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員風采

委員風采您當前位置:首頁 >>委員風采

關于統籌城鄉發展的思考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756次     時間:2008年05月27日

     (市政協委員、市商務副局長 田博)2007年榆林市經濟總量由全省第五躍居第二,GDP達到672?31億元,增長20?1%,增速連續六年保持全省第一。財政收入158?6億元,增長37?8%,其中地方財政50?12億元,增長20?6%。全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8850元,比上年增加2160元,增長32?3%。農民人均純收入2621元,比上年增加527元,增長25?1%。榆林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這些重大成效,令人鼓舞和振奮。但是,榆林經濟發展過程中依然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榆林城鄉、南北、產業結構“三大失衡”和交通、水、生態“三大瓶頸”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城鄉居民收入與全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在全省分別居第六位和第五位。榆林重工業太重、輕工業太輕、農業太薄弱,城鄉居民收入與我市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大幅增長很不適應。榆林的農業跟不上,榆林不叫真正大發展,榆林近300萬農民人均收入不提高,榆林不叫真正的富起來。
  2008年是跨越發展的關鍵一年,應該把工作主要放在統籌城鄉發展大課題上。統籌城鄉發展是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大戰略。十七大報告提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這是對統籌城鄉發展提出的更高要求。統籌城鄉發展,就是要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出發,把城市和農村作為一個整體統一籌劃,通盤考慮,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平等和諧發展的工農關系和城鄉關系,實現城鄉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此,要做到如下四個“加快”:
  1、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
按照優化生產力和人口布局的要求,加強對城鄉基礎設施的統籌規劃和建設,著力加快農村交通網,供水網,供電網,信息網,流通網等建設,基本建成比較完善的城鄉共享的現代基礎設施網絡。
  2、加快城鄉產業發展一體化。

  按照城鄉產業聯動發展和城鄉經濟融合的要求,把推進工業化作為城鄉統籌發展的主導方向和核心戰略,壯大工業總量,增強工業引領發展的主導作用,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以產業化提升農業,以現代服務業推動產業融合。
  3、加快城鄉社會事業建設一體化。
強化政府對城鄉的公共服務,統籌城鄉公共資源分配,擴大面向農村的公共服務,著力加強農村各項社會事業建設,逐步建立覆蓋城鄉,質量優良,費用低廉的教育、醫療衛生和文化等公共服務體系,使城鄉居民共享發展成果。
  4、加快城鄉制度建設一體化。
  要努力消除妨礙城鄉協調發展的體制性障礙。要下大力氣破除城鄉二元分割的體制和政策限制,賦予農民平等的公民待遇、完整的財產權利和公平的發展機會,加快建立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城鄉居民地位平等的經濟社會體制。改革現行戶籍制度,逐步建立統一的、以身份證管理為主的一元戶籍制度,賦予公民平等擇業和選擇居住地的權利。
  其次,重視農業,常抓不懈。“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無論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下降到什么程度,農業的基礎地位不會變。因此,要樹立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觀念,絕不能因農業產值的下降而忽視農業、忽視農民。要牢固樹立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同等重要觀念,始終做到城市經濟、農村經濟一起抓。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加強黨同農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確保農村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
  再次,要明確責任。政府要明確自己的責任,改變工作作風。在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工作中,解放思想、推動創新、激發活力、加快發展。要確定任務,要明確其目標取向是什么,今年、三年內具體應該做哪些工作。在此基礎上,政府要考慮好自身財力的安排以及政策的規定,具體到財力安排上,要加強城鄉統籌的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城市的功能,強調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和反哺。(編輯:常瑜)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0905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1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