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員風采

委員風采您當前位置:首頁 >>委員風采

關注孤兒生活 構建和諧榆林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830次     時間:2008年06月02日

  (市政協委員、米脂縣工商聯會長 高辰開)多年來,貧困、弱勢群體的救助一直是我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使他們的生產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目前在弱勢群體救助中突現的孤兒問題,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社會問題,需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一、孤兒致抓的主要原因
  形成孤兒的原因復雜多樣,有歷史、觀念、婚姻、家庭、社會等多方面因素,各個因素相互牽制起作用。通過調查,主要是父母死亡、家庭殘缺造成:一是父(母)因病死亡的;二是父(母)外出打工致死的;三是父(母)意外事故死亡的;四是父(母)婚變及其它原因引起一方自殺、他殺、失蹤另一方改嫁、判刑的。經調查,農村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不容忽視,就是一個家庭,一旦男方死亡或傷殘,這個家庭就將崩潰,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由于農村沒有大的經濟收入,為養家糊口,家里的主要勞力丈夫都選擇了出外打工補貼家用,大部分沒有一技之長只有到危險系數高的礦山井下,一旦致殘、死亡(或男方因病死亡),家里就失去了唯一的生活來源,妻子難以承受繁重的農活,為了生計只有改嫁,孩子想帶走一是對方不愿接受;二是孩子祖父母為了傳宗接代而不準帶走,孩子的母親不得不只身一人偷偷離開,這樣孩子就留在家里成了“孤兒”。這種現象占孤兒總數的60%左右。
  二、孤兒面臨的主要困境
  調查發現,我市孤兒在成長的過程中面臨很多困難,主要包括:
  1、家庭經濟困難。我市大部分孤兒家庭經濟困難,相當數量的孤兒家庭一貧如洗。雖然有部分孤兒得到了救助,但由于救助水平低,根本不足以幫助他們擺脫貧困。在調查中,當我們進入這些家庭時,第一個印象往往是令人吃驚的貧困。調查發現,我市孤兒中相當一部分是與他們的祖父母一起生活,家中沒有青壯勞動力,家里的收入很少,生活非常艱苦。如米脂縣印斗鎮高家洼村孤兒高東林15歲,上初中二年級,跟隨78歲的奶奶和54歲的獨身叔父高仰民一起生活,家中一貧如洗,僅有兩孔舊窯洞、一對舊門箱和兩條甕,叔父患有癌癥,曾兩次手術,家中負債累累,生活只靠每年農村低保金和孤兒五保救助金維持。在這樣的家庭中,老年人愁眉不展,孩子們也心事重重,我們的訪淡常常被訪問者的哭泣打斷。
  據調查,我市農村兒童的正常撫養成本至少在每年2500元左右,所以發給農村孤兒的五保救助金遠遠滿足不了他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需要。而對于上高中的孤兒,每年的學雜費、住校費、生活費至少需要3500元以上,而這些孤兒大多超過16周歲,民政部門義停止五保救助金,資金不足的問題就更嚴重了。在調查中不少孤兒都表露出對面臨升入高中學雜費用的擔憂。
  雖然我市大部分孤兒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經濟支持,但在深度訪問中我們發現,能夠得到定期定量救助的孤兒實際生活仍然很貧困,保障水平很低。
?2、替代性養護中存在的問題。從養護形式來看,由于我市大部分縣區沒有兒童福利機構,絕大部分孤兒由親戚撫養,極少數孤兒生活在敬老院內。親屬撫養中祖父母作為養護人占很大比例,從兒童的心理發育來說,親屬照料,尤其是祖父母照料,對兒童有一定的好處,但是老年人本身就是貧困率高發的弱勢群體,需要人照顧。我們調查發現:六、七十歲的老年人照顧孫子女的情況非常普遍,年齡最高的達84歲,其實他們都很需要照顧。有些孤兒寄養到親屬家庭之后,不僅增加了養護負擔,經濟上為親屬增加了很多支出,導致寄養家庭出現內部矛盾,如夫妻不和。在這種情況下孤兒不得不經常轉移,被寄養的兒童很難獲得健康成長的精神環境。如米脂縣石溝鎮崔家圪嶗村孤兒崔雙成,12歲,父母先后死亡,跟隨兩個姐姐輾轉生活,不得不輟學回家。
  3、醫療保障問題。針對孤兒的醫療保障,雖然我縣從政策層面上已經建立了一套相應的城鄉救助制度。但從現實層面上來講,這些措施不能滿足孤兒的醫療保障需求,而且,一些政策規定也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執行。近年來推行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機制,為孤兒就醫減輕了一些負擔,但對于一些得了比較嚴重的病的孤兒來說,可以報銷的費用遠遠不能滿足實際支出,大病救助又是短期救助,也沒有制度。很多孤兒在入院治療時,因醫療機構不能減免適當的醫療費用,使原本艱難撫養的家庭更加困難,直到最后無法支撐時,而不得不放棄對孤兒的治療。
  4、教育和就業困難。教育困難是我市孤兒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以米脂為例,全縣156名孤兒,初中以下101名、初中53名、高中2名,雖說只有21名孤兒失學,但這只是表面現象,得益于“兩免補”政策的落實。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都勉強可以跟班上學,但高一階段就保證不了,今年有6名孤兒初三畢業后將面臨失學,即使被高中錄取也上不起,上大學只會成為實現不了的夢想。雖說孤兒上學都非?炭嗾J真,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但學習成績也不容樂觀,這里面有家庭、環境、經濟等多方因素,但最主要一個原因是孤兒就學年齡整體滯后,10歲左右才上一、二年級的不在少數,好多孤兒十五、六歲還在小學階段,如米脂縣桃鎮崖上村孤兒中文革11歲才上小學二年級,郭興莊鄉李石畔村孤兒李楊楊17歲才上小學六年級,主要是這些孩子無經濟來源,上學上上停停,不能保證按期入校,學習跟不上,導致一個年級一上好幾年,近年來國家“兩免一補”政策的落實才使他們上學有保障。但是,這些孩子由于家庭和成長環境的不同,隨時都有失學的可能,普遍受教育程度低。
  我市絕大部分孤兒由親屬撫養,大部分供養孤兒的家庭本來經濟條件就不好,而且還有自己的親生子女需要撫養。多數養護孤兒的家庭在接受我們的調查時表示,撫養孤兒以后,家庭的負擔明顯加大,甚至有很多家庭表示,已經無力負擔孤兒需要支出的教育費用。不少希望上學的農村孤兒被迫提前退學,外出流浪或者打工。目前,這個群體中很多學習成績很好的孩子也被迫輟學,留下終生的遺憾。我們調查還發現,農村在校孤兒除了享有民政部門的救助,學校和老師偶爾自發的對孤兒的零星的、非規范性的捐助之外,同普通兒童相比,并沒有受到特殊優待。
  就業困難是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但對大齡輟學孤兒來說尤為突出。由于接受教育困難大部分的孤兒接受的教育年限比普通兒童要短一些,而且很少有孤兒可以讀到大學畢業的,即便讀到高中、上技校的都很少。教育方面的劣勢使他們在就業時面臨很大的困難。
  5、缺乏精神關注。孤兒不僅僅需要經濟支持,也需要精神上的關懷和幫助,才能健康成長。
  從調查情況來看,對于孤兒的幫助很少涉及到精神和心理方面,相當一部分孤兒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創傷或心理饑渴。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還不成熟,與成人相比他們對于重大生活變故的抵抗能力還很弱,而與一
般兒童相比,孤兒又失去了父母這一重要的社會化學習榜樣和心理支持力量,對于悲傷、難過等負面的情緒情感更不知如何正確應對處理,從而對他們的心理造成了更加強烈的傷害。有的孤兒對于這種重大的生活事件本能的采取逃避、哭泣等消極的反應方式,時間長了,就會使他們形成逃避型的人格特征,用消極的方式應對其它的生活事件。孤兒家庭的殘缺和心靈的創傷沒有人關注,社會的遺忘使他們覺得總是低人一頭,過于自卑,對生活和前途缺乏信心,心里畸形極易使他們誤入歧途,不利于孤兒健康成長,對他們將來走入社會埋下很多隱患。如米脂縣沙家店鎮常興莊村孤兒常會,十五歲,父母雙雙在鎮川被害后,靠77歲的奶奶撫養,兩年前孤兒變得脾氣暴躁,經常與人爭吵,最后輟學常年在社會上流浪。
  三、幾點建議
  我市孤兒量大面廣,怎樣才能做好孤兒救助工作,我們認為,只有集社會之力對孤兒實行長效救助,為他們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才能將他們培養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1、廣泛宣傳、人人參與。要針對孤兒救助尚未引起社會關注、同情、關照的問題,利用報刊、廣播、電視、標語、板報、座談會、印發宣傳材料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救助孤兒的重要性,適當時機,可召開新聞發布會擴大影響力和宣傳面,通過廣泛宣傳,使廣大干部群眾認識到對孤兒實行長效救助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促使全社會達成共識,人人關注,積極參與。
  2、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救助孤兒是各級各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必須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民政牽頭、鄉村實施、長效救助”的原則,把孤兒救助列入政府政績考核的相關指標體系,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的作用。民政部門要核準對象,把關審批,發證建檔,及時協調解決
存在問題;教育部門要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免去所有孤兒的學雜費,確保孤兒不失學,同時注重孤兒的思想、道德教育;財政部門要優先考慮孤兒救助資金,及時撥付款項;扶貧、衛生、計生、廣電、婦聯、殘聯等相關部門,也要履行各自職責做好救助工作。發動市內外廠礦企業、個體工商戶、社會各界人士獻愛心,踴躍參與,實行社會化的、全方位的百名孤兒大救助活動。不能使救助流于形式,救助單位和個人要定期到救助對象家中檢查,解決實際問題,舍得出錢出物,使救助對象有衣穿、有飯吃、有房住、不因生活出現外流,不因經濟出現失學,不因缺乏教育、放任社會走向犯罪,確保九年義務教育,接受成績優秀的要重點培養資助直到完成學業,使他們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3、實行“母子化”撫養、人性化救助。對父母雙亡或父母離異生活無著落年齡在14歲以下的孤兒,動員和組織各界人士實行代養。其代養方法:對代養家庭經濟收入較高、生活富裕、有代養能力的,經民政、計生部門調查核準、同意后,填寫代養登記表,由民政部門發給《孤兒代養證》,并簽定代養協議,方可依法代養。計生部門不能計算胎次,代養方不能為孤兒改名換姓、不能中途遺棄,代養到18歲。要對孤兒的衣、食、住、行、上學、就醫、思想教育等實行全程的管理,讓他們健康成長。
  4、堅持長效性、務實性救助。對于孤兒生活所需資金,采取動員全社會各界人士捐一點、市財政每年預算拿一點、民政部門擠一點予以解決。市上設立孤兒救助基金專戶,由民政局負責管理,孤兒生活費由民政局年初一次撥付到鄉鎮,鄉鎮逐月發放,一直救助到年滿18歲,對考上大學的孤兒,保證完成大學學業。
  5、突出重點、分類救助。孤兒救助地位應該清晰明朗化,建議和“五保戶”、“低保戶”救助政策分開,制定專門的孤兒救助政策,避免救助政策一刀切。孤兒群體的救助政策采取納入五保救助、農村特困救助、低保救助等多種形式救助,容易造成多個部門相互扯皮,多項政策之間存在無人救助孤兒的“真空地帶”,針對此現象,建議國家出臺專門的硬性政策文件,使孤兒救助地位獨立化,不要再和其他的弱勢群體救助政策混為一體,成為弱勢救助群體中的軟肋。對全市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的孤兒,從吃、穿、住、行、醫、學等實行全方位救助;對父母一方死亡或離異的和父母雙方殘弱的,落實部門定人幫扶救助;同時,落實親人、鄉村富裕戶結對子一對一救助,夯實村組日常管護責任。對符合條件的孤兒,由村組申請、鄉鎮審查上報、市縣民政局審批,發放孤兒證,建檔立卡,憑卡救助。對于年齡已到16周歲,并撤銷五保救助的孤兒,由政府推薦、資助其在職業學校上學,進行技能培訓,解決就業問題,改變生活狀況。對于因條件所限,不能完成高中學業的適齡孤兒,政府可優先安排入伍參軍,進行鍛煉,把他們培養成有用人才。(編輯:常瑜)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1205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2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