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員風采

委員風采您當前位置:首頁 >>委員風采

加強文物保護 培植旅游文化資源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721次     時間:2008年05月27日
    (市政協委員、榆林興亞集團董事長 張子亮)榆林地處毛烏素沙漠和黃土高源地帶,農耕文化、黃河文化、長城文化、黃土文化與草原游牧文化匯聚交融,形成了榆林風姿獨特、雄奇壯美的自然人文景觀,旅游文化資源歷史悠久、豐富多彩。歷代先民創造的人類文明以各種方式留存下來,成為有價值的歷史財富和旅游資源。據考證和有關資料記載,全市有古文化遺址1612處,古墓葬281處,古建筑313處,古石刻255處,古石窯87處。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依稀可尋秦、隋長城的遺跡,領略明長城的雄姿和黃河晉陜峽谷的恢宏氣勢,發掘大夏國都統萬城的歷史風貌,體驗煤海氣田資源寶藏和現代工業文明,飽嘗沙漠淡水湖——紅堿淖的秀美風光,體察悠久的黃土文化和陜北風情無窮的魅力。眾多韻亭臺樓閣、名寺古剎、摩崖石刻、天然湖泊、名泉古潭、沙漠綠洲、革命舊址和純樸的民間文化、民俗風情,厚重的歷史積淀,共同形成了榆林獨具特色、個性鮮明的自然、人文旅游資源。重點文物古跡和自然景觀有萬里長城第一臺鎮北臺,依山據險,巍峨挺拔;大夏國都統萬城遺址,是唯一留存至今的匈奴人建立的國都;西北地區最大的道教圣地白云山道觀,依山建廟,建筑星羅棋布,疏密得體,廟內有敘述道教、佛教經變故事和山水人物珍貴壁畫千余幅;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米脂楊家溝,保留著毛澤東、周恩來轉戰陜北時期居住時間最長的故居。有陜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紅石峽,陜西最大的內陸湖泊紅堿淖,還有李自成行宮、秦始皇長子扶蘇墓、大將蒙恬墓、二郎山等一批重點景觀。榆林民風淳樸,是陜北民間藝術之鄉,熱情奔放的大秧歌,高亢激越的信天游,千姿百態綏德石獅,細膩秀美的三邊剪紙,以其濃郁的黃土風情和豐富淳樸的生活底蘊,馳名海內外,成為榆林旅游資源的又一亮點。?去年8月由榆林市委、市政府首次成功舉辦的大型規模文化展示活動:榆林中國陜北旅游文化節,以“民歌名城和諧榆林”為主題,以陜北民歌展演為主體,以“首屆榆林中國陜北名歌藝術節”、“白云山論道”和“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全國書法篆刻展”三大活動為載體,充分展示了榆林民間藝術、民俗文化,展示了榆林市濃厚的文化底蘊,體現了新時期先進文化的要求,進一步提升了榆林市的對外形象和知名度,也為全市廣大人民提供了健全文明的文化享受。這一活動對于追溯古老的黃土高原本源文化,全方位展示陜北的多元文化,挖掘豐富燦爛的古黃河文明,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推動全市城鄉建立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樹立良好的市區社會風尚,提升榆林市的對外形象和知名度起到了有力地推動和促進作用,收到了“文化搭臺、旅游牽線、經濟文化同唱戲”的良好效益。
  “九五”以來,榆林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旅游業的發展,把發展旅游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1999年4月,制定出臺了《關于發揮資源優勢,加快發展旅游產業的意見》;此后,又在認真調查研究、廣泛征詢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榆休市旅游業發展“十五”規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出臺了《榆林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辦法》,有力地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榆林統萬城、白云山、楊家溝、鎮北臺2000年、2001年分別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重點保護單位。白云山、紅堿淖景區建設列入全省旅游發展規劃,被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綜合服務設施和環境有了明顯改善,紅堿淖景區、紅石峽、統萬城遣址、李自成行宮及扶蘇、蒙恬墓等旅游景點規劃和開發正在進行中。景區的開發建設由“投資型”逐漸向“效益型”轉變。榆林豐富獨特的旅游資源和不斷完善的旅游環境,也吸引了眾多投資商的目光,橫山與西安電視臺電視劇藝術中心簽約,共同開發古波羅堡,建設“波羅堡影視旅游基地”;佳縣白云山與香港外商達成協議,開發建設專線旅游、民俗文化村和黃河漂流旅游項目。我作為長城協會副會長,在文物保護和發展方面,也盡了一點微薄之力。2002年曾投資十多萬元修建了鎮北臺二號墩臺。今年計劃再建造一座鎮北臺哨樓。
  去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在北京考察文物工作時曾指出,“文物是人類文明的物化成果,是我們民族悠久歷史的稀世見證,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文物的保護、發掘、管理和利用,是展示和傳承中華文化,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方面!蔽覀円獜膶摇v史和后人負責,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加強文物的保護、發掘、管理和利用,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們呼吁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全面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把文物事業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擺上重要日程,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保護、發掘、管理、利用有機結合的原則,推動文物事業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加強文物保護,勢在必行。而在文物保護工作中,我們應加大資金投入,多渠道吸引社會資金,支持文物事業的發展。在城鄉建設中,應加強對文物,特別是重大涉危文物的搶救保護工作,要正確處理保護和利用的關系,既保護好文
物,又利用好文物,在保護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通過利用促進保護。要加強科學研究,努力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保護和修繕文物的工作,開發和研制各類文物和古建筑材料,再現古代技術和工藝,文物保護和利用提高到新水平。并且認真貫徹《文物保護法》,加強管理和宣傳普及工作,增強保護利用意識,營造有利于文物保護發掘、管理和利用的良好氛圍。充分展示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增強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培植和發展壯大旅游文化資源。(編輯:常瑜)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883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1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