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陽區政協常委會:關注貧困山區群眾 建言區域經濟發展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672次
時間:2010年05月25日
“區政協在通過調查研究履行參政議政職能的過程中為榆陽經濟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大力扶持東南部山區發展、加快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專題調研選題切中要害,具有前瞻性、全局性,課題研究成果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我將把常委們的意見建議帶回區政府仔細研究,并加強對課題采納情況的反饋!边@是榆陽區副區長雷亞雄在5月20日區政協十三屆十四次常委會議上聽取常委專題協商討論后所作的發言。
專題協調會上,常委們一致認為,“十一五”以來,我區東南部山區通過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扶貧開發步伐、持續改善生態環境等措施,生產生活條件有了新的改善,經濟社會發展有了新的進展,實現了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廣播電視。2009年,東南部山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865元,與2005年相比,增長了1.97倍。但與北部灘區相比,南北發展差距逐年拉大、區域經濟發展嚴重失衡。東南部山區仍然是全區貧困面最廣、貧困程度最深、發展任務最艱巨的區域,也是全區新農村建設任務最繁重的區域。主要表現為: 2009年,東南部山區農民人均純收入比北部草灘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少3111元,比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少1456元;畜牧業在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中的比重占到40%以上,而東南部山區僅占10%左右;全區通村油(水泥)路通暢率為65%,東南部山區僅為28%,比全區37個百分點;北部草灘地區暫時性或永久性離開戶藉所在地的人口不到戶藉總人數的10%,東南部山區達到戶藉總人數的62%,且留守人口中80%以上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空殼村”現象非常嚴重等等,導致東南部山區一些村莊土地閑置、雜草叢生,一片荒涼。
針對存在的問題,常委們對扶持東南部山區發展、加快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提出以下建議:統一思想認識,把加快東南部山區發展、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當做構建和諧榆陽的一項戰略來抓;科學搞好東南部山區川道沿線、鄉鎮公路沿線、近郊區小城鎮建設和中心村莊建設規劃,逐步撤并小型村,整理空殼村,縮減自然村,搬遷偏遠村,形成梯次合理的農村居住點布局,為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奠定基礎;全面推廣扶貧開發整鄉推進工作經驗,在土地資源相鄰、人口相對集中、具有發展前景和潛力的3――5個村莊建立社區,以社區為單元搞好村文化室、衛生室建設,防止重復投資、浪費投資和資源閑置,方便群眾服務;設立榆陽區東南部山區發展專項基金,著力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因地制宜,分類扶持,一些沒有辦法依靠政策傾斜從根本上改變現狀的地方,采取移民的辦法,集中搬遷;成立榆陽區扶持東南部山區發展領導小組和辦事機構,出臺《關于加快東南部山區發展的決定》,建立鄉鎮幫扶機制,加強村級組織配套建設,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步伐,將扶持東南部山區發展工作列入有關鄉鎮和部門工作的重要指標,實行目標管理,形成全社會扶持東南部山區、加快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強大合力。
(龐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