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市政協提案委組織召開“喜迎二十大 委員在行動”常態化疫情防控能力建設協商座談會
9月21日,神木市政協提案委組織召開“喜迎二十大 委員在行動”常態化疫情防控能力建設協商座談會。市政協二級調研員郝卡厚出席并主持座談會。神木市衛健局、市交通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民政局、市城市管理執法局等相關單位負責同志和部分政協委員參加座談會。
會上,神木市衛健局、市交通局、市市場價監管局、市民政局、市城市管理執法局分別就疫情防控能力建設工作情況進行了匯報;與會委員結合自身抗疫實際踴躍發言、深入交流,從不同層面針對神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能力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充分協商討論。
郝卡厚對委員們踴躍奮戰志愿服務一線、承擔社會責任,積極為常態化疫情防控能力建設建言獻策給予了肯定,希望委員們充分認識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始終緊繃疫情防控之弦,繼續關心支持神木市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共同為守護平安家園貢獻力量。
郝卡厚指出,加強常態化疫情防控能力建設是我市當前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對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奪取這場特殊戰爭的最終勝利,需要不斷提升各方面的統籌能力和應急處置水平。要毫不動搖落實中省市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充分運用科技手段,動員社會力量,做到依法防控、科學防控、精準防控。要進一步優化聯防聯控,繼續健全快捷高效的應急指揮協同機制,完善疫情預防控制、監測預警、醫療救治、物資供應、信息傳播機制,持續統籌調度各方力量,切實構筑堅實的疫情防控屏障。
委員劉玉磊建議:加大運用科技手段,加強健康碼動態管理,對流調出的密接、次密接及時賦碼。加強對諸如口罩、消毒液、消毒器具等防疫物資質量抽檢和日常監督檢查,發現不合格產品及時預警和退市。強化公共場所的管控力度,對個別場所入口掃碼處安裝監控,通過監控監督其管理人員是否認真落實責任,對不負責任的場所,采取關停等措施。對在疫情防控中失責的工作人員及時予以追責問責,并且及時通報,起到懲戒和警示效應。加強疫情防控期間特殊人群的心理疏導。
委員李春艷建議:進一步完善“五級五長”制,提高選人用人標準,健全評價體系,暢通檢舉渠道,確保“五級五長”切實發揮應有效用。加強社區力量,提高工資待遇,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既可充實社區工作力量,也能在一定程度解決就業問題。提高疫苗接種率,以社區、村組為落實單位,建立未完成疫苗接種人員臺賬,通過逐一電話、走訪等方式解決后顧之憂,約定接種時間后協調社區、村衛生室在指定地點統一就近接種。提高核酸采樣有效性,加強對相關醫護人員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訓,做好采樣過程留痕管理。
委員雷歡建議:檢測應符合醫療標準,一檢一消毒,棉簽入喉保證能采集到位,避免可能是陽性卻因為檢測不到位而未檢出,導致封控時間延長。社區管理者對本轄區的被管理人員及結構應做到心知肚明,保證特殊時期能真正能做到全員核酸,沒有遺漏,從而增加管控社會成本。避免個人信息泄露,遵守《個人信息保護法》。
委員姬勇建議:強化疫情防控政策和個人防護知識宣傳,充分利用好廣播、電視、微信公眾號、短視頻等各類宣傳平臺。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對于不遵守防控要求的市民可追究法律責任。完善志愿者服務體系和招募機制,面對突發疫情各社區、各小區可就近設立組織志愿者領導小組。完善志愿者培訓機制,結合不同類型應急志愿服務的風險特點和實際需要,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志愿者專業性培訓。
委員劉小毅建議:培育壯大疫情防控新產業,聚焦診斷試劑、醫療器械、裝備生產、防護裝備等,挖掘、培育、引進“專精特新”智能制造、醫療健康等疫情防控新興產業。統籌神木市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商戶幫扶工作,采取針對性政策舉措,通過“減免、緩征、調低、補助、融資”等精準幫扶特殊困難行業企業,幫助企業煥發生機。強化風險意識,提前防范疫情對生產經營帶來的不利影響,做好生產銜接調度,加強重要生產物料應急儲備,積極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通訊員 郭妮 攝影 白煥霞)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