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風采
對榆林職業教育發展的思考與建議
市政協委員、市教育局調研員 王治德
榆林職業教育,伴隨著全市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從當初的橫山職教中心一枝獨秀,發展到目前的多處高點,全市共有18所職業中學,其中10所為縣級職教中心,8所為省級重點職業中學,2所為國家重點職業學校。2007年,全市職業學校在校生33495名,校均1860人,已初步形成米脂的家政服務、神木的礦山機電、橫山的勞務輸出等職教品牌,在全省具有一定影響。與此同時,全市的農村教育綜合改革穩步推進,已建成省級教育強鄉(鎮)19個,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實驗縣2個,農村教育綜合改革示范縣1個,省教育強縣1個。
總體上看,榆林職業教育的發展堅持了“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因地制宜、講求實效”的思路,以創辦縣級職教中心為途徑,以創辦省級重點和國家級重點學校為抓手,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中等職業技能人才為著力點,積極調整專業設置,實行校企聯辦,產學結合,不斷擴大辦學規模。榆林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為全市經濟建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脫貧致富,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目前,榆林職業教育發展中還存在著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和困難。主要有:一是各級政府對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社會上還存在著輕視職業教育的觀念,引導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和輿論宣傳還不夠有力,尊重技能型人才的社會氛圍尚未形成。二是穩定的職業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尚未建立。投入不足,導致職業學校辦學條件較差,特別是實習實訓場地狹小,設施設備缺乏、落后,直接影響著職業學校教學的質量。三是職業教育專業師資不足,水平偏低,特別是“雙師型”教師短缺,難以完成所開設專業的教學和實習實訓指導工作。四是教育結構不合理,普高大、中職小高職還沒有。全市高中階段教育規模是:普通高中在校生97萬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是47萬人,比例失調,差距過大。2007年全市參加高考的學生有46611名,是歷年來最多的。達到全省二本控制分數線的有7153名,加上三類本科院校和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錄取,充其量也只能有近兩萬名考生步入高等學府的殿堂繼續深造。全市參加中考的學生有63116名,普通高中和綜合高中錄取了40600多名。那么,兩萬多名高考和中考生的出路問題,確需引起各級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試想,中考成績在350分上下的學生,仍要進普通高中,仍要擠過“獨木橋”成龍變鳳,那是很不切合實際的,勢必浪費錢財,貽誤自身。而應清醒理智地選擇到職業學校去,發展個性,發揮特點,早學一技之長,早成能工巧匠,或自食其力,或發家致富。一報父母養育之恩,二成社會有用之才,何樂而不為呢?黨和政府確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符合國情,關注民生的必由之路。到2010年,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年招生達到800萬,與普通高中招生大體相當。這是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的目標和要求。中央安排專項資金60億元,重點支持建設1000所左右縣級職教中心和1000所左右示范中等職業學校。這是榆林職業教育發展的又一次大好機遇。隨著榆林建設西部經濟強市、特色文化大市和綠色生態名市的進程,榆林職業教育有著更大的發展空間。
為此,我建議:
一、貫徹落實《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切實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教育工作的重點,并將其納入全市社會經濟發展總體規劃,這對提高職業教育的地位,轉變社會觀念特別重要。
二、給職業教育足夠的政策支持,著力推行職業學校學歷證書與資格
證書的對接,規范企業用工辦法,為職校學生優先就業創造條件;鼓勵企業積極參與職業教育,為學校提供實習、實訓場所和技術支持;要在土地、貸款、稅費等方面給職業學校優惠,幫助學校不斷改善辦學條件。
三、認真貫徹落實好榆林市人民政府《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市、縣區財政每年都必須給中等職業教育安排一定的專項經費,并逐年有所增加。要確保城市教育費附加30%以上用于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窮職校很難有高辦學水平。投資職教是長線投資,但其社會效益將非?捎^,職業教育的大發展就是突出的大政績。
四、盡快以高起點、高標準建成高水平的榆林職業技術學院,為榆林職業教育樹起龍頭,完整體系。
五、職業教育面臨的種種困難,根本上歸咎于教育質量偏低。質量不高影響就業、影響招生、影響社會聲譽,也影響政府的態度和家長的信心。因此,職業學,F階段的首要任務是著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首先要加強實習、實訓場地建設,努力通過校企合作、產教結合等方式,以滿足學生職業技能的實習實訓要求。其次是要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尤其是“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這項工作,也要政府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支持;第三,要繼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特別要遵循職業教育的規律,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專業設置要長短結合,要緊緊盯住市場人才需求。第四,要著力強化專業技能的實習實訓,務必使學生學得懂、會操作、用得上,要鼓勵學生獲得相應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以適應人才市場的選擇、聘用。(編輯:常瑜)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