堅持市鞏銜領導小組“雙組長”負責制,主要領導親自安排部署,分管領導狠抓具體落實,切實壓實壓緊責任,有效制定落實各類銜接政策,有序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但是,神木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城鎮化、工業化背景下農民增收渠道與模式存在區域性差異,農民收入仍然偏低,這成為橫亙在神木鄉村實現全面振興道路上的難題。

     神木市政協主動擔當,將“促進農民增收”列為本年度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主題,精心組織、高效籌備。11月8日,市政協二屆四次常委會如期召開,與會常委、委員通過大會發言的形式深入協商討論,積極為全市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把脈支招、建言獻策、凝聚共識。神木市副市長焦艷霞到會聽取意見建議,通報相關情況,與委員面對面交流,共謀鄉村振興大計。

   “沉浸式”調研,理出一本“明白賬”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為寫好鄉村振興“大文章”,答好促農增收“新答卷”,確保建言建在需要時、議政議到點子上、監督監在關鍵處,由市政協主席毛曄包抓,市政協辦公室和提案委牽頭,組織相關委員和專家開展了以“促進農民增收”為議題的常委會協商調研,深入一線開展多次“解剖麻雀”“剝繭抽絲”式大調研,把情況摸透、把問題找準、把舉措搞實,形成了調研報告。

     “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民增收的論述,緊扣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榆林市委及神木市委的工作要求,勇擔責任和使命,始終與黨委政府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持續為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作出政協貢獻。”調研過程中,市政協主席毛曄及政協領導班子成員,帶領委員們采取實地調研、聯動調研等形式,走農村、進企業、訪村民,深入田間地頭、種植基地、工廠車間,與基層干部群眾拉家常、問需求、提建議,了解制約農民增收的堵點、痛點和難點問題,力求掌握最鮮活的第一手資料。

     “老鄉,咱們這最能體現地域特點、當地特色的產業有哪些?”“大家每年收益能有多少?”“當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困難有哪些?”在中雞鎮納林采當村,調研組詳細了解當地鄉土資源開發基本情況、特點優勢,并認真分析存在的困難和不足。據了解,該村通過采取“龍頭企業+農戶”聯合經營模式,引進神木長青健康農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投資3.6億元,打造6000畝優質飼草飼料種植示范基地和5萬畝飼草飼料加工基地,10萬只標準化湖羊養殖基地,2000頭標準化肉牛養殖基地,5000頭黑毛豬養殖廠,3萬噸生物有機肥加工,年加工50萬只肉羊的肉食品加工廠,年加工1200噸的榨油廠。每年向村集體交納承包費70余萬元,為當地農民提供40余個穩定工作崗位、50余個季節性崗位。同時,免費為當地農民提供養羊技術培訓和指導,推廣圈舍標準化、飼草飼料標準化、飼養繁育標準化養殖,實施“供母收羔”、代養代銷等合作模式,帶動農民養殖增收。

     爾林兔鎮建成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近百家;馬鎮鎮劉楊家溝村按照“鎮村共建+村組管理+個戶養殖”的模式,帶動全村27戶農民參與肉牛養殖,每年為村民帶來近50多萬元的凈收入;西溝四卜樹村“村集體+聯戶發展”配套服務業模式,為全村村民帶來非?捎^的營運收益;沙峁鎮石角塔村集體經濟組織與陜煤龍華礦業有限公司采取村企合作發展模式,為村集體帶來收益近100萬元……

     隨著調研深入,調研組總結出神木市農民增收的11種經驗模式。但一些制約農民增收的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

     “農民收入存在地域差異,城區和北部礦區工資性收入占比高,北部農牧區經營性收入占比高,中南部依靠種養殖業的經營性收入同樣占比高,反映了城鎮化、工業化背景下農民增收渠道與模式的區域性差異!

     “涉農改革推進緩慢,農業扶持政策不穩定,不能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農業產業發展整體水平相對較低,‘小、散、弱’現象較為普遍!

     “優勢特色產業和農產品品牌沒有形成,缺乏綜合競爭力,農產品加工轉化率低,存在有量無質、有質無量的矛盾。新型經營主體和高素質職業農民力量不足,經營主體集約化、規;、機械化程度不高,綜合生產能力不強!

     ……

     找準了“病癥”。調研組開出“藥方”,圍繞農民收入的構成,分別提出了一些政策舉措方面的具體建議,為破解“農民增收難題”提供了科學參考。提出聚焦礦山開采、礦用配套、機械制造、電力生產、羊毛輕紡、土木工程、食品加工等產業,強鏈補鏈延鏈,提高本地配套率,不斷創造上下游、產供銷全鏈條就業機會等14條建議;提出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發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落實定向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等建議16條;提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以產業鏈招商推進農業產業發展,帶動農村居民增收等建議4條。

     厚實的調研報告背后是市政協調研的深入和協商的質量。

     高質量協商,助力農民“鼓錢袋”

     大會發言環節,5位政協常委、委員懷揣前期調研的思考和沉淀,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就如何寫好“促進農民增收”大文章建言支招。“打造“全鏈條”產業,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實現農民增收致富”“工業反哺農業,推進共同富!钡纫粭l條“金點子”匯聚成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助推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的磅礴力量。

     大力促進農業科技化,加快發展特色現代農業,大幅度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委員們最熱烈的發言集中于一個看似老生常談的話題——產業興農。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先行。政協常委王克軍建議,加大人才培訓和創業指導,打造精品特色農業,發揮品牌價值打通產品銷路,打造“全鏈條”產業,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對鄉村產業全鏈條、全過程、全流程進行科學分析,找出鄉村產業體系中的薄弱環節,遵循現代產業發展規律,精準施策,對癥下藥,補齊鄉村產業體系中的短板和弱項,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實現農民增收致富。

     神木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強大的能源經濟為實施以工哺農、以城帶鄉積累了雄厚財力,持續增加的農業農村投入,為后續發展奠定了較好基礎。龔增利常委表示,當前我市工業經濟體量不斷壯大與農業發展相對緩慢形成鮮明對比,工業反哺農業、工農融合發展的條件已經成熟,新型城鄉關系亟待構建。建議市委市政府在下一步推進農業農村工作中,圍繞我市確定的“3主6特”產業結構,盡快出臺適宜新發展階段的農業獎補政策,根據我市農業基礎條件和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玉米產業,加快黑豆產業發展,支持農戶參與耕地保護與地力提升工作,提升適宜機械化水平,鼓勵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發展壯大,著力提升建設農業強市能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共同富裕。

     “沉睡”的資源怎樣才能轉化為產生效益的資本。委員薛林剛建議,加大對農村投入,改善農村的生活生產環境,開展周末休閑農業旅游活動;推廣現代農業技術,提升農產品質量和附加值;發展規;、集體化農村經營新模式;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加快富余勞動力向非農行業轉移;積極宣傳創業擔保貸款政策,鼓勵農民以創業帶動就業。

     “培育壯大農業主導產業,做優做強特色現代農業,加強農業生產要素投入,促進農業生產節本增效,盤活農村閑置資產,開發農村新興業態!蔽瘑T高飛認為,如果神木能把小米、黑豆、牛羊肉等打造成像洛川的蘋果、眉縣的獼猴桃一樣的產業,從事相關生產經營的農戶便能實現持續穩定的增收。他建議,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完善和延伸產業鏈條,打造區域公共品牌,形成產業競爭優勢,把農戶的個戶生產經營融入整個產業鏈條中,讓農戶在生產經營的同時享受產業化發展帶來的紅利。

     誰來振興鄉村,鄉村振興為了誰,都離不開“人”。針對近年來農村人才大量外流等突出問題,委員李增開建議,健全完善人才引育機制,鼓勵吸引外出務工農民和本地高層次人才返鄉創業,為農村經濟發展積極儲備人才、積聚力量;開展農村人才和智力交流,定期舉辦人才交流會,發布人才、技術信息,為農村發展尋人才找技術開辟窗口;培養一批務實創新的新型農民隊伍,以農村的“土專家”“田秀才”、種養能手等人才的推動作用,提升農民的整體素質。

     共謀一盤棋,為實現共同富裕凝心聚力

     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

     如何千方百計持續促進脫貧群眾增加收入,做大農村產業“蛋糕”,實現共同富裕?常委、委員們認為,大力實施好農村居民和脫貧人口持續增收計劃,不斷增加農民收入,是當前神木市實現鄉村振興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我們要深刻分析影響脫貧群眾收入增長的因素,千方百計促進脫貧群眾增收!睍,也有其他委員拋出話茬。

     聚焦如何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委員們呼吁,在“政策協同”上有效發力,從“脫貧成果”和“制度成果”兩個層面,實現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全方位的有效銜接。

     “大家建議質量很高,有針對性、操作性,我們將認真梳理,形成市政協常委會《建議案》,及時報送市委、市政府!笔姓䥇f主席毛曄高度評價了常委、委員們的意見建議。毛曄表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是增加農民收入,抓好促農增收工作,必須突出問題導向,強化靶向施策,統籌各方力量,強化組織保障,從農民的收入構成入手,支持創業就業,夯實增收基本盤,立足比較優勢,打好產業特色牌,積極開發農村多種功能,狠抓能人返鄉創業,深化改革挖潛力,拓寬增收新渠道。同時,壯大集體經濟,強化幫扶托底,提高增收支撐力,讓農民致富的路子越來越寬、步子越來越大。

     “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我們將持續發力,采取教育引領提素質,破除增收上的知識瓶頸;村企結對謀發展,破除增收上的要素制約;深化改革拓路子,破除增收上的制度障礙;精準監測核收入,破除增收上的統計失誤!笔姓笔虚L焦艷霞表示,市政府將以久久為功的韌勁,在促進農民增收上持續下大功夫,確保戶戶有增收措施,家家有致富渠道,讓更多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形成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

     一系列政策組合拳,不僅用拓展農產品市場空間的“加法”,做出了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的“乘法”,更做好了促進農民共同富裕的“除法”。近年來,神木市堅持發展“3+6”農業產業體系,健全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多措并舉促進農民增收。通過持續開展“雙培雙教”,培育高素質職業農民,力促農民就業創業增收。落實各項惠農獎補政策,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推行“戶變場、場入社、社聯合”模式,發展一批“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小農戶)”等多元合作模式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激活農產品市場。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育良種推技術,全產業鏈發力,著力強化群眾穩定增收。在農業強市這道考題上,高質量發展的神木正揮墨疾書、筆筆生花。(韓艷艷)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1079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2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