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員風采

委員風采您當前位置:首頁 >>委員風采

解決“三農”問題 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748次     時間:2008年05月26日

    (市政協委員、榆林農?蒲刑幹魅巍埞鈧ィ└母镩_放初期,我國的農村改革是以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為突破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進入新的世紀,在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社會結構在加快轉型,利益格局在發生深刻變
化的大背景下,農業農村發展面臨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正是圍繞新情況、新問題,近五年來中共中央連續發出五個一號文件,初步形成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的新的農業和農村政策體系。落實中央政策精神,解決“三農”問題,關鍵是城鄉要統籌發展起來。然而,長期以來,我市城鄉發展面臨著許多問題,城市與鄉村、工業與農業的自然連接長期被人為割斷。資源要素過渡向城市和工業集中,工業文明和城市文明卻失去了向農村輻射擴展的有效渠道和載體,F在城鄉之間的反差主要表現為:一是農村基礎設施很差,榆林干旱少雨災害頻繁,有效耕地面積不斷減少,1978年實有耕地面積685807公頃2006年耕地511322公頃。有些地方農業基礎甚至還不如對外開放初期,所以發展現代農業先天不足后勁乏力。二是資源開發財政收入的快速增長不僅未使當地農民的生活環境得到改善反而使他們的生產生活條件日益惡化,有的群眾說“我們希望發展能給我們帶來實惠,但就現在我們不希望發展,越發展,百姓的利益越受損;越發展,普通百姓的生存越艱難!边@話雖然偏激,但確實反映了部分百姓的心聲。三是教育、衛生、科技等社會事業發展滯后,公共服務體系不健全,整體村容村貌落后,農民素質參差不齊,整體素質較低,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相差懸殊。這種狀況如果繼續下去,不僅會影響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而且將嚴重影響榆林工業和城市的發展,影響榆林三大目標的實際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可以說城鄉統籌發展是一個事關全局的緊迫任務。
  下面我就城鄉統籌發展談自己的幾點體會和看法,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1、統籌城鄉發展規劃。
  統一編制城鄉發展規劃,把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統一納入總體發展規劃,通盤考慮城鄉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是城鄉能否協調發展的關鍵。在規劃中要力求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根據我市南北不同城鄉的情況,選擇多中心、分散式的城鎮化發展模式,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及鄉村多層次協調發展的原則,處理好在城鎮化發展中的人居、就業和土地等關鍵問題。二是要把著力點放在縣域經濟發展上,并且克服三個傾向?h域經濟作為涵蓋“三農”、兼容城鄉的區域經濟,既是促進農村經濟繁榮的主要陣地,也是提高農業收入的主要途徑,更是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統籌縣域城鄉發展規劃,主要是要立足實際,突出特色,要從產業發展規劃、用地規劃、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社會事業發展規劃等方面著手,克服缺位、滯后、虛化這三個傾向,解決城鄉發展上的盲目無序問題。三是要突出城鄉一體化。要把城鄉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搞好城鄉功能布局,推進城鄉空間布局一體化,形成城鄉聯動發展的生產力布局和層次清晰、結構合理的城市形態。
  2、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落后,是制約農村發展的“瓶頸”,打破這一“瓶頸”,必須在財政、金融、產業政策等方面更多地優先考慮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用足用活國家各項政策,把資金投入重點轉向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上來,加快建設覆蓋城鄉的基礎設施網絡體系,促進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在道路交通、通訊、水電、能源、環境等基礎設施方面要加大扶持力度。水利設施建設是增強農業綜合生產力,確保糧食安全,保證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水的方面,一是建好水源工程,對水庫、土壩進行除險加固,興建山區“五小工程”,增加蓄水、供水能力。二是以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搞好安全飲水和小集鎮飲水工程。三是切實解決好與人民群眾利益息息相關的水利工程,以小型水源工程,引水工程,揚水工程、灌區配套改造為主切實發揮好小工程、大效益的作用,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加強道路交通建設,對增加農民的收入和就業機會,改善農民生活有著重要的意義,也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的動力。要下大力氣抓好農村公路建設,提高農村公路建設的質量和等級,完善農村公路網,有效縮短城鄉之間的距離。加大農村客運站點建設力度,規范運輸市場秩序,方便人民群眾出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資金,錢從哪里來、用到哪里去、如何管得好?是面臨的三大問題。錢從哪里來,一是堅持政府財政投資主體不動搖。2006年,市本級農業支出5220萬元,占財政支出的253%;07年市本級農業支出486億元,占市本級財政支出的51%,應該說從總量上看對農業的投資似乎已經很可觀了,但實際上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相對榆林農業基礎建設欠賬太多還遠遠不夠。況且有限的資金投放用到了哪里、是否管理到位,應該說還是不盡如人意的。因此,政府應進一步加大落實“利益回歸”多予政策的力度,加大財政支農的比重,尤其是市本級財政支農大幅度向南部
貧困縣傾斜,并且從嚴財政審計監管,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二是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流向農村。20世紀70年代,日本政府通過優惠的稅收政策和土地政策吸引企業前往農村發展,把錢投向了農村。韓國政府明確要求每個企業都要帶動一個村,如大宇集團就對好幾千個村進行經濟幫扶。榆林電力公司、百元化工集團等企業幫扶貧困村也都取得了明顯成效。所以我們應該借鑒這些經驗,積極鼓勵引導企業爭當新農村建設的排頭兵。這方面我建議:1、現有農業類企業,發揮各自企事業的優勢,健全完善產業化聯結機制,帶動更多的農民通過種、養業或其它方式求得發展,并通過農業科技創新,開拓更大的市場,讓農民掌握更多的技術,增加更多的收益;2、引導并要求非農的企業與貧困村“一幫一”、“手牽手”;3、給足優惠政策,鼓勵更多的民營企業家到農村去創業,在農村求發展,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帶動和幫助更多的農民走上富裕之路;另外也要加強宣傳教育,引導企業家正確理解“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和深刻內涵,自覺善待農民工。企業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同時,必須把農民工的生產生活條件放在重要位置,以人為本,善待員工,建立新型勞動關系。政府要切實轉變職能,完善服務,從制度上研究解決拖欠廣大農民工工資問題,逐步建立守法誠信制度、工資支付監控、欠薪預警保障和勞動合同管理等制度,
切實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三是金融支持農業。發展經濟必須靠金融,而農民和農村企業貸款很難,大約只有不到20%的農民和少數企業可以貸到少量資金。所以金融機構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力度,擴大貸款額。?

  3、統籌城鄉社會事業發展
  統籌經濟和社會發展,切實關注和解決失業、貧困、教育、醫療、公共衛生以及社會公正和反腐倡廉等社會問題。才能保證經濟持續發展,在經濟發展基礎上實現全面進步。一是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改善創業和就業環境。就業問題關系到人的切身利益,關系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政府必須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促進就業作為宏觀調控的目標,把維護社會公平,降低失業率作為政府的重要職責。我們都知道培養一個大學生,家庭承擔的費用至少在10萬元以上,一個農村家庭和城市一般家庭供養一個大學生已是傾其所有甚至負債累累,可畢業等于失業,正像俗話說的那樣,“種麥子不如種黑豆,上大學不如學吹手”。據了解很多政府部門,事業單位不是不需要人才,而是想要要不來,想進無法進。近年來不少單位進的人唯一的就是帶安置卡的復員軍人,也就是這種用人現狀,才形成了城市居民為使孩子當兵花幾萬甚至十多萬也在所不辭。這種用人現狀顯然有失公平、公正。因此,解決大學生就業已成為統籌城鄉發展的必然要求。二是建立與我市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堅持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完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在農村“五保”供養基礎上,逐步推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積極探索建立以農民基本養老保險為主要形式的農村養老保障制度。要
加強公共衛生基礎建設,進一步完善新型互助合作醫療制
度。強化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逐步實現職業教育的義務教育。
  4、統籌城鄉產業發展?
  統籌城鄉產業發展,就是要強化城鄉產業之間的內在聯系,以現代工業理念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以特色農業的發展促進二、三產業的升級,以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推動三產業的融合,形成相互促進,聯動發展的格局,促進農業開發,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增強縣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后勁。一是要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首先要抓龍頭企業培育,為農業產業化打造強勢主體。其次是要依托龍頭企業,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發展優勢,加快培育和建設有龍頭企業帶動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第三,抓好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產業協會發展。二是要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進程,要將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農業產業化結合起來,發展特色產業,通過深加工引導種植業特色化、市場化,壯大新型工業化的區域基礎。三是要發展壯大第三產業,放寬市場準入,加快私營經濟發展步伐。確保非公有制企業在融資、人才引進、土地使用等方面與其他企業享受同等待遇,強化引導扶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帶動力的民營企業集團。(編輯:常瑜)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883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20ms